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此次的中國祭祖之行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從他一邁出機艙的那一刻起,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被大量的報道和討論。
耐人尋味的是,馬英九的訪中之行從開始的低調逐漸走高,直到他在湖南大學參加師生交流時公開表示,在中華民國1997年憲法增修條文中,已列出台澎金馬與大陸都是中華民國國土,達到了高峰。許多媒體把這看作是爆炸性的言論,有的媒體還把這番言論稱之為 “馬英久已經向習近平亮劍“。台灣藍營也一片歡欣鼓舞,當作是被綠營長期抹紅的一個有力回擊。對此,中國政府 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悅,或降低馬英久的接待規格和行程安排。
其實,如果你認真分析中國的兩岸政策以及海峽兩岸的政治拚圖,就能知道馬英九至今的言論並沒有突破中方的底線。那麽中國的底線在哪裏呢?馬英九所謂的亮劍是否會在此後的行程中從劍鞘中完全拔出呢?筆者下麵來簡單分析和預測一下。
在行程的初期,馬英久的言行是審慎的甚或有點膽怯的。當他拜謁南京中山陵孫中山陵墓的時候,他說到了孫中山的中華民國和三民主義,他知道這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這是曆史。中國不會對此有任何異議。實際上,任何一個中國人也都可以公開談論和讚揚孫中山,辛亥革命,三民主義,甚至那時的中華民國。但當他接著談起自己也成為了中華民國總統時,卻說,98年後我也成為了“這個”。這句陳述避開了中華民國,顯得非常的蹩腳。表現了他對直言陳述自己台灣前總統身份的不安和忌諱,因為這時的中華民國是指現在的台灣。
隨著行程的進行,馬英九漸漸發現中國方麵態度的溫和。在他與江蘇省委書記會麵時,他第一次說出了自己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身份,盡管中華民國前總統這幾個字說的音量較低語速較快。當然,省委書記立刻糾正為台灣地區前領導人。最後又有了被媒體稱為“爆炸”,“亮劍” 的台灣與大陸都同屬中華民國。
中國政府對馬英九似乎越線的言行采取了寬容和默許的態度。這主要是因為馬英九的言論都是在陳述已經發生的事實。不管是孫中山的中華民國以及其三民主義主張,還是台灣憲法中關於大陸台灣同屬中華民國。而這並不是目前國民黨關於兩岸關係的主張。而國民黨的兩岸關係主張在台麵上應該是國民黨解讀的九二共識,也就是“一中各表“。這是中國政府不能接受的,也是中國對馬英九訪中之行的言論底線。如果馬英九觸碰了這個底線,中方肯定會有強烈反應,發表聲明反駁或降低接待規格。
那麽馬英久在返台之前會不會在某一場合提及“一中各表“的和平統一主張呢?我的判斷是不會。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已是他此行敢於突破的極限。即使就這些,他也是一步一步試探著深淺來的,從開始的“這個”,到三民主義,再到民國日曆,最後到中華民國憲法。他知道大陸眼中的九二共識是一國兩製,所以他會盡量避免在任何場合說出“一中各表”。是不是準確,我們很快就會有答案。
馬英九的言論尺度是國共兩黨的默契,如果不是事先就溝通好的話。國民黨目前追求的就是“一中”,以有別於民進黨的求獨。如果說這個“一中”是憲法中的中華民國統一大陸和台灣,恐怕連馬英九國民黨自己都不信。實際上,國民黨現在連“各表” 都鮮有提及了。即使偶爾談到“各表”,也大都是為了反擊民進黨給它扣上“紅統””降共“的帽子。馬英久在湖南提到了台灣大陸統一的中華民國絕不是為了“亮劍”,而是為了正名,想通過此番談話洗刷對他此行“親中”的質疑。
從中國方麵來看,馬英九的言論尺度可以說是恰到好處。中國並不希望馬英九表現得過於親中,比如不提中華民國但仍然強調一中,那麽給人的感覺是在倡導中華人民共和國下的和平統一。在目前台灣的政治生態環境下,這隻能給馬英九以及國民黨減分,不利於今後國民黨在台灣政治勢力中的選舉和競爭。這是大陸不願意看到的,因為那樣民進黨的力量就會增強。
當然中國也不希望馬英九涉及到“一中各表”,因為那樣會使得國民黨高層產生錯覺,以為在和平統一問題上還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從而使得國民黨內部“一中各表”的力量振奮,而讓國民黨內部逐漸興起的“紅統”力量受挫。當馬英九從桃園機場起飛開始訪中之行的時候,去機場送行的人大都戴著小紅帽,手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與前去抗議的綠營人士對峙。可見即使在國民黨內部,對馬英九訪中的期待,也不是去表明“一中各表“的和平統一主張,而是更接近與台灣方案下的一國二製。隻是國民黨高層現在還不願承認而已。
從目前來看,直到訪中結束,馬英九不會再有什麽新鮮的言論了。其強化一中的言論給了大陸更大的空間來運作和實施未來的統一方式。而他也決不會觸碰中國的一國兩製底線。不要說是“亮劍“,馬英九此行根本就沒帶上寶劍。
簡言之,一個中國,既是謊言,也是騙局。1949年後,事實上是一個中華(民族),二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