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醒的我

人的一生如戲.更如夢,夢醒時往往想把美好的永遠留下,把可怕的盡量忘卻,現在正清醒的我匆匆提筆努力記下一切,有美.有醜,都如煙雲.
正文

我回憶中的上海南洋模範中學

(2014-12-09 09:34:17) 下一個

 我回憶中的上海南洋模範中學

作者  鬱定國 (1962年 30屆)
2014-12-09

南洋模範中學(簡稱南模)是聞名上海的一所曆史悠久的學校。一百多年來,它培育了無數英才,桃李滿天下。南模一貫以“勤、儉、敬、信”四字校訓鞭策學生,形成“學業紮實、生活樸實、工作踏實、身體結實”的校風。

我是62年畢業生(30屆或稱62屆)。1956年進入初中部,1959年直升高中部。在這六年的生活中,我從一個懵懂少年到成熟青年,無不是中學這個母校嗬護、培養、教育的結果。

當年的上海南洋模範中學位於天平路200號,正門坐西向東,麵臨天平路,門前有26路有軌電車通過。後麵朝西開向華山路。前門的右邊有個門房間,平時我們都經門房間東邊門進,放學時經西邊門離校。大門的左側是車棚,可停放一百多部自行車,有國產的鳳凰、永久,也有進口的蘭令、三槍。南邊是一排灰色平房,這是初中部的教室。1956年的初中部,男女分班,我們調侃稱它為“和尚班”。八角亭就在這排平房的東側,周圍有冬青和紫藤,顯得格外優雅,課間休息時我們喜歡聚集在它周圍聊天和玩耍。這排平房的對麵就是紅樓,它是代表南模形象的校園建築。從地理位置講,它位於整個學校的中心。暗紅色的外牆和棕紅色的窗框,使它顯得老沉和威嚴。紅樓有三層,一樓是行政辦公室,二樓有四個教室,三樓是教師辦公室。紅樓的樓梯六尺寬,十幾格,油漆已剝落。上下課時,伴隨鈴聲,學生們腳踏樓梯的咚咚聲至今仿佛仍在耳邊迴響。紅樓的東側有一個象玻璃房一樣的小建築,那是生物教研室,內陳列了不少浸泡在福爾馬林裏的動物標本和粘貼在紙上風乾了的各種植物標本。它門前就是通向校門的主道,主道的北邊是一排黑板,每周會更換學校動態新聞,多年來我一直擔任黑板報的編輯和繪畫工作。

經過紅樓的過道,展眼望到南北操場,南操場多用於早操、跑步,在西側靠後門處有一個沙坑,我們在那裏練習跳遠和跳高。小北操場多用於打籃球和排球。圖書館在小北操場的北端,不大,但藏書不少,我在那裏借到過拜倫的“唐璜”和盧梭的“懺悔錄”等書籍。小北操場的西邊,靠近華山路,有一幢灰色的三層教學樓,共六間敎室。我們高中三年都在這裏上課。

“竹式”大禮堂座落在南操場的西南角。禮堂由竹子建造,毛竹搭架,頂棚由蘆席鋪蓋,清一式木板長凳,如此簡陋,正體現了“南模”儉樸的校風。1968年我曾參觀過陝北延安棗園的中共大禮堂,相比之下,南模的“竹式”大禮堂更簡陋、更樸實,真正算得上是南泥灣精神的體現。

1959年我從初中部直升高中部。校長沈同一先生,班主仼是葛孝真(高一)和李中柱老師,班長何澄華,團支書王立勻。王立勻是一位聰敏伶俐的女生,高中畢業後在化工廠求職,因患癌症不幸最早離開了我們。李中柱老師是語文老師,因患腰疾,走路常用右手托著後腰。他講課時語氣溫和,做思想工作循循善誘。物理老師陳忠綱,終年穿長衫,因獨腳撐持拐杖走路,在講台上他思路 敏捷,條理透徹。另一位物理老師王洪興,高高的個子,講課如唱戲般引人入勝,但他常常課前搞10分鈡突擊性小測驗。另有兩位老師對我的人生影響頗大,一位是生物老師李亞輝女士,在她細心輔導下我對動物解剖產生極大興趣,從而下決心踏上了從醫的人生之路。另一位是美術老師徐重午女士,她是我業餘熱愛繪畫的啟蒙者。記得她當時住在上海新邨,我常帶著自己的作品去請她指正,每次她總耐心地輔導我。其他教過我們的老師有趙憲初、陶心培、戈定夷、方子明、張廷錚、邵伯衡等等。他們的共同持點是勤儉、樸素、兩袖清風、全心全意把一生奉獻給了教育事業。那時代,我們從沒給老師送過禮,遞過紅包,真是今非昔比呀!

籃球運動是南模的重點體育項目。記得我們班級就有五位籃球高手從向明中學轉來,他們是葛千圻、張克昌、程如金、徐振之和孫德稼。1960年對陸行中學高校籃球總決賽在上海體育館舉行,擠得人山人海,為加油打氣我們用雙腳使勁踏地板,那震耳的響聲,衝破雲霄,充滿青春活力。

為了讓我們思想上更接近工農群眾,學校組織我們下鄉支援三秋,下廠當工人,還上街推過糞車。記得我們在徐家匯老街參加了倒馬桶和騎糞車,一天下來,雖然渾身臭氣熏天,但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掏糞工人的偉大。在南模的六年中我們也經曆過令人至今難忘的荒唐事件,1958年4月全國掀起消滅“四害”運動,記得參加打麻雀運動時,我們手舉鐵鍋,爬到屋頂敲打整整一天,一無所獲。沒想到的是這個手中的鐵鍋也危在旦夕,同年8月全民大煉鋼鐵運動也在南模南北操場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爐火滿天,通宵達旦,我們曾拆卸過教育局的大鐵門,把家中鐵器也扔進了土高爐,結果鍊出了無用的鐵疙瘩,成了瘋狂時代的犧牲品。雖然,以後發生文化大革命時我們都已經離開了南模,但據我所知,至少有十幾位我們這一屆同學在這場荒誕的運動中被打成反革命,被無故關押與受盡淩辱,其中楊傳倫同學臥軌自殺事件就是最讓我心痛的回憶之一。

與南模一百多年悠久曆史相比,我這六年的南模回憶隻是滄海一粟。但這六年的經曆確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南模的成功教育奠定了我一生勤儉求實的做人準則。在以後的半個世紀人生旅程中,南模的校訓指導我從黑暗中尋找光芒、從低穀中奮力向上、從煩躁中追求平靜、從輝煌中見到不足。今天我以感恩的心情回憶這六年中曾與我相處過的老師和同學們。你們就象天上的一顆顆星星,每當在我人生旅途中遇到坎坷時,我就會抬頭在黑夜的天空中尋找你們,汲取前進的動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Zap_241 回複 悄悄話 文中提到五八年除四害運動,我當時上小學一年級,住在郊區大學校園裏,記得老師帶著我們這群小學生,手舉小旗子去一片大草地參加打麻雀活動,那兒有大學生們敲搪瓷臉盆洗腳盆,也有居委會退休的大媽大爺對著天空敲鍋子,人頭攢動,群情激奮,究竟有多少麻雀被人海戰術嚇破膽掉地而亡,統計數字不得而知,這大概也是當時的國家機密吧.我在和小夥伴追逐麻雀時不當心摔了一跤,跌在煤渣鋪的小路上,膝蓋開花血流不止,被送到校醫室清洗包紮還縫了兩針.每當想起這段光榮負傷史就會為當年全民打麻雀的荒唐行徑而啞然失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