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說:“讀書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他還說:“各個時代的智者都已發現,獲取知識的快樂是最讓人滿意的,也是最為持久的。”
讀完一本書,寫段兒感悟,抑或撰一篇書評,淋淋盡致地展現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這種收獲的快樂正像是精神大餐後的配套“甜點”,令人回味無窮。與此同時,心中那份知識的沉澱,宛若花兒結出飽滿的果實一般。
品讀精品,享受經典,常常會有喜出望外的收獲,譬如埋頭於“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紅樓夢》中,在充分領略其佛教、儒教、道教文化的底韻的同時,還會發現眾多的漢語成語竟出自這本實至名歸的經典名著,像“擔風袖月”,“胡打海摔”,“泥豬癩狗”,“蠍蠍螫螫”,“抓乖賣俏”,“恨五罵六”等等,類似這樣的古典名著如《三國演義》裏的“三顧茅廬”、“刮骨療毒”、“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意失荊州”、“樂不思蜀”;《水滸傳》中的“奸不廝瞞,俏不廝欺”、 “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南柯一夢”、“有眼不識泰山”、“戴頭識臉”、“四清六活”、“碎屍萬段”;《西遊記》裏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百發百中,萬無一失”、“傷風敗俗”、“趁火打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家醜不可外揚”... ...這些散落在作品中的文字像顆顆碩大的珍珠在文學的殿堂中熠熠生輝。如此精彩的文字帶來蜜汁般的甘甜,讓人歎為觀止 ,流連忘返。
前段時間在微信讀書讀《紅樓夢》的第十六回《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夭逝黃泉路》的【回前墨】中讀到“登高必自卑”一句,頓覺好奇而查閱後豁然開朗:“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Ascending is to be abased, and to be far from yourself)是句成語,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比喻做事要紮紮實實,循序漸進。這和老子所說的“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荀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浩瀚的文學寶庫中,有古今中外無數膾炙人口的書籍可以盡情地閱覽,雅俗共賞,兼收並蓄。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在靜謐的時光裏踽踽獨行,在方寸之地,字裏行間,多彩紛繁的大千世界中種種善惡美醜,真假明暗盡收眼底。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追風箏的人》中忠誠、善良和懺悔;《人性的枷鎖》中忍耐、包容和感恩;《百年孤獨》中的開拓、崛起和衰落;《紅與黑》中的情愛、等級和虛偽;《鼠疫》中的麻木、無奈和大愛;《野草在歌唱》中的種族歧視、抗爭和報複... ...等等無不深刻地揭示著人性的光輝和陰暗,發人深省。
讀書可以讓人開闊眼界,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淨化靈魂;知行合一,身體力行。古人雲:“破萬卷書,行萬裏路”,“腹有詩書氣自華”,通過讀書而融化在血液裏的貌似“心靈雞湯”的至理名言和人生哲理無疑是一種自我修身的莫大的收獲,譬如“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他非”,“冤家宜解不宜結”,“大恩不言謝”,“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得饒人處且饒人”,“常聞天下事,不怒不驚,常遇四海人,不卑不亢”等等,這些沉澱在靈魂裏的收獲已然成為個人生活中行為準則和指南。
讀書,正像夜深人靜時仰望靈魂天空裏的漫天星鬥,那不斷閃爍的星光正像紛至遝來的靈感縈繞在身邊。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我和喜歡讀書的夥伴們在享受金色的田野中五彩繽紛的累累碩果的同時,也收獲著讀書帶來的充實和愉悅。
(9/2/2021 Oakvi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