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發燒友服務

(2015-10-29 21:21:04) 下一個

為發燒友服務

 

我們的發燒友和發燒友所領導的音響軍、電視軍,是玩電子器材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造福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羅宇屏同誌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誌。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造福而死,就比泰山還重。羅宇屏同誌是為造福人民嘔心瀝血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發燒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世界大多數發燒友走這一條路。我們今天已經領導著有玩電子器材的發燒友,但是還不夠,還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世界發燒友。我們的老友要關心每一個新友,一切發燒友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後我們的隊伍裏,不管死了誰,隻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製度。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發燒友團結起來。


後記:
羅宇屏
羅宇屏先生從1983年的接收714MHz熒光屏衛星節目,到2008年接收中星9號直播衛星節目,可以說全麵見證了中國衛星電視從模擬轉數字、由標清轉高清以及直播衛星應用的全部發展過程。他是一位從普通工人自學專研衛視接收而成長為國家高級工程師,對我國衛視發燒與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及作出非凡貢獻。衛視發燒前輩羅宇屏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8年12月25日17時25分在重慶辭世,享年60歲。

前蘇修714MHz電視衛星

前蘇修1976年發射了熒光屏衛星,此衛星能覆蓋前蘇修歐亞大陸全部地區和我國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因為下行頻率在我國地麵電視U波段的38頻道上,頻率為714MHz,故,俗稱714衛星,定點與東經99度,傳輸的是前蘇修的節目,所以給我國的最早一批衛星愛好者創造了有力的DIY條件。

DIY電視衛星接收機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我認識了一位高年級的發燒友校友。倆人臭味相同.一拍即合.後來他專門為我收集連載《簡易衛星電視的接收》的《電子報》並寄給我.使我萬分感動.為了答謝,我把珍藏的晶體管幾給他.打那以後,我就每天業餘時間就翻那二十幾份《電子報》,沒事就往電子商店跑.還參加業餘愛好者成果展覽會.攢個衛星電視接收機的念頭越來越強烈.盡管當時的收入還買不起一壺醋.後來發現,就當時的技術水平,業餘愛好者是很難完成這個宏偉目標的.

神忍N年,讀過N本《電子報》合訂本後.在理論上基本上掌握了關鍵技術.開始著手購買原材料.接收天線托人到鋁合金廠找了一段廢鋁管,然後卷成螺旋狀天線.天線放大器是關鍵部位.需要三個高頻特性非常好的晶體管.謝天謝地買到了.還是從日本進口的.性能遠超我的最低要求且非常便宜才10元三個.調頻道的電路用改造的國產U高頻頭代替.剩下的解碼電路用集成電路解決.整個機器的線路都是自行山寨,自行施工.開工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組裝工作.

接下來的是調試.最初不知道熒光屏衛星的位置,也收不到電視信號.在寒風刺骨的冰天雪地裏,舉著衛星天線360度轉圈找信號.不知道是信號的問題還是機器的問題.一度認為那顆星可能報廢了.後來在廢品堆裏扒拉出個指南針.幫助很大.找到了東經99度的位置.就在那夜深人靜的的時候,忽然在滿是噪聲的屏幕上出現了隱隱約約的人影.然後小心翼翼地上下左右移動天線.把圖象調整到最清晰.然後調試機器.最終花了一個多月把圖象信號調整到4級.清楚啊.沒有重影.圖象不扭曲.看著就是爽.雖然聽不懂人家說什麽,可猜著看也挺有趣的.如果運氣好,偶爾還能看到傑克遜的表演,後來我借來個PAL/SECAM雙製式彩電,看到彩色電視節目,簡直是令人眉飛色舞.再後來就看到葉利欽玩跨蘇修的全過程.再後來就把全套設備送人了.天色不早了.就此擱筆.

順便附上幾張網圖讓大家開開眼.
 

衛星天線

 

U高頻頭

 

山寨衛星接受機

天線放大器

笑過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