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飛的笨鳥

講文明,講禮貌,愛藝術,談幽默
(個人版權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複製)
個人資料
越吃越蒙山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相對論效應

(2018-04-02 07:07:21) 下一個

(對外在世界的認知 之十三)

1945年8月,日本本島的上空升起了兩朵巨大的蘑菇雲。兩顆被美國B29型轟炸機空投下去的代號叫做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彈,分別造成了廣島和長崎兩地24萬和15萬人的瞬間死亡,而這不過是一公斤鈾235裂變後轉換出來的巨大能量。幾天後,日本天皇發表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至此,人類曆史上最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二戰時美軍將核武器在戰場上的首次應用,可以說是對愛因斯坦E=mc2  這個世紀等式的實效驗證。當一個質量很小的中子以光的速度轟擊鈾的原子核後,釋放出來的能量是以297,000km/s的平方為係數的, 對這樣的等式描述出來的聯動結果,想一想真的會讓人頭大。追尋起來,這個事情的源頭還是發生在此前四十年的1905年。那時,愛因斯坦在論證了光電效應,說明了原子和熱力學的關係,並解釋了光的常量概念之後,又發表了他的第四篇文章,《物體的慣性取決於它的能量內容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容易把內容想得很直白。對於我這種以前常在胡同裏串的人來說,就覺得這文章說的是有關手裏拿了塊板磚的事情。我要是想舉起板磚向別人拍過去,最好先掂量一下它的大小和重量,這樣就能知道用多大的力氣才能平地生風,達到一下子把人打懵的預想效果。不過,事情當然不是這麽簡單粗暴。愛因斯坦的意思是說,物體的質量是能量內容的衡量指標,在光速的撮合下,它們之間能夠相互轉換。因為,它們原本相親相近,實際上是一回事。能量不過是個麵具,是假象。能量就是質量一直等著想要成為的那個東西。為了說明這個理念,愛因斯坦寫出了E=mc2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愛因斯坦發表了四篇重磅文章,這種令人眼花繚亂的鋒芒畢現,令整個歐洲都為之震動。然而這也隻能算是開始。十年後,愛因斯坦把這些理論歸結為“狹義相對論”。狹義是說,上述理論的設計推導是建立在一個理想的環境場內的,在這裏,重力或說引力還沒有被考慮進去。接下來,愛因斯坦要把大家的思路擴展到外太空,去了解星際之間的往來之道。

1915年,愛因斯坦推出了廣義相對論,在這裏,引力被加了進去。在狹義相對論裏,光速是一個鋼性不變的標杆,用它來度量宇宙時,空間和時間都可以像橡膠那樣變軟彎曲。進而在廣義相對論裏,愛因斯坦在宇宙這片橡皮一樣的平麵上,又展示出引力帶來的下陷漩渦,展示了引力波紋,並且通過對黎曼留下來的想法的梳理,愛因斯坦在把時間和空間的概念翻過來調過去地進行了觀察分析,他認為這兩樣東西都有我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屬性,像是結合在一個多麵體上的兩個層麵。當然,即便如此,光速仍然是個常量。

 

按照廣義相對論的解釋,宇宙中的空間像是一個彈力橡膠蹦床,如果上麵什麽都沒有,蹦床的表麵是繃緊的,是平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把一個保齡球放上去,蹦床的表麵就會出現下陷。這時候你蹲下去從反麵看蹦床,就會看到一個反拋物線那樣嚴格對稱的曲線,像是隧道一樣的下陷袋,這是重球把富有彈力的床麵拉抻的結果。再回到床麵,我們可以拿出一個斯諾克桌球,用手指把桌球從邊緣彈向中間,小桌球就會順著坡度滾向保齡球拉拽出來的下陷袋,這就是重力造成的時空扭曲。在廣義相對論中,質量告訴空間如課彎曲,空間告訴質量如何運動。質量用來扭彎空間所使用的工具是引力;空間用來讓質量運動的指令也是引力。所以,引力是語言,是命令式語言,在空間和質量之間的交流中,是空間曲率不得不服從的指令,而這種語言的語法格式,則是黎曼和高斯在他們給出的數學定義中所描述的。而這種數學的描述,以愛因斯坦的觀點,盡管是與經驗無關的大腦思維的產物,但還是那麽令人欣慰地適合現實的客觀。

 

在剛開始的時候,愛因斯坦知道自己的理論未必就是無懈可擊,但他確認那些都是革命性的。他像黎曼那樣是從最基本的公理和假設中尋找瑕疵毛病,尋找那些一直在蒙騙我們的前人留下來的想當然的前提定論,他認為,假設不應該是概念上的必須;幾何就是反應現實的,非歐幾何就應該是在反映時間和空間的宇宙真實。於是,愛因斯坦找到了前人的毛病,推翻了定理。他推翻了人們對時間的假設,還推翻了牛頓的定理。牛頓曾以他的數學和引力學公式,推導了當時所知的幾大行星繞太陽旋轉所需的時間,盡管不是嚴絲合縫,但還是非常非常接近真實的情況。19世紀中的時候,一個法國人按照牛頓的理論,發現了天王星,並且預言在這個星球之外,應該還有一顆行星在那裏圍著太陽轉。果然,不久以後,有德國人發現了海王星。不過,事情應該還不算完,按照牛頓的公式計算,還應該有一顆另外的星星會跑出來。但是到了1900年,這顆星星還是沒有出現,而這時人們發現最接近太陽的水星軌道偏差比以前推算的要大得多,達到了42秒/年的水平。愛因斯坦花費了許多功夫,試圖找出這種誤差的數學解釋。最終,他得到了一個包含四十多個變量的方程,一個基於他的相對論橡膠理論的方程,一個來自於非歐幾何的方程,其結果與水星公轉的42秒誤差完全吻合,一個抽象的數學函數與宇宙的現實終歸一致。

 

1907年,愛因斯坦預言,光線在經過太陽的附近時,會發生偏移。他的意思是說,光會被強大的引力拉彎。這個想法同樣可以用前麵的那個橡膠麵的空間來解釋。在那個由保齡球帶來的V型凹陷曲麵上,我們從邊緣彈動一隻小球,讓它快速地直線前行,滾過下陷區的邊緣而又不墜落人隧洞中,這時小球在曲麵上留下的軌跡就是彎曲的。如果愛因斯坦這次又是對的,那麽我們人類從遠古就開始仰望的天空,一直就是錯位的,我們看到的星星,就都是偏移了的。可是,在宇宙現實中這可能嗎?重力隻是對質量大的物體才起作用,抓不住碰不到的光有質量嗎?但是,這個預言是可以觀測驗證的,所需要的隻是一次完美的日蝕。1919年5月,南半球的上空發生了一次完美的日全食,英國劍橋的愛丁頓爵士,帶隊在非洲觀察拍攝到了光線在太陽附近的彎曲,從此,愛丁頓也就自認為是第二個懂得相對論的地球人了。

 

根據相對論的數學推導,愛因斯坦把引力等同於加速度,並由此引申出了所謂的“引力紅移”理論。在上一篇裏,我們已經知道速度會使時間變慢,越接近光速,時間就會顯得越慢。既然引力和速度密切相關,那麽引力也會放慢時間。這也是可驗證的嗎?應該可以吧。古時沒有鍾表,最簡單的計時方法就是靜下心來數自己的脈搏。伽利略就是用這個辦法計算擺錘的頻率的,所以,振動的數量代表了時間。光也有振動的頻率,非常精準,也是一種鍾表,代表著時間。當引力很大時,光線被拉彎,雖然光速還是保持不變,但是光的振動頻率被減緩了,也就是說重力強的地方時間被放慢了。比如,綠色光的頻率是每秒540千億次,而紅光的頻率要慢一些,是每秒440千億次。如果引力能夠減慢時間,就會使光線變紅。這個預言提出後半個世紀裏沒人能夠做出驗證,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兩個哈佛的物理學家檢測到了,在重力變化時伽馬射線頻率的相應變化,由此“引力紅移”理論得以證實。

 

在過去的一百年裏,不單是愛因斯坦提出的預言假設理論公式不斷地被驗證(像前不久還有的引力波報告),而且很多通過相對論建立派生出來的別的理論,也是不斷地得到證實推廣,這其中有黑洞理論多影現象等。在1999年12月31號出版的《時代》周刊上,愛因斯坦被命名為二十世紀第一人。這實在是因為在那段時期裏,沒有其他人的思想和理論,能夠像愛因斯坦的那樣,如此深刻和廣泛地改變了人類對外在世界的認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ilywanda' 的評論 : 我不在國內發表文章,那裏風氣不好,我以前開過博客賬戶,被盜用的厲害,就放棄了。
你可以轉發,但請表明出處和作者就可以。謝謝留言。
lilywanda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寫得真好。比下一篇好: 有些地方用詞不嚴謹, 好像有一句"意識行為影響觀測結果"...
另外你在其他國內可以看到的網站上有發表這些文章嗎? 我想在微信是分享您的文章, 我的朋友圈人不多, 也很少發東西, 隻發自己認為有意義和價值(包括審美價值)的東西。
另外很喜歡你的頭像(是自畫像嗎?)猛一看有點犯傻,仔細瞧有點恃才傲物呢

越吃越蒙山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土豆-禾苗' 的評論 : 沒有相對論就沒有黑洞,沒有黑洞就沒有霍金:)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有時會把霍金與愛因斯坦相比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