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漂

漂如浮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宿命 (筆名緒蜚/萍漂/傑夫。本博客所有博文除另有說明外均為原創。如轉貼請先征得作者同意並注明出處)
正文

上巳 · 祓禊

(2015-03-04 19:30:08) 下一個


上巳 · 祓禊
 



農曆三月初三上巳節,又叫桃花節、女兒節。談到上巳,
便想起水邊盛裝的男女,踏青的喜悅,
還有曲水流觴文人詩酒的雅致。
 

是的,像很多早已失傳的其他華夏禮儀一樣,這種景致如今早已絕跡,隻能在古詩文中,讓我們一窺先人們與神靈、自然交通的宗教氣息,以及世俗歡樂、
質樸坦蕩的人文情懷。
 
來曆
 
上巳的起源,在古代就有爭議了。
 
上巳起源之爭,最早見於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裏麵記述了晉代兩位尚書郎摯虞、束皙在武帝麵前有關上巳起源的爭論。《晉書》亦載:“武帝嚐問摯虞三日曲水之義,虞對曰:‘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人以為怪,乃招攜之水濱洗祓,遂因水以泛觴。其義起此。’束晳曰:‘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詩雲“羽觴隨波。”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見金人奉水心之劍,曰:“今君製有西夏。”乃霸諸侯,因此立為曲水。二漢相緣,皆為盛集。
’”
 
摯虞以為,上巳節源於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亡女之事。據說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可能三胞胎或妻妾同生?當然無從考證),至三日全部夭亡。村人覺得很奇怪,於是紛紛相攜至水濱盥洗以驅除不祥,遂因水以泛觴曲水之義起於此;束皙卻認為: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和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見有金人出奉水心劍,這兩事才是本源。而“二漢相緣,皆為盛集”。大概是樸實的解釋更可信吧,
爭論的結果是摯虞得賜“金五十斤”,而束皙卻左遷為陽城令。
 
上巳的名稱首見於漢代古籍。《漢書 禮儀誌》:“三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為大潔。” 
 
漢代及以前雖已經把上巳定為正式節日,使古老的祓禊活動有確定的時間,但農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為了方便和統一,魏晉後幹脆將上巳節固定在三月初三日,《晉書 禮誌》:“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於東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以上巳也。” 
雖已不限於巳日,但上巳的節名卻固定不變。
  
上巳節的風物與節俗 
 
祓禊驅災

上古祓禊(fu2 xi4)的來源,可追溯到這個袖珍版的泰坦尼克號。據王子年《
拾遺記》:“周昭王溺於江漢,二女延娟、延娛與王乘舟,來擁王身,同沒焉。故江漢之人到今思之。至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間,或以時鮮甘味,采蘭杜包裹,以沈水中,或結五色紗囊盛食,或用金鐵之器並沈水中,言蛟龍畏五色金鐵,則不侵此食也。”《後漢書·禮儀誌》:“三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潔者,言陽氣布暢,萬物訖出,始潔之矣。”注:“謂之禊也。”《風俗通》:“《周禮·女巫》掌歲時以祓除疾病。禊者,潔也。春者,蠢也。蠢蠢,搖動也。《尚書》‘以殷仲春,厥民析’言人解析也。”蔡邕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濱,蓋出於此。一說雲:後漢有郭虞者,三日上巳產二女,二日中並不育,俗以為大忌,至此月日諱止家,皆於東流水上為祈禳自潔濯,謂之禊祠,引流行觴,遂成曲水。《韓詩》曰: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兩水之上,招魂續魄,秉蘭草,祓除不祥。《漢書》:“八月祓灞水。”亦斯義也。杜篤《祓禊賦》曰:“王侯公主,暨於富商,用事伊、洛,帷幔玄黃。”大將軍梁商亦歌泣於洛禊也。自魏不複用三日水宴者。後人為祓禊不僅寫詩,更為譜曲,誠風雅之事,古代的中國不愧為禮儀之邦:《西京雜記》:“漢宮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晉宋已後皆因之,至唐傳以為祓禊曲。

周朝是個帶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時代,
它一邊上承遠古彌漫的巫風靈韻,一邊步入坦蕩質樸、鍾鳴鼎食的鬱鬱人文。祓禊之俗一麵體現了上古神秘的宗教遺風,一麵也展現了後世消災祈福的世俗人文,同時,也塑造出這個詩畫一般美麗節日的雛形。祓禊既是神聖的與神靈交接的節日,又開啟了驅邪祈福的民族心理淵源,這就是周代的魅力,
難怪孔子把周代作為他心目中的理想國之一。

周代上巳流行水濱祓禊之俗。天子指定專職的女性神職人員掌管此事,《周禮·
春官·女巫》曰:“女巫歲時祓除釁浴。”(東漢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之湯沐浴。”)祓,是祓除病氣,禊,是修潔淨身。祓禊,即洗濯以除去凶疾的祭祀儀式。不過,這一活動應該起源於上古,華夏先民很早就有修禊之俗,三月時令於水邊祭祀、沐浴,稱為春禊”(對應的也有“秋禊”),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汙垢和病害。 

祓禊之俗從上古一直延續下來。漢張衡《南都賦》:“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於陽濱。”
晉張華《上巳》雲:“姑洗應時月,元巳啟良辰。”樂府詩集還有《祓禊曲三首》,大約就是《西京雜記》所說“
漢宮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一直因延到唐代,傳以為曲。 
 

招魂解神 

招魂續魄、解神還願的內容大概是祓禊儀式的題外之義。韓詩注《
詩經 鄭風 溱洧》曰:“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三月上巳之辰,此兩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人們在野外或水邊招喚親人亡魂,也召喚自己的魂魄蘇醒,一如春回大地。萬物複蘇的景象。 屈原就有著名的《招魂》:“獻歲發春兮,汩吾南征。菜蘋齊葉兮,
白芷生。。。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除了招魂,還有在河邊“解神”的活動。解神,即還願謝神。
漢王充《論衡》:“世間善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解謝土神,名曰謝神。”束晳答晉武帝曲水之問提到的“周公卜筮定東都,建成後流水泛杯而飲”的故事,也是一種得福於天的酬謝;北朝周人虞信還有《春賦》:“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 

歡會遊春

古人行事,講求順天應時。春日不狩不漁,以利萬物化生、
大地繁榮。《周禮 地官 媒氏》雲:“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在先人看來,自然界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不僅隻是自然界的變化,也同時是人應遵循的時令。

在春秋前,人們在冬日一般沒有重大的事務安排,
人們熬過了一個冬日,大地回春必定會帶來一種難以名狀的喜悅,踏青遊春,在那時便是久旱逢甘霖一樣的大事;而對生活在空調環境下幾無冬日折磨、又難有親近自然機會的今人來說,怕是很難像古人一樣,
體悟春天的真正涵義。
 

上巳是青年男女固定的歡會時節。那一天,綠色的大地上四處飄揚著歡歌笑語,青年男女們結伴對歌,互贈信物,在清新的水湄山阿私定終身。
這種儀式直至春秋時代還有遺存。 
 
 
曲水流觴

縱觀中國文化史,世俗歡愉在民生中的比重與日俱增,
而遠古的莊重虔誠同宗教色彩逐漸淡去。古代上巳節本源自更古老的祓禊儀式,祓禊一度是上巳的主要內容;而後則逐漸演變成了水邊宴飲賦詩的風雅之事,於是,“曲水流觴”作為活動的主角逐漸登上舞台,尤為文人雅士所喜好。曲水流觴,又名“九曲流觴”,觴即是杯,即投杯於水的上遊,任其流下,於觴所止處,則其人取而飲焉,同時賦詩一首。觴一般是角質或木質等輕材料製成,因此可以懸浮於水,另有一種陶製的杯,兩邊有耳,稱為“羽觴”,羽觴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或木托盤上。 

《荊楚歲時記》所載:“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
流杯曲之飲。”曲水流觴這種遊戲自古有之,謂之“月光禊洛”,源於周王修禊飲於曲洛。也許是祓禊儀式中,一隻酒觴不當心掉入了洛水,流杯泛波,下遊撿杯人一飲而盡,興致大好。《逸詩》雲:“羽觴隨波泛”,該是怎麽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境?偶然失誤便衍生出一段美好的節俗。自魏晉後,曲水流觴成為上巳日的主要活動。唐時此風猶盛,至宋漸稀。 

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觴雅集,是王羲之、
謝安等人的蘭亭修禊活動。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節,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召集當時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十許公裏處)舉辦了首次蘭亭雅集。飲酒吟詩,共得三十七首。《蘭亭集序》是王羲之為這些詩所寫的序。這次上巳修禊,不僅催生了天下第一行書和美麗詩文,還為後世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上巳活動主要發生在城郊風景秀美之地。從唐代詩歌可以看出,
皇帝舉行過上巳宴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可以“連騎長楸下,浮觴曲水湄”的曲江。曲江古稱曲水,取流水屈曲之意,在今西安東南大雁塔附近。此地在秦代曾建宜春苑,漢代建樂遊園,唐開元年間再度加以修複,漸成佳境。這裏“綠絲垂柳遮風暗,紅藥低叢拂砌繁。歸澆曲江煙景晚,未央明月銷千門”[1]。皇帝常在此宴賜群臣,既可彰親民之心,又可得“曲水流觴”
之雅。 
 
上巳雜俗

後世上巳日,民間還尚
戴薺菜花挑薺菜。比如南京有民謠道:“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女人不戴無錢用,女人一戴糧滿倉。”這天,南京人都習慣用薺菜花來煮雞蛋,祈福祛病消災。另據《錢塘縣誌》載:“上巳,出遊西湖,士女皆帶薺花。”蘇州民間還有插薺菜花於灶上,《清嘉錄》曰:“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
上,以厭蟲蟻。” 
 

令人稱奇的是,在江蘇南通,女兒節竟是二月二。農曆二月初二,有家家帶女兒之俗,諺雲:“二月二,家家人家帶女兒,不帶女兒是窮鬼兒,女兒不來要爛腿兒,女婿不許她家來是肉龜兒。”殷富之家帶女兒要辦起豐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征性地小酌一番,
沒有親生女兒的還得請“幹女兒”。此俗沿襲至今。[2]
  
上巳節詩文賞析 

上巳日節俗與遠古宗教有關,淵遠流長,天然就帶有一種浪漫特質,
使得它在流傳中被曆代文人詩詞歌賦熏染環繞,成為一個在中國文學史、文化史上有特殊地位的傳統節日。從先秦流傳開始,從未少過蘭草芬芳,流觴曲水,尤其到了盛世大唐,自由絢麗的文學使這一古老的節日煥發出更加富麗多彩的麵貌。先人們留下的龐大傳統文學寶庫中,有大量描寫上巳節日的詩文歌賦,遍及宮廷和民間,
也給我們後世幾乎不知上巳為何物的今人,得以一覽其風采。

那麽就讓我們靜下心來,暫時放緩匆忙的腳步,
來欣賞這幅紛繁綺麗的上巳詩文圖卷吧 — 

〖詩經 鄭風 溱洧〗 

這大概是早期最有名的上巳詩,《溱洧》通過描寫男女在岸邊歡樂聚
會的盛況, 描寫自然的男歡女愛。“方渙渙兮”“瀏其清矣”兩句尤為生動 — 冰河解凍、春水蕩漾的生機畫麵跳入眼中。上巳日那清新的春風撲麵而來,少男少女些許羞澀而又淳樸勇敢的愛情,如同岸邊的野芍藥,
曾經生動而認真地開放在那片已經消失的純淨天空和清澈河流 ……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
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
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
贈之以勺藥。 

溱水洧水向東方,春水正上漲。 
小夥姑娘來春遊,手握蘭
草求吉祥。 
姑娘說:“看看去?”,小夥回說“已逛過”。 
“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灘外,實在寬大又舒暢。” 
小夥姑娘來春遊,盡情嬉笑喜洋洋,互贈勺藥情意長。 

溱水洧水向東方,春水多清涼。 
小夥姑娘來春遊,熙熙攘攘滿河傍。 
姑娘說道看看去,小夥回說已經逛。 
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灘外,實在寬大又舒暢。 
小夥姑娘來春遊,盡情嬉笑喜洋洋,互贈勺藥情意長。
 

這種純樸簡單的愛情,這樣大膽無畏的女漢紙,穿透千年時空,
是否讓你心動?
 
〖祓禊曲三首〗 樂府詩集 

《西京雜記》:“漢宮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以後因循,
至唐傳以為曲。這是古人祓禊時所唱的歌詞:

昨見春條綠,那知秋葉黃。蟬聲猶未斷,寒雁已成行。 

金穀園中柳,春來已舞腰。那堪好風景,獨上洛陽橋。 

何處堪愁思,花間長樂宮。君王不重客,泣淚向春風。 

〖蘭亭序〗 王羲之    

王羲之不僅書法雄秀歎為觀止,其文亦行雲流水深沉雋永:

rtl
永和九年,
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最後一段,是不是讓你覺得一個活生生的王羲之,
跟我們今人有同樣的人生苦短的感慨?不過他們以這樣的詩文書法,
超越了時空,成為文藝史上的永恒。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 『唐』陳子昂 《全唐詩》 第84卷56首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飲,於洛之濱。 
奕奕車騎,粲粲都人。連帷競野,袨服縟津。 
青郊樹密,翠渚萍新。今我不樂,含意 申。(原詩末句缺一字)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唐』韓仲宣    
 

河濱上巳,洛汭春華。碧池涵日,翠斝澄霞。
 
溝垂細柳,岸擁平沙。歌鶯響樹,舞蝶驚花。
 
雲浮寶馬,水韻香車。熟記行樂,淹留景斜。
 

〖麗人行〗 『唐』杜甫 

《麗人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繁花漸欲迷人眼的上巳、長安、
曲江和大唐,麗人娉婷,冠蓋如雲 ……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亂後曲江中〗 『唐』羊士諤 

安史之亂後,大唐雄風不再。曲江、
上巳曾經的繁華隨著大唐的衰落而漸行漸遠 — 

憶昔曾遊曲水濱,春來長有探春人。 
遊春人靜空地灰,直至春深不似春。 

新荷葉〗 『宋』辛棄疾    
 
宋代的上巳已脫去了唐的華麗,辛棄疾詞顯瘦勁,
雖有吊右軍書袋之嫌,但對是日春思的刻畫,卻是獨到見解: 

曲水流觴,賞心樂事良辰。蘭蕙光風,轉頭天氣還新。明眸皓齒,
看江頭、有女如雲。折花歸去,綺羅陌上芳塵。 

能幾多春。試聽啼鳥殷勤。覽物興懷,向來哀樂紛紛。且題醉墨,
似蘭亭、列序時人。後之覽者,又將有感斯文。 

〖牆頭馬上 第一折〗 『元』白樸 

元代,上巳風情出現最多的地方是雜劇。
 
劇中故事出自唐·白居易新樂府詩《井底引銀瓶》 。在白居易原詩中,女子被逐出後,羞愧之極,回不得家鄉,也沒和丈夫重圓;而在元雜劇中則改為大團圓結局。白詩中寫道:“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這兩句詩比喻一對戀人的痛別,
而在元雜劇中則被改造成裴父逼走千金過程中的兩個細節。
 

那種周代以來快樂活潑、新鮮健康的中國人不見了,代之在雜劇中遙想前朝的上巳勝景。一個亡國的知識分子,被迫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個被廢除了科舉功名的社會裏,內心之淒苦隻能以玩世不恭的方式在雜劇古裝戲裏吐出,可謂“
元士已知亡國恨,隔代猶唱後庭花”:

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節令,洛陽王孫士女,傾城玩賞。張千,
咱每也同你看去來。(下)(正旦扮李千金領梅香上,雲)妾身李千金是也。今日是三月上巳,良辰佳節,是好春景也嗬!(梅香雲)小姐,觀此春天,真好景致也。(正旦雲)梅香,你覷著圍屏上佳人才子,士女王孫,是好華麗也。(梅香雲)小姐,
佳人才子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嗬!(正旦唱) 。。。
 
禮失求諸野:日本的女兒節
 
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兒節,為日本五大節日之一,又名“雛祭”或“桃花節”。這一天舉目盡是身著和服的婦女。象一朵朵桃花開在街頭,仿佛在提醒匆忙的行人春天已經來臨。神社裏這一天通常都有祓禊除厄的活動,有女兒的家庭,也會在一個特備的各層台架上擺起“偶人壇”,
並製作一些特殊的節日食品,來為自家的千金祝賀節日。
 

這擺放偶人的風俗,看來後來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失傳了,但在今日西南地區依然有它的蹤跡。(又是西南地區,比如古代葵菜就保留在西南地區,參見拙文:尋找古代中國國菜 - 葵 (三)四川溫江地區的武陽一帶,有“搶童子”的習俗。城隍廟台子壩在做過法事後,將祭過神的木雕童子從台上丟下來,圍觀的青壯年頓時如海水般翻騰,激烈爭搶。搶著後,晚間備齊鼓吹之具,由一男童抱著木雕童子,
騎馬送與事先約定的有錢而無子的人家,主人辦酒席以作酬答。   
 

 
看來,今天你要尋找杜甫《麗人行》一詩美人娉婷、冠蓋如雲的感覺,還得到日本去尋找。
 

 
如果某一天日本把上巳節作為自己的傳統文化節日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除了羞愧,還能做什麽?讓人不免喟歎,我們這一群不肖子孫啊。
 

 
也許在海外明淨的山水之間,我們可以暫時放下忙碌的俗務,盡一回流觴曲水的雅興,讓這一神秘古老、散發詩香的民俗,在異域大放光彩?
 




 
2015.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注釋
 

 
[1] 唐 李紳《憶春日曲江宴後許聖芙蓉園》。
[2] 2013年05月29日,新華網崇川頻道崇川人文》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3-05/29/c_115953979.htm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我原先也積極主張將上巳節定為中國的情人節,因為在三個選項中,元宵節氣候還冷,又與春節太近,七夕未免太悲情,隻有上巳節氣候和主題最適合做情人節,但後來我想,還是應將上巳節作為與春節、清明節一樣的傳統大節日來恢複,因為上巳節遠不止抒情訂婚一項,還有衛生、健康、民生等更豐富的內涵。

對,我來試試把這個方案整出來,就基於萍兄的考證內容。以前我在國內設計古風山莊時,曾經想到過“拋彩球招親”的活動,徽州民居裏麵還有一個遺址,可惜內容沒有人恢複。在海外玩,華洋同樂,應該不錯。
ljwxc01 回複 悄悄話 第一項,配合征婚網站,並邀請非城勿擾節目組在上巳日在您農莊或公園現場直播節目,以第三項及笄禮為開幕式,或會吸引不少觀光客。
ljwxc01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謝謝關注。 恢複古代的上巳節, 1)那天讓未婚的青年男女手持蘭花,到公園去集體相親,對海外留學生應該有極大吸引力,因為上巳節在古代就是一個極浪漫的節日,更接近於中國的情人節; 2)流觴曲水; 3)女兒節,行古代及笄禮;4)象征性地水邊沐冠,因春日是流行病高發季,組織健康谘詢並提供flu shot,以達到祛邪消災的目的。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若將上巳節做一個設計方案,哪些內容可以恢複,水上和岸邊活動的規則是什麽,此一節日可以帶來哪些經濟項目,然後可以先從海外試行,再“返銷”國內,這樣做可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