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就是沒大躍進也沒文革
印度包容了英國的製度,還有教育體係,醫療體係和政府體係,法製體係,等等等等,特別是民主體係。
印度沒大躍進,因為印度也很科學也很理性,不搞大躍進,不搞“超英趕美”,因為那太不理智了,理智的是趕中國,趕中國這個目標很理性。
印度也沒文革,印度的文物古跡保護完好,各種寺廟保存完整,善男信女幸福膜拜,特別是印度精英和高等種性有知識,他們是印度的知識分子,他們懂西方懂科學還理性,印度一直在他們的治理下越來越成功。
中國社會曾經也是一個種姓社會,隻是沒有種姓製度,上等人基本上不把下等人當人,當年國軍的官兵關係最明顯。
也可以說中國社會曾經是一個沒有種族歧視製度的有種族歧視製度的社會,財產金錢劃分就不用說了,因為這個太明顯而且似乎不高雅,所以欺騙性不夠強,還因為財產金錢帶來的特權是明擺著的,也就不能再用財產金錢在道德或價值觀上劃分人的等級了。
因此需要有合情合理的還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用知識劃分人的等級了,所以,什麽讀書人的概念就出現了,似乎讀書也成了一種職業了,可以用讀書來定義人,就好象治病的叫醫生和做木頭家具的叫木匠等等,也好像成分和出身,成分是讀書人,出身是讀書人,特別是讀書人還含有或高尚或聰明或道德或正義或講理等等優良品質,甚至兼而有之。
更有甚者,而且讀書人還有手無縛雞之力的形象,因此有自然的被同情,從來沒人說知識分子仗勢欺人、狐假虎威還為虎作倀。
當然啦,讀書人發展到後來就是知識分子了,可惜的是,今天知識普及了,知識分子遍地都是,甚至大學生都找不到工作,要高人一等就隻好發明“公知”概念了。
由於中國文明無神,因此也就沒有人代表神來教訓老中,所以也需要一些人來充當這樣的角色,作道德的代言人和判斷善惡的法官,好比西方社會的神父,他們教訓基督徒是非曲直等等。
補充一個城裏人和農村人,讓城裏人上山下鄉簡直就是對城裏人的種族歧視。
現在看中國和印度,具體的區別是印度缺一個大躍進,抽象的區別是印度缺一個文革。
如果沒有文革,毛主席去世就會人亡政熄,中國就會跟印度差不多,至少也會跟民國差不多,簡單的說,文革把定義左右的原點往左狠狠的移了一下,可以說是矯往過正,即便是經過鄧小平撥亂反正,相當於把定義左右的原點往右狠狠的移了一下,結果是中國文明的定義左右的原點還是比以往偏左了,可是即便是如此,民國範兒似乎也還是有那麽一點市場滴。
中國文化自來就有叛逆的性格,卻從來沒有背叛過自己的文化也就不會有文化危機,因為朝代均已炎黃子孫、儒家的後代為傳統。直到國民黨、共產黨中國人徹底背叛了自己的祖宗。隨著共產主義的破產,現代中國人已經不知道自己姓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