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漂

漂如浮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宿命 (筆名緒蜚/萍漂/傑夫。本博客所有博文除另有說明外均為原創。如轉貼請先征得作者同意並注明出處)
正文

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 嗓子喊啞了沒?

(2015-01-21 16:13:12) 下一個


中國政府有一個部委級的專門扶貧工作機構,叫國務院扶貧辦,書記和組長都是正部級,在各省市縣還有直屬的辦公機構,是一個垂直的、規模宏大的衙門。這是他們的網站,可是你從中找不到實質的數據來了解扶貧的進展:

http://www.cpad.gov.cn/

什麽叫扶貧?

中國政府和社會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其基本內容與特點為:①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並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製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②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
(http://www.baike.com/wiki/%E6%89%B6%E8%B4%AB)
 

扶貧標準


為進一步加大扶貧力度,中國政府自1986年起采取了一係 列重大措施:成立專門扶貧工作機構,安排專項資金,製定專門的優惠政策,並對傳統的救濟式扶貧進行徹底改革,確定了開發式扶貧方針。自此,中國政府在全國 範圍內開展了有計劃、有組織和大規模的開發式扶貧,中國的扶貧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經過八年的不懈努力,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86年的206元增加到1993年的483.7元;農村貧困人口由1.25億人減少到8000萬人,平均每年減少640萬人,年均遞減6.2%;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從14.8%下降到8.7%。
(來源:http://www.cpad.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FPB/fplc/201103/164446.html)

我國在2008年前有兩個扶貧標準,第一個是1986年製定的206元的絕對貧困標準,該標準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熱量的最 低營養需求為基準,再根據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費結構來進行測定。第二個是2000年製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標準。2008年,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合 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準。此後,隨著消費價格指數等相關因素的變化,標準進一步上調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宣布,根據到20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適應我國扶貧開發轉入新階段的形勢,中央決定將農民人 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這個標準比2009年1196元的標準提高了92%,對應的扶貧對象規模到今年年底約為 1.28億人,占農村戶籍人口比例約為13.4%
(來源:http://www.baike.com/wiki/%E6%89%B6%E8%B4%AB)

數字:

“從1986年的206元增加到1993年的483.7元;

可能也就是通脹的增幅,也就是說扶貧基本未見成效,要是把維持這些扶貧機構的費用發給貧民說不定效果更好些。

”農村貧困人口由1.25億人減少到8000萬人,平均每年減少640萬人,年均遞減6.2%;貧困人口占農村總人口的比重從14.8%下降到8.7%。

同樣由於通脹的原因,貧民表麵收入是增加了,但生活水平未見提高,也就是說,政府即使什麽也不做,通貨膨脹也會幫中國扶貧。

標準變化


1986年的206
1993年的483.7

2000年865元的低收入標準
2007年,按絕對貧困標準年人均收入低於785元,按低收入標準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8年,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合 一,統一使用1067元作為扶貧標準

2008年,絕對貧困標準和低收入標準統一為年人均收入低於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196元。

20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要求,中央決定將農民人 均純收入2300元(2010年不變價)

如果扶貧有成效,隻要數據和簡單的圖表就能說明問題,可是你在這個機構的網站上找不到什麽真正的數據。本來國務院下設這樣一個部級的機構本身就有些難以理喻,這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綜合治理,不是哪一個機構能獨立完成的,很多貧困縣的救濟款最後落入個人腰包,貧困縣越救越窮,等等現象,就很能說明問題。


中美之間的差距



一圖道盡中美之間的差距:



 https://sp.yimg.com/ib/th?id=HN.608040942887962908&pid=15.1&P=0

美國貧困線數字:(2014年)




原來這幾年這個機構扶貧工作的重點就是喊口號。每年都不用另外起草,內容基本一樣,不外乎吹號角,打攻堅戰,請欣賞:


2015年
 

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習近平在雲南考察工作時強調 

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加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2015年01月22日05: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1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雲南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魯甸地震災區幹部群眾,深入企業、工地、鄉村考 察,就災後恢複重建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研。這是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親切拉家 常。


2013 年


回良玉:堅決打好新階段扶貧開發攻堅戰2013年01月18日18:24   來源:新華網

回良玉在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

  全麵實施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規劃 堅決打好新階段扶貧開發攻堅戰

  國務院18日召開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長回良玉宣布,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全麵啟動實施。他強調,要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創新體製機製,廣泛動員各方麵力量,堅決打好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的扶貧開發攻堅戰

2012年

孫政才重慶東南調研 稱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夏長勇、李鵬

2012年12月11日07:17    來源:華龍網
孫政才在渝東南調研時強調

  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  促進渝東南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華龍網訊(記者夏長勇、李鵬)12月8日至10日,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在渝東南民族地區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認真落實市第四次 黨代會部署的各項任務,牢牢抓住中央在武陵山片區率先開展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的曆史機遇,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舉措,因地製宜、揚長避短,腳踏實地、 團結奮鬥,堅決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促進渝東南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011年:

吹響新十年扶貧開發號角(社論)

《 人民日報 》( 2011年12月02日   01 版)

  在“十二五”時期順利開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的重要時刻,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全麵部署《中國 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確定了我國今後十年的扶貧開發工作,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堅決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認真學習貫徹會議 精神,落實《綱要》提出的各項任務,對於維護群眾根本利益、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製度的本質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特別是伴隨著《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中國農 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的順利實施,扶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到2010年底,我國貧困人口從改革開放之初的2.5億減少到2688萬。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全麵建立,農村居民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這些輝 煌成就,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使我國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有力促進了 全球減貧事業的發展。


2010年: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胡錦濤溫家寶發表重要講話

來源:人民網     發布日期: 2011-11-30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胡錦濤溫家寶發表重要講話
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出席

 到2020年,深入推進扶貧開發的總體目標是: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貧困地區農民人 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扭轉發展差距擴大趨勢。要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同時實行扶貧開發和農村最 低生活保障製度有效銜接,把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把社會保障作為解決溫飽問題的基本手段;堅持統籌城鄉發展,堅持扶貧開發與推進城鎮化、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相結合,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要堅持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堅持全社會參 與、合力推進,堅持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激發貧困地區內在活力。

  本報北京11月29日電 (記者張毅)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11月29日上午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會 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扶貧開發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任務,是一項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全黨全社會要深刻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做好扶貧開發 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更大的決心、更強的力度、更有效的舉措,紮紮實實做好扶貧開發各項工作,確保到2020年全國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黨和國家領導人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出席會議。溫家寶在會議上講話,李克強主持會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