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遠離故土的菊

記錄生活點滴,開心過好每一天。
正文

我的外婆(三 完)

(2014-02-18 13:32:09) 下一個

在我的記憶中,外婆的脾氣是溫和的,既沒見過她發火,也沒見過她傷心落淚,也許,在外公去世時,她已經流了太多的淚水。記憶中的外婆,更多的是在擔心我們,隻要我和妹妹放學晚了一點,她一定在依門看望等待,那種一趟進一趟出,邁著她那半裹的小腳,從廚房到前廳到天井到大門,直到我們回家,那時,隻要我放學晚了,才拐進巷口,常常能見到外婆靠在門邊在翹首張望,至今曆曆在目。在我們小時候,放學回家,外婆是一定做好了飯菜等著我們的,中午和晚上,一回家就能吃上熱菜熱飯的那種。一直到我上了高中,那時外婆腿腳已不便,駐著拐杖,依然把飯做好,把要燒的菜洗好準備好,待我回家炒。小時候我和妹妹,年年的生日都是外婆給過的,黃橙橙的福建炒麵和兩個炸得噴香噴香的荷包蛋,還有一碗熱騰滕的湯。

外婆是好客的。無論是她夫家的那些侄兒侄女外甥外甥女,還是從遠方來的娘家的親戚,外婆都是要好好招待的。每年逢上我叔公和嬸婆的生日,她一定要燒一個大菜如東坡肘子親自送去。多年後,當我為人妻為人母時,當我也能燒得一桌好菜時,看著先生兒女津津有味的吃著我燒的飯菜,或是在家開Party 時,看到朋友們吃得高興,我便真正體會到了外婆的快樂。

外婆是十分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那時鄰居的老太太常和兒媳婦鬧矛盾,每每和外婆抱怨,外婆總是安靜地聽著,待老太太訴說完畢,外婆便會塞給老太太一些錢,算是安慰她。奇怪的是從來沒聽到她在背後議論人,或批評人,她總是靜靜地聽,最後給錢以示同情,從來不會附合。一直到後來平房拆遷,我們搬到樓房,老街坊鄰居們也都搬遷到四處,一些老街坊還會來看她,外婆那時已不能下地,有些老街坊還會訴說兒女不孝,外婆聽罷最後依然會顫顫微微地伸手去床頭掏錢,聊以慰藉。

我至今也搞不明白,在那些動蕩的年代,母親是右派,似乎也並沒影響到外婆。一般的平頭百姓,也搞不清甚麽右派,居委會主任,她是知道的,但對外婆也是挺客氣的,也許,我們那個地方的人天性就是比較良善的。

母親曾在教會學校陶淑女中上學。當年班上一同學因為家在建陽山區,便寄屬在外婆家,外婆待她如己出,後來母親的這位同學一直管外婆叫姆媽。在去年我回去看她時,她告訴我,外婆那時待她比自己女兒還好,家裏最好的東西先是想到她,老太太說到外婆,眼裏是淚花閃閃的。

偶爾,外婆也會表露出大小姐的痕跡。比如,看到我們吃西瓜,她會很不以為然地說,西瓜,以前這都是家裏下人如車夫,雜役,廚子吃的,外婆大抵是一輩子也不吃西瓜的。我現在想想也是,吃西瓜,通常是痛痛快快,吃得稀了嘩拉,帶響的,是不大斯文的。小時候我們吃飯,外婆是不讓我們出聲的。後來有了咖啡,外婆說,喝咖啡用小勺攪好,小勺是要放在旁邊,而不能用它來喝咖啡的。

外婆人生的最後十多年,是在床上度過的。人並沒甚麽病,主要是腿腳不便,慢慢不敢下地,便肌肉痿縮徹底不能走路了。那時母親已不工作了,那些日子基本是母親在陪伴她,伺候她。我不知道,也許母親所知道的許多故事便是那時從外婆那聽來的。我在北京工作,每次回去,就見外婆愈來愈老。那段時間,她似乎讀了很多書來消遣,見她讀紅樓夢,讀三毛寫的書。我後來有了兒子,每次回去都帶著兒子,似乎更少坐在那陪她好好聊天了。在我出國前最後一次回去,是把兒子留給母親,打算自己隻身先去美國和先生團聚。那一次,我潛意識中已經感到這也許是和她的永別,但我不知是怕她傷心難過,還是怕自己傷心難過,告別時竟是輕描淡寫,而且那天離開家是要瞞著兒子,所以是匆匆而走。現在想想,作為晚輩,我們永遠是自私的,隻顧自己的前程未來,總想著自己有著長長的未來,總在那趕路,卻沒想到,外婆把我們帶大,她卻已經走不動了,而我,那時更關注的是我的小家。

知道外婆過世的噩耗,我己在美國了。那時剛來美國數月,在一個黃昏,當我拆開母親的來信,母親在信裏祥細告知了外婆去世的情況。我讀完信,把自己關在洗手間,任憑眼淚嘩嘩地往下流。我突然明白,我這輩子再也見不著我的外婆了,我所愛的,那個從小到大陪伴我的外婆。看著鏡子中的我,無聲地哭著。

在後來的那些艱難動蕩的歲月中,我隻顧埋頭朝前走,幾乎顧不上懷念外婆了,隻有在和母親相聚的日子裏,說說她老人家。最初的那些年,有時在夢裏還會見到她。這些年,感到生活已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愈發強大,也愈發粗糙。

表姐告訴我,在外婆過世的那些日子裏,一直是陰雨天氣,但在外婆出殯的那個下午,西邊一片彩霞。表姐說,外婆一定是去了西天。我不知道有沒有天國,但我相信,如果有天國,外婆一定會在那兒,看著我今天越走越好。有時,我真希望有來世,如果有來世,我一定還要外婆您當我的外婆,那時,我會對您說:外婆我愛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一朵遠離故土的菊 回複 悄悄話 人生有時挺無奈的,我們內心都有很柔弱的地方,可是生活逼得我們必須堅強往前走,如果當年能停下來多陪陪老人家,今天或許心裏就會好受點。
Vagrant 回複 悄悄話 “我隻顧埋頭朝前走,幾乎顧不上懷念外婆了”看到這句話我的眼淚刷的止不住了。謝謝您博主,我在您的文字裏也看到了我的外婆的影子和我自己的內心獨白。
stonebench 回複 悄悄話 這樣的女人就是中華民族的根,中國人的生命力的根。
lishuhong 回複 悄悄話 感人的文字。
bobby41 回複 悄悄話 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外婆,尤其是大多數中國人對外婆的感情都特別深刻,大家庭、小家庭都一樣。
作者在文字中對外婆的感情,深深感動了讀者,這也是用孝心對下一代的教育。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充滿了感情,充滿了對外婆的愛和無限的懷念。
大姐 回複 悄悄話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遺憾,也應當有這樣的覺悟:“作為晚輩,我們永遠是自私的,隻顧自己的前程未來,總想著自己有著長長的未來,總在那趕路,卻沒想到,外婆把我們帶大,她卻已經走不動了,而我,那時更關注的是我的小家。”誰說不是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