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僧掃塔的四種境界 (zt)

(2024-06-23 09:09:55) 下一個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458058647536382

唐僧掃塔的四種境界

滿架薔薇  IP屬地: 陝西
0.472字數 1,057閱讀 2,169

今天閑來無事,看到一段小視頻,是“百家講壇”欄目中的趙立平老師講唐僧掃塔中的深意,我覺得很有意思,特此記錄下來。

在《西遊記》原著和電視劇中,都有唐僧在祭賽國的金光寺掃塔的情節。唐僧掃塔是從下往上掃的,這一點似乎不合常理,但這正是作者的用意。唐僧掃塔中包含了道家和佛教對精神提升的四種需求,那就是:起點低,當下淨,回頭髒,平常道。

1.起點低

唐僧掃塔是從下往上掃的,這一點不合常理。但是每個人的起點都是從最低層開始的,而不是從最高層開始的。它告訴我們,人生的進步路上,你不可能一開始就達到很高的層次和境界。我們的起點都是很低的,你不管有多高的目標,多大的誌向,你的起點肯定就是特別低的。因為起點低,我們就應該不忘初心,常回顧過去發現自己的不足,不要急著去否定。隻有這樣,我們的進步才更紮實。

2.當下淨

當下淨指的是唐僧在掃塔的時候,隻有剛剛掃過的一層是幹淨的。當他再往上掃時,就會發現剛才掃幹淨的那一層又髒了。但那又怎樣呢?過去已經過去,未來還沒有來,隻要把眼前這一層掃幹淨,活在當下就可以了,沒必要糾結於過去。

3.回頭髒

當唐僧掃塔的時候,我們發現他一邊向上掃,就會發現曾經幹淨的樓梯它又髒了。隻要掃塔一直繼續,下麵掃過的樓梯也就一直會繼續髒,看起來這個掃塔沒有任何意義。但這件事繼續的意義說明什麽,說明他現在的境界提升了。如果你回頭看過去做的事能發現問題,那說明你今天提升了。如果你回頭看過去做的事全是光榮和精彩,說明你今天退步了。所以成長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回頭看過去一堆問題,這叫回頭髒。

4.平常道

平常道講的就是你不要小看掃塔這件事,真正的修煉不是移山填海、不是呼風喚雨。真正的修煉就是家長裏短、擦桌子掃地,擦桌子的時候認真擦,掃地的時候認真掃,把眼前應該做的事情紮紮實實做好,這是提升的根本境界。

真正的最高修煉是什麽,就是把過去、未來的糾結、擔憂、焦慮都放下,做什麽事兒都能幹淨的、專注的、直來直去的關注到這件事上麵,這種狀態叫平常道,所以大家不要小看擦桌子掃地,那也是真正的修煉,你在擦桌子掃地、吃飯睡覺的時候能夠神是攏的,心態是平的,注意力是集中的,那你的狀態就有了,你的境界就有了。

唐僧掃塔就是告訴我們家常灑掃之事,如果你能聚攏精神,專注去做那也是修煉,真正的修煉不在天邊,不在深山,真正的修煉就在平常生活之間,上班我們就安心上班,下班我們就安心下班,修得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平常道,有了這份平常心,你做任何事情都會做得特別好,而且功德也會特別高,境界也會特別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1505706560366394

 

前言:

?在中國古代文學名著《西遊記》中,唐僧掃塔的故事深入人心,讓人們對其內涵產生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唐僧掃塔的方式與我們日常的清潔習慣有所不同,這其中蘊含著佛家的修身智慧。本文將探討唐僧掃塔故事背後的人生大智慧,引領讀者思考現實生活中的積極向上的修身之道。

佛家智慧貫穿唐僧掃塔故事

唐僧掃塔的故事源自於《西遊記》中,金光寺明珠被盜,僧人受冤罰。唐僧為了為僧人辯護,立下誓言,掃淨寶塔。他沿著寶塔,自下而上地掃除每一層灰塵,如同平凡人生中的種種挑戰,需要逐一克服。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個獨特的掃塔方式,似乎與現實生活中的清潔習慣不合,然而背後卻蘊含著佛家的修身智慧。唐僧掃塔的故事告訴我們,麵對生活中的艱難和挑戰,需要以一顆平靜的心態,從容麵對,不被外部的困難左右。

唐僧掃塔故事中的“當下靜”和“回頭髒”,體現了佛家智慧的精神內涵。一位名叫慧海禪師的慧明禪師,向有源禪師傳授修行之法,簡單明了地告訴他“用功,餓了吃飯,困了睡覺”,這種平和的態度讓人深感敬佩。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在追求修身養性的過程中,不必過分糾結於雜念,隻需專心致誌於當下所做,便能找到心靈的平靜和內心的力量。

1、深入探討“當下靜”之道

佛家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始終強調“當下靜”的重要性。過去的心不可得,未來的心亦無定數,唯有珍惜眼前,過好每一個“今天”。正如佛陀所言:“過去已去,未來未到,生活隻在當下。”當我們放下對過去的執著和對未來的擔憂,靜心麵對當下的一切,才能更好地體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對於當下的每一個瞬間,我們都應當擁有一顆淡定無為的心,去感受每一個生命中的美好瞬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通過保持當下的寧靜和平和,來提升心靈的純淨度。例如,在麵對工作或生活中的挑戰時,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態,不被外界幹擾影響,才能更好地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因此,唐僧順著寶塔從下往上掃,正是一種以“當下靜”為核心的修身智慧的體現。

2、闡述“回頭髒”之道的意義

“回頭髒”作為佛家智慧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提醒人們在修身修道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對自身的反思和自我督促。六祖慧能主張“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強調每個人內心都蘊藏著無限的潛能和智慧,隻是需要用心去發現和認知。當唐僧掃過每一層塔台,回頭望去,發現之前掃除的灰塵又重新落滿,這並非徒勞無功,而是提醒我們,隻有通過持續不懈的反思和自省,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回頭髒”之道教導我們珍惜每一個反思機會,每一次發現自己不足的時刻,都是提升內心修養的契機。唐僧掃塔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在不斷前行的道路上,隻有通過回頭觀照、深度反思,才能不斷發現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之處,從而不斷完善自己,實現真正的內心升華。

3、唐僧掃塔故事啟示人生之智慧

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著自己的塔要掃,有著自己的困難要克服。當我們能夠理解並踐行“當下靜”和“回頭髒”之道時,便能夠在人生的旅途中貫徹修身養性的大智慧。唐僧掃塔的過程就像是我們一生的修行之路,需要不斷努力、不斷超越。隻有在保持專注當下、不斷自省反思的過程中,我們才能夠真正提高自己的修為,達到心靈與內在境界的升華。

最後,讓我們牢記這句警示和激勵: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唐僧掃塔的故事,不僅是一則佛家智慧的寓言,更是對我們人生境遇的啟示和警示。希望每位讀者在麵對人生挑戰時,都能夠謹記唐僧掃塔的故事,以“當下靜”和“回頭髒”之道,堅定前行,不懈追求內心的深層升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