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大院子弟最後的蒼涼
《老炮兒》這部影片,可視為帝都大院胡同子弟對舊日時光的最後一次回眸,但遠遠不夠深情,故事也單薄了些,遠不如當年的陽光燦爛和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但重點不在這種比較,而是足以說明一點:經年以來,話語權的壟斷時代早已宣告結束,這種偽現實主義的英雄小品無非是舊時代的一曲小小挽歌,而人們真正需要的現實主義在哪裏,仍有待於時間的孕育。曆史已經翻篇了,新的照耀卻仍霧霾重重,難以穿透人為設置的各種雲層,所以且娛樂吧,直到有一天真正意義上的史詩性作品降臨。
導演比較討巧的是,相對較輕巧地把新一代觀眾的目光吸引到了男人與生俱來的血性上,所謂的老而性感,但其實有意無意間遮掩得更多,並未對那段曆史做哪怕一瞬的投射,隻有一句迷糊的台詞提到六爺當年是個很能打的人。
今天的年輕人已無法想象,那是一個多麽荒唐扭曲的時代,又是一個多麽殘酷血腥的時代,那些所謂皇城根下的牛逼範兒,青春凶猛之餘,更多浸透著野蠻和非理性,乃至瘋狂和倫理的徹底顛倒。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文革一代背後的價值觀基因是殘缺的,與其說因此而有一種殘缺的美,毋寧說,至今仍無法揭開麵紗背後的幽暗和無序,一個民族的曆史性悲劇,看起來已化為一陣輕飄的青煙,或者幹脆是一個玩笑。
實際上,《老炮兒》所揭示的特殊群體之所以能引起一點共鳴,不在於其主題的嚴肅性和深刻程度,老男人的硬漢形象在歐美和日韓的影視劇中比比皆是,早已成為一種格式化的類型化操作。本片企圖呈現某一代人曆經滄桑後的幻滅之感,但不可避免地仍彌漫著不可一世的優越感。老炮口中常提及的“規矩”,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悖論——誰的規矩,又是誰立下的規矩?集體無意識下的個人英雄主義,這種所謂的尊嚴和體麵,其實是建立在泯滅大多數人的基本生存權和幸福權的基礎之上。故而,哪怕是帝都的胡同串子,也可以製造話語,儼然一副江山在握、規範人間倫理的做派。從這個意義上講,老炮不過是一枚擱了黴的啞炮而已,是一次自作多情的捧臭腳。
影片高潮快結束時,老炮拚盡最後一口氣拎著軍刀撲向敵方時,鏡頭進入特寫煽情節奏。恍惚之間,觀眾仿佛看到了老炮當年的英武之姿,頗有幾分武士的風采,但在稍微了解點曆史的人看來,無疑是一個喜劇般的結尾。
老炮兒的成功從此文可窺一斑,上映多日,還有人為此寫評論,老炮兒可含笑九泉了。
各路神仙都從自己看片子的角度來詮釋老炮,各領風騷5分鍾。可我一直納悶的是,這位老炮兒跟大院子弟有啥關係呢?各路大俠從哪裏看出來的?隻憑那件來路不明的軍大衣和那把日本軍刀?老炮而可是位地地道道毫不摻假的老北京城裏的胡同人士。
*************************
對。我也覺得老炮不是大院子弟.
各路神仙都從自己看片子的角度來詮釋老炮,各領風騷5分鍾。可我一直納悶的是,這位老炮兒跟大院子弟有啥關係呢?各路大俠從哪裏看出來的?隻憑那件來路不明的軍大衣和那把日本軍刀?老炮而可是位地地道道毫不摻假的老北京城裏的胡同人士。
許多意義也許你覺得不重要,但是有些人覺得此片填補了那段曆史,那段北京曆史。
-----------
寫得非常好。是的,馮小剛可以繼續耍流氓,說電影得到很高的票房,但這個票房有三個背景:1,中國電影的閹割(本來打嚴格,出來的是閹割,覺得還真更準確)製度讓觀眾基本上看不到什麽像樣的,有點力度的電影,這部可以充數;2,用當紅明星包括馮這種話題人物來吸引觀眾,如果采用第六代常用的非專業演員,像什麽王宏偉,絕對不可能有這個票房;3,投合目前的反腐氣氛,一方麵政治投機容易過關,一方麵是對社會心理的投機,容易獲得廉價的掌聲。江湖義氣也好,"規矩"也好,吹得神乎其神,其實在那些貪官圈子內部,不也同樣存在嗎?輪到一個過氣勞改釋放犯來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