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淵閣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正文

一張臉孔,兩種麵目:大陸人 台灣人

(2014-03-31 16:51:15) 下一個

              
            台灣陽明山

                       一張臉孔,兩種麵目:大陸人 台灣人


 從幾十年前台灣開放民眾到如今大陸遊客可以逛台灣,兩岸的民眾交往越來越多。很多大陸人很想看看祖國的這個寶島什麽樣,台灣人過得什麽樣的生活。初到台灣的人會感覺到台灣的中國文化傳統比大陸要濃,台灣人很能幹也很善良、謙遜。兩岸分治了60年,台灣人和大陸人在生活方式和做人做事上有不少差異,要了解台灣,先了解台灣人更有味道。
台灣的原住民主要是高山人,後來也有客家人,早期居民基本上是從大陸福建遷徙過去的。蔣介石兵敗大陸,台灣成了立足之地,這一批大陸人以及他們的子女,在台灣政治術語中叫外省人。民進黨執政期間,外省人成了二等公民,所以不少外省人後代幹脆跑到美國、大陸做生意、過日子。
在台灣,政治人物往往不敢公開說“我是中國人”,最多也就是講“我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馬英九最怕綠營說他不愛台灣,綠營稱他“香港腳”,馬英九回應:我是“台灣製造、香港出場”(MadeinTaiwan,DeliveryinHongkong)
先說吃,台灣人和大陸人都是中華美食文化的受益人,但台灣人是越吃越小,大陸人是越吃越大。台灣最有名的美食是什麽,是各式各樣的小吃。到台灣不吃小吃、不逛夜市,那等於沒到台灣。在台灣街頭幾乎看不到大型的餐館,但“夜市”卻是在居民區星羅棋布。
“夜市”說白了就是美食街,小吃店一家挨一家,每個店麵積都不大,十張八張桌子就夠了。小吃店講的是特色,而且要物美價廉,幾十塊新台幣的一碗牛肉麵就會吃得心滿意足。台灣的小吃還有一種叫路邊攤,一輛小車子架在路邊,現做現賣,幾個新台幣就可飽飽口福。台灣人對這樣的吃法很滿足,一碗麵連湯帶水全下肚,浪費是很丟人的。
在大陸的大城小鎮,那也是餐館林立,而且東西南北中什麽特色食品都有。回大陸什麽都不想,恨不得每天吃八頓飯,那也吃不膩。大陸的餐館名牌的多,老字號的餐館有幾百年的曆史。大陸人開餐館不怕大,我看到不少餐館都是好幾層,幾百人、上千人就餐,就像開宴會似的。大陸人喜歡請客,但花銷也大,越貴的菜越點,錢花得越多才表明財大氣粗,說明“不差錢”。一個人花上10元、20元人民幣在餐館吃不到什麽好吃的,萬元人民幣一桌的菜早都不是什麽新鮮事。大陸人吃飯不怕浪費,一桌酒席下來,光剩下的要喂豬的菜就夠10個人再吃一頓的了。
再講住,台北的房價很高,年輕人要擁有自己的房子那有的拚。大陸的房價這些年蹭蹭地往上漲,據說北京的房價都趕上紐約曼哈頓的天價了。
台灣的居民住宅和城市建築沒什麽特色,台北的市容給人感覺是又老又舊。高雄是個好地方,但這幾年讓民進黨搞得越來越糟,台灣這個得天獨厚的海港幾乎成了死港。大陸的城市建設真是漂亮,看看北京、上海,那樓房、那建築,連外國人都羨慕。大陸的地方官喜歡搞政績工程,不管怎麽評價,能把一個城市建設的很美,這會造福子孫的。
三談行,台灣的城市交通工具跟大陸沒太大區別,無非也就是公共汽車、地鐵、火車和高速列車。台灣的高鐵總是坐不滿,很多時候一節車廂哩哩啦啦就那麽幾個人,經營的公司賠錢臉都綠了。大陸坐火車的人總是不嫌少,一到春運那是擠破了頭。台灣的街頭摩托車特別多,大陸馬路上自行車成為風景線。在馬路上,台灣人比較守規矩、人車分離也挺安全。大陸的馬路什麽車都往一塊擠,尤其是人要給車讓路,習慣了車要給人讓路的人,最怕在大陸壓馬路。
四聊台灣大陸的男人和女人。台灣的男人是大男子主義,在家別說下廚房,就是油瓶子倒了也懶得扶。台灣男人認為自己是在外掙錢、養家糊口,伺候孩子、洗衣做飯是老婆的事。大陸男人是好“宅男”,尤其是上海男人,哪個不是在廚房裏衝鋒陷陣,廚藝一個比一個高,一定要把老婆伺候的舒舒服服才行。台灣的女人聽我講到大陸男人這麽好,跟我說,下輩子一定要找個大陸男人做老公。台灣的男人不願娶大陸女人,但卻喜歡養大陸女孩,“包二奶”、“包三奶”這些詞就是台灣男人在大陸的發明專利。
台灣的婆媳關係挺傳統,台灣女人在家是小媳婦,婆婆一瞪眼、要是不高興,媳婦就的賠小心。台灣的老人在家庭中是爺,兒女不孝那是大逆不道。大陸女人當了媳婦那是家庭一把手,管裏管外,重要的是先管錢、然後管老公。婆婆很多時候要看媳婦的臉色,當然有權有錢的婆婆除外。大陸的老人在家是給孫子當孫子,每個家庭中一個孩,爸媽、爺奶和姥姥、姥爺六個大人12隻眼睛捧著,孩子是既當小皇帝又當爺。
台灣的女人愛政治、能說會道,對此我體會最深,你要是向台灣的那些女“立委”提問題,她一口氣可以講上10分鍾,連水都不用喝。很多台灣的女孩從大學起就參加政治活動,20、30歲就參選“立法委員”。台灣的女人從了政,成了能征善戰的“穆桂英”。“立法院”那些女“立委”最能幹架,揪頭發、扯奶子,花樣多的是。就在這兩天,民進黨的一個女“立委”不是當庭給了一個男“立委”一個大耳光子嗎。
大陸的年輕女孩子愛當星,渴望一夜成名。所以女星在大陸最受歡迎也最能賺錢。但不知是真的還是假的,聽說這裏有個“潛規則”,這讓不少女星要背黑鍋。
台灣的女人小家碧玉,溫柔體貼。大陸的女人雄心萬丈而且講究情調,才女特別多,高學曆的剩女也不少。
五聽台灣人和大陸人說什麽話。台灣的政治人物喜歡講髒話,特別是民進黨的政客,什麽LP、什麽DiaoMao,人身上那點見不得人的東西非要在大庭廣眾麵前曝光不可。大陸的政治人物喜歡說官話,聽同一部門10個領導作報告,基本上聽不出有不一樣的。
台灣人稱呼人喜歡叫哥,連戰叫戰哥、吳伯雄叫雄哥、馬英九叫小馬哥,我到台灣,好朋友叫我喬哥。不過到是沒聽說有人叫偉哥。大陸人過去人與人之間稱呼最標準的是同誌,台灣人搞不明白,“同誌”,那是同性戀啊。現在大陸人叫同誌的不多了,叫“名”的比較多,名模、名導、明星、名妓(記者)、名車、名房、名狗、名人、名校、名播、名博、名嘴。叫官員就更省事了,李處、劉司、馬部。
兩岸分離60年,在很多用詞上表述不一樣。我收集的兩岸用詞不同的例子有上千個,這裏簡單列舉幾個。台灣人說計程車,大陸人說出租車。台灣人說腳踏車,大陸人說自行車。台灣人說機車,大陸人說摩托車。台灣人說捷運,大陸人說地鐵。台灣人說月台,大陸人說站台。台灣人說資訊,大陸人說信息。台灣人說電腦,大陸人說計算機。台灣人說網咖,大陸人說網吧。台灣人說保險套,大陸人說安全套。台灣人說餐巾紙,大陸人說紙巾。台灣人說服務生,大陸人說服務員。台灣人說飯店,大陸人說酒店。台灣人說鳳梨,大陸人說菠蘿。台灣人說柳丁,大陸人說橙。
民進黨執政時,不會說台語(實際上就是閩南話)那就不是台灣人、就是不愛台灣,很多外省人就得硬著頭皮學,馬英九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說,台灣人拚命的說台語是為了立足。大陸掀起英語熱,好像全民都能講幾句英語那就是立於世界之林了。但實際上,不少人玩命學英語,尤其是中學生、大學生,那是為了出國。馬英九執政後,要求以後考公務員要考英語,大陸最近有人提出,高考不要考英語。
六瞧台灣人和大陸人怎麽看電視。台灣的電視台是藍綠分明,台灣人看電視也是藍水不犯綠河。電視中的政論節目要不帶顏色那是沒人看,綠色節目請的政治評論員張口就要把藍營罵得狗血淋頭才行,藍調節目的嘉賓一定要為藍營搖旗呐喊,要把綠營批得體無完膚。支持藍營的台灣人對挺綠的電視節目“拒看”,綠營的支持者看到護藍的電視節目馬上就轉台。
大陸人看電視沒有黨派之分,什麽好看看什麽。一會兒描寫清朝的“大辮子”劇火爆,一會兒韓國粘粘乎乎的男歡女愛的戲走紅。到了春節,更沒說的,多少億人的眼睛全盯著一家電視台的春晚。
台灣的電視節目是將政治娛樂化,郭子乾整出了個“全民最大黨”節目,整天在那模仿、諷刺台灣的政治人物,結果收視率還挺高。我問郭子乾這個節目成功的秘訣,他告訴我就是把政治娛樂化。台灣的綜藝節目以搞笑為主,其實一些東西很低俗。看一遍兩遍感覺新鮮,看多了就想吐。
大陸的電視節目往往是將娛樂政治化,本來娛樂就是讓人們消遣、享受的,太多的政治元素就讓人看得很累。大陸電視的娛樂節目得有主旋律,主持人要一本正經。雖然這些年好多了,但很多節目還是娛不起來、樂不下去。
七品台灣人和大陸人的政治熱情。不論台灣人還是大陸人對政治都特熱衷,但表現的形式不一樣。台灣愛上街,一到選舉的時候,造勢大會一個接一個,男女老少齊上陣。大陸人喜歡網上談論政治,而且是什麽都敢說,什麽人都敢罵。
八見台灣人和大陸人愛上哪兒。台灣的廟多,在城市的街區、在風景秀麗之地,都可以看到許多大大小小的寺廟,台灣老百姓也很虔誠地拜媽祖、關公和各式各樣的佛。政治人物就更不用說了,遇到個什麽事就找機會去拜佛,祈求神靈保佑。
大陸的“澡堂子”多,從腳底按摩、全身按摩到洗浴中心,哪個城市看不到?老百姓喜歡去、做生意的、當官的也喜歡去。想按腳就按腳、要捏脖就捏脖,渾身上下哪兒都可以按,關鍵看你差不差錢。
台灣人很會做生意,小家小戶憑吃苦、靠耐勞,一點點把生意做大。像王永慶、郭台銘就是把小生意做成了巨富。大陸人做小生意的人越來越多,溫州人是做生意不怕小,結果小生意比大生意還火紅。大陸的富豪有時候是把生意從大做成小。不知怎麽回事,這千萬富豪、億萬富豪就跟雨後春筍式的,胡潤搞得那個富豪排行榜最邪乎,上了那個榜離倒黴就近了一步,真是害人不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