【海外·家鄉菜】-上海醬汁肉
我自幼生長在上海,童年時每逢過年是最開心的事。年三十母親會親自下廚做幾道美味佳肴,全家會歡聚一堂共享年夜飯。但是有一道菜母親從不會自己做,總是由父親從外麵買回來,那就是“杜六房”的醬汁肉。它有“色澤桃紅,肥而不膩,酥而不爛,入口即化”的特點,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醬汁肉相傳在200多年前已應市,當初叫酒燜汁肉,是用紅胭脂作為著色原料,後來改用紅粬米著色,進而改稱為醬汁肉。曆史上醬汁肉創於蘇州,以後隨著上海“蘇邦”菜的發展,醬汁肉也在上海落腳。現在,蘇州市最有名的店鋪“陸稿薦”熟食店仍供應醬汁肉。我每次回國總忘不了去蘇州的“陸稿薦”。
如今我生活在北美,退休後以寫作、烹飪為樂趣,不斷研究中西菜肴,經常設計創新菜譜。這次借【海外·家鄉菜】專欄,試製上海醤汁肉,並以醬汁肉為主題,創作新食譜,借菜心的翠綠,意蘊大地即將回春,借醬汁肉的色彩,意蘊羊年紅紅火火,所以取其名為“春滿大地 羊年紅火”。我衷心祝願全世界旅居海外的華人:紅梅綻放迎羊年,美酒佳肴慶團圓,紅紅火火喜開懷,熱熱鬧鬧度春年。
材料:五花肉500g,上海青菜心10顆,青蔥6根,生薑10-12片,八角6顆,桂皮1大塊,冰糖1小塊,紅粬米1小包,紹興黃酒1.5杯,白糖少許,鹽少許。
製作過程:
1) 煮: 五花肉切成1寸x1寸的方塊,用棉線綁成十字交叉的形狀,上下線縫間可插入蔥段和薑片。在小型砂鍋底鋪上蔥段和薑片。把五花肉塊皮朝上放在蔥薑上,鍋中加入黃酒1.5杯、水1杯,放入八角、桂皮、冰糖和一小包紅粬米。蓋上鍋蓋,大火煮開,然後小火燜一個半小時。在此期間,每15分鈡要翻轉一下肉塊,使其上色均勻。此步驟傳統稱“紅出水”。其目的是讓肉塊定型,上色和鎖住香味。
2)蒸:從砂鍋中取出肉塊,放入另一底上鋪有蔥薑的容器,加入砂鍋中留下的八角和桂皮。棄置紅粬米包,但砂鍋中的汁湯要留下。蓋上容器後放入大鍋中隔水蒸,先大火,後小火蒸3小時。此過程使肉變爛,進一步鎖住香味。達到肉塊“香甜肥潤,酥而不爛,肥而不膩”的效果。
3)配菜: 十顆上海青菜,取菜心。在大鍋中加水。為保持菜心顏色鮮嫩,在水中放少許鹽和1勺菜油,然後放菜心滾一下。講究的話一顆一顆地川,時間長短視菜心一軟即撈岀,馬上將熱菜心放入冰塊水中激一下鎖住綠色。
4)擺盤: 把菜心擺在盤上,如用園型盤菜心根一律向外,如用長型盤菜心根間隔式排列向外。取出蒸好的肉塊,剪去棉線,整齊放在菜心上。
5)淋汁: 把煮肉和蒸肉留下的汁湯倒入一個小鍋,試嚐一下味,如不夠甜,再加適量糖,然後用小火慢煮,待汁水變濃稠即可。用湯勺把漿汁均勻淋在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