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正文

“韓寒風波”與轉型期“反啟蒙”現象

(2014-09-28 10:23:31) 下一個


            “韓寒風波”與轉型期“反啟蒙”現象

 

 【提要】

        認清“韓寒風波”的本質,需要認清韓寒的兩個相互交叉角色,一個是作為80後叛逆代表的“旗手”韓寒,它是21世紀初由媒體與資本集團聯合設計與塑造出來 的、與既有體製進行“隔靴搔癢戰”的“假想偶像”,在“韓三篇”出籠後,其“偶像”地位逐漸消解;另一個是作為謀取個體與團體私利的“造假者”、“代筆 者”韓寒,2012年1月以來在以麥田、方舟子為核心的網友接力式揭露過程中,其信譽已完全破產,隻能轉型去做娛樂明星“國民嶽父”了。

         作為“旗手”的韓寒,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後當代中國轉型亂象的集中體現,也是百年來中國啟蒙主義演進過程中的一次拙劣表演,而作為“造假者”、“代 筆者”的韓寒已成為轉型期撕裂社會、妨礙共識生成的“反啟蒙”障礙,形成了一種與啟蒙主義對著幹的“反啟蒙”現象。徹底厘清韓寒“造假者”、“代筆者”的 真麵目,摒棄虛擬的“開路先鋒”式“偽旗手”,回歸本真,推動全民覺醒,既是當代中國驗證啟蒙主義真與假、是與非的試金石,又是啟蒙主義在當今中國肩負的 新的曆史使命。


【正文】

        要認清“韓寒風波”的本質,就需要把握好韓寒的兩個相互交叉角色:一個是作為80後叛逆代表的“旗手”韓寒,它是21世紀初由媒體與資本集團聯合設計與塑 造出來的、與既有體製進行“隔靴搔癢戰”的“假想偶像”。在“韓三篇”出籠後,尤其是在“韓三篇”遭遇到以自由主義者為主體的知識分子的普遍詰難後(被認 為是給當局的“投名狀”),其“偶像”地位逐漸消解;

 

        另一個是作為謀取個體與團體私利的“造假者”、“代筆者”韓寒,2012年1月以來遭遇到民間自發關於《三重門》等作品、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獲獎事 件是否存在“代筆”與“造假”問題之真相追問,在以麥田、方舟子為核心的網友接力式揭露過程中,其信譽已完全破產,隻能轉型去做娛樂明星“國民嶽父”了。

 

        無論是作為曾經的“旗手”之韓寒,還是作為現今的“造假者”、“代筆者”之韓寒,都與曾經風光一時的“當代魯迅”、“青年意見領袖”角色反差太大。此時此 刻的韓寒,可以用“虛與委蛇”、“落荒而逃”八個字來形容,這不能不讓人心生疑竇——這個韓寒究竟是真還是假?他曾經的“旗手”地位與作用是否還需要維 持?他是否就是民間所形容的集“大騙子與二傻子”於一身的“虛假偶像”?

 

        由“韓寒風波”本質問題又衍生出一個更值得追問的急切問題:中國百餘年來的啟蒙主義在今天是否還有市場?它是否能夠繼續為當下的中國提供有效的思想與理論 資源?一旦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麽,啟蒙主義又需要如何自清與轉型,才能有效擔當起其在當下中國的獨特曆史使命?

 

        應該明確的是,這兩個問題互為關聯,而且,啟蒙主義是否有資格為當代中國的思想市場提供理論資源是一個真問題,而作為“旗手”與“造假者”、“代筆者”角色兼具的韓寒隻不過是作為這個真問題的一個曆史注腳而已。

 

        首先,觀念的變革一直是啟蒙主義的核心。

        無論是西方啟蒙主義運動,還是近代中國以來的現代化之路,都試圖用自由、民主、平等、法治、正義、博愛、人權這些普世價值來解構封建主義與專製主義意識形 態。在當代中國,專製主義的幽靈至今仍陰魂不散,不時遺毒人間,從此角度上說,啟蒙主義還是能夠繼續為當下的中國提供有效的思想與理論資源。

 

         其次,啟蒙主義的關鍵是“何以能”的問題,這包括“何種啟蒙”與“誰之啟蒙”兩個內在相連的內核問題。

        在執政黨追求自己的曆史使命,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成為一種主流價值時,建構在現代西方啟蒙主義思潮以及現代西方政治、經濟與文化製度基礎之上的啟蒙主義價 值,必然受到種種限製,同時,其合理成分被吸收並整合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係之中,其後果是符合既有意識形態的價值得到張揚,不符合既有意識形態的價值 被揚棄。

 

        這就造成了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困頓:一旦秉持啟蒙主義價值不退讓,不顧既有製度的束縛而進行大力宣傳時,往往容易受到打壓,讓個體遭受種種莫測;為避免個體 (包括其家人)受傷害,或者說出於一種趨利避害的算計,就必然要去尋找可以言說與代表的空間與人物。恰恰在此時,一個可以帶著麵具說話的虛擬網絡興起了, 它正好提供了這種言說的絕好空間與市場——打造出一個虛擬的偶像作為假想的代表,並將“萬千寵愛集於一身”,而韓寒博客的興起、公知微博的泛濫莫不如是。

 

        換句話說,作為“旗手”的韓寒是一個被塑造出來的與當局或既有體製進行“隔靴搔癢戰”的“假想偶像”,即一個“假想敵”而已。而啟蒙主義本身所應肩負的為民眾提供開啟理性、祛除蒙昧、追求真理之路徑,被棄之一旁。 

        第三,“旗手”韓寒的成長與發達曆程,正好是轉型中國亂象的集中體現。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之後,隨著公共權力不受製約的力度達到空前狀態,權力與資本的結盟也達到了頂峰,社會轉型、社會失範、社會失序的疊加與相互強化,導致整個社會價值觀發生了混亂,權力主義、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甚囂塵上。

 

        以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以及《三重門》出版為契機,作為反教育體製代表的80後叛逆青年橫空出世,經過媒體與資本集團的精心策劃、包裝與呼應,一枚射 向既有體製的“旗手”韓寒、媒介-資本集團與庸眾“聯合體炮彈”就這樣煉成了:得名得利的韓寒樂於從事自己喜歡的賽車與撈錢活動,得名得利的媒體成為媒介 “良心”風向標,得利的資本集團成為逐利有方的企業家代表,得名得利的媒體人成為頻頻出鏡與露臉的媒介名人,而無權無勢又處在社會底層苦苦掙紮的屌絲,則 過足了既安全又無奈的被代表的“發泄癮”!

 

        時過境遷,因“韓三篇”的出籠以及“造假者”、“代筆者”真麵目的被揭露,當初被用來作為與既有體製進行“隔靴搔癢戰”的“假想偶像”之“旗手”韓寒現象,被證明隻不過是百年來中國啟蒙主義演進過程中的一次拙劣表演而已。 

        第四,“代筆”與“造假”之韓寒,則成了轉型中國考驗啟蒙主義真與假、是與非的試金石。

        自從2012年春節前網友麥田打響《人造韓寒》的第一槍(認為韓寒的成功是其父韓仁均與出版人路金波“人造”和“包裝”的結果,其獲首屆新概念大賽一等獎 的獲獎作品由其父代寫),由方舟子為代表的眾網友接力式揭露,終於將韓寒當初獲獎可能存在“造假”(在公證處的獲獎檔案中找不到其名字),以及無論是其出 版的代表作,還是博客上議論時政的博文,乃至“韓三篇”,均乃其父韓仁均(曾經的筆名也是“韓寒”)以及其他槍手“代筆”之事實,以證據鏈的形式予以完整 的披露與鎖定。

 

        恰恰在此緊要關頭,作為當事人的韓寒一方麵出爾反爾,起訴了網友與方舟子以後又撤訴,另一方麵龜縮著對嚴重侵害其及其家人名譽的侮辱、討伐、挑戰等行為, 始終不敢做絲毫的正麵回應,並徹底告別曾經獲得巨大名利的博客與寫作,轉型當起了“國民嶽父”,拍電影去了。

 

       與此同時,曾經聯手包裝“旗手”韓寒的眾多媒體—資本集團以及由媒體人、少數高校人文學者以及作家組成的泛利益朋友圈子,卻利用其主導媒體話語權的契 機,罔顧既有事實,顛倒黑白,王顧左右而言他,一再替騙子張目,始終維持其向既有體製開炮的“假想偶像”地位,既為自己的安全,又為自己曾經的愚蠢與現今 的怯懦,還為所謂朋友圈的江湖義氣繼續撕裂社會,讓本來可以一清二楚的韓寒“造假”與“代筆”事件無法水落石出,導致社會共識無以生成。

 

        這種狀況讓好端端且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的啟蒙主義蒙上了一層黑魆魆的陰影,也讓啟蒙主義遭遇到了是非的拷問,置無權無勢網友的正義呐喊於無奈之地,讓整個社 會的誠信、正義一再受到挑戰,甚至成為變相鼓勵騙子、投機分子、鑽營分子大行其道的惡質文化基因傳播之溫床。其結果是本來想為啟蒙主義推波助瀾而設計和塑 造出來的“旗手”韓寒,反而因為“造假者”、“代筆者”的角色無法揭露,而成為啟蒙主義在轉型期的巨大障礙,產生了一種與啟蒙主義對著幹的“反啟蒙”現 象。

 

        最後,啟蒙主義隻有摒棄救世主心態,回歸本真,步入民間,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沒有真,何來善美?沒有是非,隻有站隊,何來理性去魅?沒有民眾的覺醒,僅有偽裝的精英的自說自話和裝腔作勢,何來整個社會的自我淨化與整體騰飛?

 

         之所以說作為“旗手”與“造假者”、“代筆者”的韓寒,隻是啟蒙主義是否有資格為當代中國的思想市場提供理論資源這個真問題的一個注腳,原因就在於不承 認當初的韓寒存在造假與被代筆,以及後來的韓寒存在被設計和塑造成向體製開炮的“假想偶像”這一基本事實,就等於在幹“反啟蒙”的齷齪勾當,就等於在幹反 啟蒙主義的逆曆史潮流行為,就等於在把中國上百年以來啟蒙主義所取得的成果肆意揮霍並可能導致其最終毀於一旦,就是當代中國價值觀轉型頻現困頓的罪魁禍 首,屬於真正的罪莫大焉!

 

        因此,徹底厘清韓寒“造假者”、“代筆者”的真麵目,摒棄虛擬的“開路先鋒”式“偽旗手”,回歸本真,推動全民覺醒,既是當代中國驗證啟蒙主義真與假、是與非的試金石,又是啟蒙主義在當今中國肩負的新的曆史使命。 

        當然,我們在張揚啟蒙主義的大旗時,別忘了銘記研究威權主義轉型的學者吉列莫爾•奧唐奈在《威權統治的轉型:關於不確定民主的試探性結論》中的一句經典話 語,以充分體認到在當代中國張揚啟蒙主義之艱:“通過肉體壓迫、意識形態控製和選擇性激勵,政權成功地迫使大多數民眾專注於完全私人的目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wumiao 回複 悄悄話 如果韓寒的作品大部分是他父親以他的口氣寫的,說明他父親寫的還是不錯的,也說明他父親利用大眾喜歡少年天才的心理促使兒子成功,是成功了。中國社會的毛病是摒棄一個文藝中年人的理想,卻去捧一個所謂的少年天才,以為這樣國家就會朝氣蓬勃了。說白了國家習俗是年齡,性別,貧富等歧視的不文明,造成韓家父子聯袂表演成功。我們的社會永遠是笑貧不笑娼的社會,又怎能阻止了撈錢的不擇手段呢?
茅斌騷客 回複 悄悄話 安芃是通過量化來指出韓寒造假,而你用啟蒙與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解構韓寒現象,我覺得好象是殊途同歸。可惜中國的很多著名的公知卻選擇了站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