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網上追《琅琊榜》。剛追完,悵然若失。我早先向L推薦此劇:挺好看的,基本上是《基督山伯爵》的路數,摻上些家國情懷。不同於國產劇中常見的宮鬥劇或者婆媳劇裏一幫女人在那兒勾心鬥角。L接口說,嗯,你不喜歡看女人勾心鬥角,你喜歡看男人勾心鬥角。我想了想,也還真是。還是他知道我。尤其男人中要有個把帥的就更好了。畢竟真實曆史裏勾心鬥角的男人裏邊,帥的還挺多的呀。
電視劇當然是架空的,朝代設定為南北朝的梁。可是皇權太威赫,黨爭太激烈,看著就老想到明朝。真實的南北朝時期的曆史不知啥樣。想到梁武帝蕭衍。此人真是個非典型皇帝。曆史上諡號武帝的皇帝大多都是開疆拓土的,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魏武帝曹操,晉武帝司馬炎,都屬此類。 梁武帝能在亂世裏開一片治局,殊為不易。 他卻又是個文人。皇帝是文人倒也不奇怪,曆史上多的是,奇的是他的恬淡。比方他的《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鬱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出自帝王之口,頗可玩味。曹操跟天朝毛太祖以及汪精衛都會寫詩,但曹雄渾,毛霸氣,汪悲涼,都不是這個路數的,說不出“何所望”這樣的話。李後主的詩詞倒是精致,情致婉轉,但是李後主的皇位是繼承來的,到底不是自己掙的。另外,梁武帝是開國君主,李後主是亡國君主,兩者不可作比。
武帝的昭明太子蕭統,“美姿容,善舉止”,是個溫厚謙和的君子。編完了《文選》(也稱昭明文選),突然想起來說要”涉江采芙蓉“,遂坐船,不小心落水受傷,29歲就死了。明朝張縛說,“帝王之家,文章瑰瑋,前有曹魏,後有蕭梁”。 能教出這樣才華清明的兒子,蕭衍想必也是個不錯的父親。
蕭衍貴為天子,卻幾度出家,做過同泰寺(現在的南京古雞鳴寺)的住持和尚。(金庸寫段皇爺棄王位而皈佛門,原來竟然是真的!)和尚吃素自武帝始。南朝四百八十寺由梁朝而興。最奇的是梁武帝的結局。《紅樓夢》裏“懦小姐不問累金鳳”一節,迎春的金鳳釵被乳母偷著典當出去當賭本,事發後猶自不聞不問,被黛玉取笑說,"虎狼屯於階陛尚談因果"。迎春說,“正是,多少男人尚如此,何況我乎?” “虎狼屯於階陛”的典故就是梁武帝。梁武帝晚年,大將侯景作亂。他被囚禁監管,猶談佛緣因果。最後是餓死的。開國武皇帝啊,居然被餓死了!可是他也不能算短壽,餓死的時候也已經86了,是僅次於乾隆的高壽皇帝。要是沒有侯景之亂,當不知過到多少歲。
南北朝另一個妙人兒是北朝的獨孤信。獨孤信是鮮卑人,原名獨孤如願,北周宇文泰給他賜名為獨孤信(這兩個名字都真好!)獨孤信沒那麽高壽,五十多歲就自殺死了,但人家勝在顏值高,是有名的美男子。 他少時在軍中,善騎射,鮮衣怒馬,軍中稱他為“獨孤郎”,曾經孤身生擒敵軍主帥。有天出外打獵,天晚了,一路飛馬趕回,風把帽子吹側過來了,引得路人目眩。第二天滿城男子都學他側帶著帽子。這是“側帽風流”。
獨孤信活著時以大將功業著稱,死後以他的女兒們著稱。長女是北周皇後。小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隋文帝楊堅,就是以堅毅和善妒著稱的獨孤皇後,生了太子楊勇和次子隋煬帝楊廣。楊廣“美姿儀,少敏慧”。有一天照鏡子,大概是自己也覺得美,說,“此大好頭顱,誰當取之?” 做皇帝的人,好端端的突然說這種話也真是奇怪。他的大好頭顱當然也少不了他外公獨孤信的遺傳。 其實隋煬帝也寫詩,寫的也不錯。他的《野望》:“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這幾句看著實在太麵熟,秦觀的“山抹微雲”詞裏有“斜陽處,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一句,我一直以為是秦觀寫的!原來是化用的,出處在隋煬帝這裏。
取了隋煬帝的大好頭顱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姨表兄李淵。 李淵母親是獨孤信的第四女。李淵一樣要喚獨孤信一聲外公的,一樣有繼承自獨孤信的大好頭顱。
暑假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看見獨孤信十四麵煤精印。是個多麵體小印, 分別鐫刻不同的字,“臣信上書”,“大司馬印”, “大都督印”, “獨孤信白書”, “信白箋”,等等。 其實這個印一共有十八個印麵,刻了十四麵,還空四麵。我們說,可以刻 “北周國丈”,“隋國丈”, “唐國丈”,和“大好頭顱之祖”。 這個比近世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厲害多了!如此妙人兒,小說戲劇也不拿他來八一八。
魏晉南北朝,隔得太久遠了,有一種稚拙的有趣,卻又高妙。 比如《世說新語》有一段說,晉明帝還是幾歲小孩子的時候,他爸爸元帝抱他在膝上逗他玩,問他,長安與太陽誰近?明帝想想說,長安近,因為老聽說有客從長安來,從來不聽說有客從太陽來。過了一會兒又說,還是太陽近,長安遠。元帝問,為什麽呢?因為”舉目見日,不見長安”呀!這幾句話從而今科學的角度來說,沒有半句站得住腳。可是舉目見日,不見長安,這兩句話真好。 讀之悵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