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AKB4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是安倍很壞?還是日本國民不好?(圖)

(2015-07-17 06:22:05) 下一個


日本自民黨総裁安倍晉三2012年12月在街頭為競選拉票(網圖)


安倍很壞,但日本人不壞?

    “安倍很壞,但日本人並不壞”,在中國經常會聽到這種說法。言外之意是說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為首的日本政府導致了中日關係的惡化,善良的普通日本民眾對此也感到困惑。這種說法同時也是在呼籲人們應將日本政府和普通的日本民眾區分開來,繼續與日本民眾構築友好關係。然而對於了解日本政治製度的人而言,上述說法或許有些別扭。為什麽要這麽說呢?因為日本政府是普通日本民眾一票一票選出來的政府。

    在選舉前,安倍晉三作為自由民主黨的總裁對其選民,也就是普通的日本民眾詳細地提出了外交及經濟政策。選民們在了解了這些政策之後投票選擇了自民黨。可以說,安倍的外交是得到了多數日本民眾的支持的。由此得出的結論是,認為將日本政府和普通民眾區分開來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不過若是仔細思考一下的話,也會看到一些未必如此的現實。



日本選舉投票站示意圖(網圖)

    所謂民主主義製度(議會內閣製)是由選舉出來的議員中的多數派來組成政府。在日本20歲以上才有選舉權。日本的總人口為1億2548萬人,減去未成年人口之後,日本有選舉權的人數,即選民是1億396萬人,占比約為83%。而選舉中實際參與投票的人數占所有選民的比例則是投票率。2014年12月14日舉行的日本眾議員選舉的投票率創下曆史新低為52.66%,也就是說實際上隻有5474萬人投了選票。

    在實際參與投票的日本選民中投票給自民黨的人僅為2546萬人。即便如此,自民黨還是執掌了政權。因為其他黨派的得票更少,自民黨相對而言成為了多數派。如果僅從得票數來看的話,實際支持安倍自民黨政權的隻不過是全體選民的四分之一。因此,認為“安倍首相和大多數一般日本國民未必同心同德”的想法應該說是可以成立的。

    日本和英國采用的是議會內閣製,也就是由在選舉中獲得多數選票的政黨組成政府。而這個多數的概念則是個複雜的命題。典型的例子就是實行“小選區製”的英國選舉。按照小選區製,不管總共得到多少張選票,若在單個選區失利就將無法獲得議席。在英國,保守黨和工黨作為兩大政黨,其中的一個必然會成為某選區的第一大黨。即便成為第一大黨,得票率也隻占整體的30~40%左右。這個多數派大黨會占據下議院的多數議席,首相也將由該黨產生。

    第二大黨雖然也贏得30%左右的得票率,卻隻能成為在野黨。問題是第三大黨。長期以來,自由民主黨一直是英國的第三大黨,每次選舉中都能獲得20%左右的選票。然而在各個選區的選舉中,卻被夾在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之間隻能屈居第2位以下。由於製度的限製,第2位以下無法獲得議席,因此自由民主黨所占的議席數經常為5%左右。

    35%的人選擇的政黨可以執掌政權,30%的人選擇的政黨無法執政,20%的人選擇的政黨則基本上無法占據議席——這就是英國的政治現實。得票率雖無雲泥之差,政治影響力卻有天壤之別。2015年5月的選舉中,英國獨立黨贏得了12.6%的得票率,僅僅獲得了一個議席。

    反對小選區製的人一直以來主張推行比例代表製。比例代表製是指根據各政黨的得票率決定其所占議席比例的選舉製度。如果采取比例代表製的話,第三大黨、第四大黨也將能獲得相應的議席,更多的人的意見在政治上將會得到反映。不過若是推行比例代表製,很多小政黨就會在議會獲得議席。這些小政黨整天爭論不休,不能形成多數派,容易引發政治上的不穩定。

    以比例代表製為中心的意大利,因議會中小政黨林立導致政局混亂,沒能順利地應對債務危機。現在,日本和德國等議會內閣製國家采用的是小選區製和比例代表製並用的選舉製度,由於過於複雜,有意見認為“難以馬上得知選舉結果誰勝誰負。”

    美國、法國、韓國等國家采取的是總統製,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在這種製度下,如果有多名候選人參加競選,就會出現即使得票率僅為10~20%也能當選總統的情況。這樣一來就更無法說是多數派當選了,因此在法國采用了“多數兩輪投票製”,即在第一輪投票中若無人獲得過半數選票,得票居前的兩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角逐,最終產生總統。

    在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這兩大政黨首先進行預選,鎖定總統候選人。實行總統製的國家最終會由被鎖定的兩名候選人角逐總統寶座,獲勝者的得票率基本上會超過半數。

    其實總統候選人的得票差距極其微小。例如,在2012法國總統大選投票中,奧朗德總統的得票率為51.62%,薩科齊前總統的得票率為48.38%,兩者僅相差3.24%。在200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雖然布什的得票數比戈爾少,但布什贏得了各州的選舉人票(在此不再贅述美國的選舉製度),因而最終當選了美國總統。

    民主主義是否真正地代表了多數人的意見?無論是議會民主製,還是總統製,隻要百分之幾的選民將其選票從執政黨改投在野黨,政權就會發生更迭,經濟、外交政策也會完全改變。在政治方麵有明顯政治立場的人是不會輕易改變自己支持的政黨的,而那些平時對政治不甚關心的人在選擇政治家和政黨時就會很容易受到選舉氣氛的影響。

    如此一來就導致了那些對自己支持的政黨或政治家舉棋不定的百分之幾的選民最終決定國家整體政治走向的結果。政治家為了獲得這百分之幾的浮動票,拚命地收買他們的歡心。這一部分選民的反複無常致使政權頻繁更迭,國家政策多變。1950年代到1970年代,英國保守黨(資本主義政黨)和工黨(社會主義政黨)輪流執政,政策的混亂導致了英國經濟發展的停滯不前。

    即便如此也不能就此得出民主主義不行的結論。雖然民主主義有很多缺點,但比起缺點,民主主義本身的優越性更勝一籌。因為由民眾選出來的領袖一旦推行苛政,民眾可以隨時改變本國的政治。在推行民主主義的國家中鮮有首相或者總統連任10年的情況。在政權更迭的同時政策也將隨之改變。也正是因為如此,民主主義的國家才能持續發展。國民對“政治可以改變”抱有希望,才會擁有主動“改變政治”的氣概。

    在英國,對保守黨和工黨的傳統政策感到厭倦的選民,在80年代選擇了保守黨改革派的撒切爾夫人擔任首相。撒切爾夫人一改保守黨和工黨推行的大政府政策,通過推行小政府和市場經濟使英國經濟得以複蘇。此後,由於撒切爾夫人過度推行市場經濟,英國選民又選擇了提倡第三條道路的工黨領袖托尼布萊爾執掌政權,實施重視市場的社會民主主義政策。

    “民主是最差的一種政治製度,除了所有其他被實驗過的政治製度之外。”(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all the others that have been tried)這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一句名言。雖然是一句喜愛諷刺的英式發言,但我覺得其中也蘊含著十分值得玩味的深意。
日本經濟新聞 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    2015年7月10日
                                                               

民主其實很無聊

    中國迎來了新一屆領導層。民眾對新領導人的期待也在增高。人們期望新領導人能懲處腐敗的官員,打擊特權階級,提高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改革派認為為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推進“政治改革”和“民主化”。甚至有激進的人士主張當務之急是推進實現“選舉”、“保障言論自由”和“保障人權”這三大任務的改革。筆者並不反對這些看法。不過我認為僅僅推進重大的政治改革未必能實現真正的民主。正如習主席所說: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2012年11月23日穆爾西在開羅演講
     “果然出現了這種局麵”,看到這些年的埃及局勢,筆者禁不住產生了這樣的感想。在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民主化運動的推動下,多年來掌握埃及權力的穆巴拉克於2011年崩潰。2012年埃及實行了普通民眾進行投票的選舉,最終穆斯林兄弟會的穆爾西當選總統。表麵上看,穆爾西總統將削弱不願放棄權力的軍方勢力,推進民主化。但是,為了鞏固權力基礎,穆爾西總統竟然要頒布旨在加強總統權限的憲法。民眾認為此舉是在恢複獨裁,因此舉行了反對穆爾西總統的大規模示威遊行(最終軍隊又依民意推翻了民選的穆爾西總統實施軍管專製)。埃及距離真正的民主化似乎仍然任重而道遠。

    話題回到中國。在中國各地,地方官員在工程項目上的貪汙問題正引發關注。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在不斷征用普通居民的住房,然後利用得到的土地建造新的住房和道路。利用這些住房和道路,不少地方領導賺到了大量金錢,但被迫放棄自己住房的民眾卻隻能得到很少的補償。憤怒的民眾會選擇與地方政府進行對抗。這樣的騷亂在中國各地時有發生。很多人認為要防止這種事態的發生,“民主化”是必不可少的。

    那麽,如果通過選舉來選村長和市長,政治家的貪汙是否會根除?如果言論自由得到保障的媒體監督政治家,腐敗是否會銷聲匿跡?如果對國有企業進行民營化改革,特權人群是否會消失不見?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即便在民主主義國家美國和日本,政治家的貪汙和企業經營者的惡行也是每天都在發生。要消除腐敗和社會弊端,僅僅依靠選舉和言論自由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消除產生社會弊端的土壤,必須始終堅持“民主程序”。

    什麽是“民主程序”?下麵以地方政府的開發項目為例做個具體說明。地方政府最初必須做的事情是舉行會議向民眾說明項目的情況。政府有必要向民眾講清推進開發項目需要花費多少資金、將來能夠獲得多大收益。此外,還必須詳細說明項目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等問題。在會議上,民眾可能會提出各種意見,而且可能分為讚成派和反對派,結果讓討論無法迅速統一。

    有時還必須事先確定討論的時間是1年還是2年,必須確定最終如何匯總大家的意見。是半數以上民眾讚成即可?還是需要3分之2以上民眾讚成?在評估遷走的居民應該獲得的補償金額時,還需要保證公平性,也就是說應該由專業的房地產評估人士等來評估居民住房的價格,建立合理的機製,支付合理的拆遷補償。即便如此,也應該允許心存不滿的民眾在谘詢律師等人士後與政府進行交涉。

 浙江在新建道路中的住宅
  在開發項目實際啟動後,則需要獨立於政府之外的組織來監督項目的進展情況。此外,還必須有專門的會計師等人士來檢查政府使用的資金和工程現場,調查是否存在舞弊行為和浪費。同時還應該建立一種機製,如果發現存在舞弊行為,必須暫停或改變項目建設。在政府和民眾之間的對立非常嚴重、無法調和時,需要交由法院作出裁決。民眾組成原告團,被告政府和原告團雙方的律師在法庭上激烈交鋒,並最終得出結論。

   如果國有企業的民營化改革堅持“民主程序”,舞弊行為將得到遏製。在一段時間內,曾有企業經營者和官員借民營化之名違法低價獲取國有資產,進而大賺特賺,這種行為已經成為嚴重問題。為了消除這一問題,仍然必須由會計師合理估算企業的資產,然後給出能讓任何人都認可的價格。此外,還需要監督這種評估的獨立組織。如果是有限責任企業,則需要召開股東大會,向股東說明情況並征得股東的讚成。同時,還需要建立專門查處與企業和金融有關的舞弊行為的司法機構。

    為了防止腐敗、緩解民眾的不滿,需要建立詳盡的機製、規則和程序,而且需要培養執行這些原則的大量專業人士。這樣麻煩的事情必須在中國的農村地區和很小的地方城市實施。在完善對話機製和相關法規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律師、會計師、房地產評估師、法官以及熟悉法律的行政官員。如果沒有這種腳踏實地的努力,“民主主義”就無法發揮作用,也難以消除腐敗。

    提到民主,可能有人馬上就會亢奮地高喊“改革”,但真正的民主則是乏味的程序的累積。提到根據民眾意願做決策,這聽起來非常美好,但關鍵問題是民主主義指的是多數派和少數派在什麽地方作出妥協。可以說所謂的民主主義就是為達到彼此妥協不惜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溝通,並按照法律來促成妥協。

    要實現民主,既不需要英雄,也不需要戲劇性。相反,民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而且效率非常低下。經濟快速發展可能就此一去不返。但是,歐美和日本仍然選擇了民主主義,因為這些國家相信民主主義從長期來看能夠防止社會弊端,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上麵闡述的對話機製的構建、相關法規的完善和專業人士的培養等等,都是今日的中國可以做的事情。筆者認為,通過不斷推進這樣的小改革,有朝一日就能進行重大的改革。相反,如果不推進小改革,不在社會基礎層麵建立民主機製,即使實行選舉,民主主義也難以發揮作用。在本文開頭提到的埃及,政治持續陷入混亂的原因在於民主機製尚未在整個社會紮根。

     更為嚴峻的案例或許是位於中國北方的那個“巨大國家”。20多年前,該國的獨裁政權崩潰,引入了通過選舉產生總統的機製,但至今民眾仍然不能反對總統。總統親信經營的國營巨大石油企業壟斷了財富,貧富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日漸擴大。而媒體也對總統俯首帖耳。這是因為該國雖然實行了選舉製度等重大改革,但卻忽略了自治機製、企業民營化以及司法製度等小改革。

    希望中國不會出現這樣的局麵。
日本經濟新聞 亞洲總局編輯委員
村山宏    2012年12月03日

 


村山宏的其它文章:

      不排隊的民族沒有資格談愛國(圖)
      中國空軍的根在日本?兩國的那段藍天情(圖)
      
從餃子起源於韓國說起
     
為什麽中國的物價比日本貴
     
中國人和美國人為什麽被討厭
     
“小日本主義”值得中國參考



相關文章:
    
有關日本
    
中日兩國
    
遙望故國
     
日本首相的飯局誰掏錢?
     
安倍昭惠:與以往不一樣的日本第一夫人(圖) 

     據說中國夢日本人幾十年前就全實現了
     鄧小平為我們打開的門和關上的窗
     難忘今宵 26年前彭麗媛在廣場上與杜憲在CCTV(視頻)
     
在回家的火車上終於搞懂了為啥要抵製日貨(視頻) 
     
分析日本獲得好評的原因
     
日本在西方為什麽這樣紅?
     吃牛肉、豬肉與吃狗肉背後的故事(圖)
     中國水族館裏的海豚是從哪裏來的?(圖)

     
如何看日本?如何看中日關係?

     中日鴻溝:自作聰明者的貢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6)
評論
X723 回複 悄悄話 不是自己無能,而是敵人太狡猾.難道世界上隻有貴國是好人?
lio 回複 悄悄話 樓下這麽多人對瀛客如此口誅筆伐,甚至說他有“特殊任務”,真讓我感到驚訝。
出自這種結論的,隻能說,你根本不了解日本。

如果說他有特殊任務,你去 東洋鏡 網站看看,哪兒的中國人恐怕個個有“特殊任務”,

日本要擺脫美國,成為正常國家的話,你們肯定又不樂意了吧?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給 灜客,
1,你說的: “應當是整個民族對民主、自由、人權意識的啟蒙”
===
中國一定會出現適合自己的一套處理自由、民主、人權方法的,必然會優於西方的製度的,其實中國人從來不缺少自由,而現在西方的民主製度也不是一個好東西;何必要模仿西方呢?

2,引:“兩個國家多少年來,國民之間的民意調查顯示,對對方國家的親善度都是最高的。大約都在80%以上,應當可以算是摯友關係”
===
你是一廂情願吧!據我的觀察,也有Google網上的資料,都說日本人有的愛美國、有的恨美國,兩邊互信度大約是 30%左右,這怎能稱為摯友呢?若是摯友,美國還會坑日本十年嗎?
當初美國為了反對蘇聯,才培植日本的,美日是互相利用而已。

3.我覺得你有很深的親日情節,你是台獨? 還是日本人(東灜客?)?
種竹山房 回複 悄悄話 日本的大多數人不關心政治,因為沒有他們的關注,這個國家照樣運作。再說,政治家是很不穩定的職業,落選就等於失業,即便所在黨部有輔助金,生活不成問題,但沒有堅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不行的。所以,日本的年輕人,很精英的年輕人,如果沒有政治家庭背景的人,寧願選擇安穩的企業就職。

我的一個好友是民主黨的議員,他36雖歲的時候某縣選區最高票當選參議院議員,然後該參選眾議院議員,可謂一帆豐順少年得誌,但民主黨大敗的2011年,他遺憾地以微弱的票數輸給了自民黨候選人。後麵的日子他雖然痛苦不堪但堅持政治運動,終於在2014年的大選再次單選眾議院議員。她能堅持,是有堅強的經濟後盾,父親是醫生經營一家很大的醫院,高祖父是封侯的。說白了若不是有錢人,不可能搞政治的。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贏客想一想為什麽駐軍還在繁榮卻沒了?中日合作才是雙贏,美國人希望中日矛盾,自己卻和中國合作。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贏客看你引經據典的反中文章感覺你更像一個有特殊任務的聰明人。你能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日中合作是雙贏,美國人一邊讓日中對立,一邊和中國合作。你這麽聰明為什麽要讓你的仇人利用你。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日本人懂得痛定思痛就不會挑釁中國了。中國人當年養了多少日本的戰爭遺孤,文學城裏就不少。懂得感恩的人就會找機會感恩,隻知道畏威的就會找理由畏威。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贏客真沒想到日本還有這個愛好,自己要求別國駐軍來,保證日本的繁榮。你們的價值觀很特別。
lio 回複 悄悄話 瀛客說的有道理。
中日在明治以前很多文化上都是一致的,所謂同文同種。二戰後因為實現了民主化(也就是西化),與中國的距離愈來愈大。中國還是老眼光看日本。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山地】的評論
1,日美安保條約簽訂之後,美軍是日本政府要求而在日本駐軍的,不是占領與被占領的關係。從結果論講,這件事對日本戰後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安定起到的正麵意義遠遠大於負麵意義。美軍在其他國家也有駐軍。
2,日本國民可以對美軍士兵的暴行抗議示威,可以自由出版這方麵的書籍。前蘇聯在中國東北的暴行,中國政府一直諱莫如深。如果你對日美關係的從屬關係特別在意的話,也希望在這方麵也可以主持一下正義。另外,一個國家的國民真正享有自由、人權、平等時,這個國家才是一個強國。中日兩國百姓所享有的權利差距很大,希望你能留意。
3,日本經濟這二十年隻是低速發展,並沒有停滯。中日兩國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水準差距很大,近來,到日本旅遊購物的中國人都是這方麵的見證人。
4,戰爭是一種特殊狀態,會讓人喪失理智。痛定思痛,美日兩國的平民百姓都反對使用核武器。在今天國內的網上,經常可以看到叫囂使用核武器的狂言。這才是匪夷所思之事。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日本的做法有可能讓他們再一次得到核轟炸。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iserman】的評論
1,我說的過於籠統。應當是整個民族對民主、自由、人權意識的啟蒙。
2,兩個國家多少年來,國民之間的民意調查顯示,對對方國家的親善度都是最高的。大約都在80%以上,應當可以算是摯友關係。美日同盟曆經半個多世紀,沒有出現太明顯的裂縫,與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同盟關係反目成仇相比,可以說是相當牢固。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歡顏和贏客,任何事情你要做都可以找到理由。你想核轟炸城市百姓你當然可以找到理由。你想和曾經核轟炸過你國城市百姓的國家合作你也當然可以找到理由。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給 歡顏展卷林中坐,
引: “中國的仇日教育,不能使人清醒的認識日本。”
===
在仇日教育的基礎上、照樣可以清楚認識日本!
與敵人競爭時,當然要認清敵人的長短處。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你倒是沒有仇日教育就會為核轟炸日本找理由。就你的水平不需要仇日教育。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給 灜客,
引: “中華民族如果也能像日本民族一樣,有一個完整的民族意識的啟蒙,兩個民族是很容易溝通和了解的。。。美國在戰後給日本帶來了民主改革與市場經濟之後,日本民族將美國當作摯友”
===
1. 何謂“一個完整的民族意識的啟蒙”?

2.“日本民族將美國當作摯友” 有疑問,
對於這個問題 我特別去問了一位留學日本的教授,他說還是有一部分日本人記恨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的,不少人是無所謂,談不上是摯友,有感謝的,也有要擺脫美國控製的;日本政府和美國政府為了對付中國的崛起 正在度蜜月。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山地' 的評論 :
中國的仇日教育,不能使人清醒的認識日本。

日本大本營在二戰末期積極準備代號為「一億總玉碎」的本土決戰,而日軍的神風特攻隊與沖繩島戰役
也顯示死傷慘重的「玉碎」很可能不是吹牛。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為了減少傷亡而結束戰爭,使用原子彈是一個合理的決定。
日本全民都準備作戰,為什麼不能成為攻擊對象?這是把平民變成軍人,打仗殺死對方軍人沒有什麼不對,到德上沒有什麼仇恨的理由。

日本侵略別國就是不道德的,日本的和平憲法,是日本放棄侵略的軍國主義的標誌。
提倡和平與民主,發展經濟,是美日共同的價值。
中國現在沒有把和平與民主當成國家價值,當然不能算價值與美日相同。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專門針對城市百姓的核轟炸是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戰爭罪,你們就喜歡和這樣的國家合作?隻能說你們就品味很特別。
山地 回複 悄悄話
日美合作是共同的理念?笑話吧!那是占領國對被占領國的統治。狗和主人的關係。美國人一紙廣場協議吸的血讓日本經濟停滯20年。你們就喜歡這樣的合作?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批判日本人總喜歡將他作為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幹的整體來看,其實中華民族與日本民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無論從人種的角度,還是從文化相連的角度,兩個民族的關係都是非常密切的。明治維新後的脫亞入歐,使兩個民族的距離拉遠了。二戰之後的美國占領,迫使日本走上民主道路,讓兩個民族的距離變得更遠。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兩個民族曾經有過蜜月期,但隻是曇花一現。簡而言之,是不了解而走近,因為了解而疏遠。兩個民族之間的最大隔閡就是理念上的不同。所以中華民族如果也能像日本民族一樣,有一個完整的民族意識的啟蒙,兩個民族是很容易溝通和了解的。如同戰前的日本看待美國一樣,是充滿了敵意。等到美國在戰後給日本帶來了民主改革與市場經濟之後,日本民族將美國當作摯友。中國人經常要美國人堤防日本,給人一種一廂情願的感覺。美日兩個國家合作的基礎是建立在共同的理念之上的。國家關係同人與人的關係一樣,理念相同才能成為經久不衰的好朋友。反之,理念不同,隻是因為一時的彼此需要,隻能成為互相利用的酒肉朋友。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給 假旋球,
引:“這個W,頭腦簡單,心理陰暗,邏輯混亂,卻偏要煞有介事到處發議論。明明一亇大街上喊喊抗日口號砸砸日本車的料,非那壺不開提那壺楞充知識人胡評亂議,你的滿腔義糞除了讓你顯得無知可笑之外一點正麵作用都沒有。替你著急。”
===
你如此批評別人是錯誤的行為!
用這些話來描述我是胡說八道!
就事論事,我哪裏說的不對,能指出來嗎?
若不能,那你就是孬種小混混。
假旋球 回複 悄悄話 這個W,頭腦簡單,心理陰暗,邏輯混亂,卻偏要煞有介事到處發議論。明明一亇大街上喊喊抗日口號砸砸日本車的料,非那壺不開提那壺楞充知識人胡評亂議,你的滿腔義糞除了讓你顯得無知可笑之外一點正麵作用都沒有。替你著急。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1. 日本人做事認真,工業上首創JIT(Just In Time),這是1980年代美國人強壓他們公布出來的。他們不像中國人一樣 有一點就吹牛,他們隱藏不露,很陰險。

2.一個日本人 和 眾日本人在一起的表現不一樣,很多日本人在一起更有氣勢、更具有侵略性。
假旋球 回複 悄悄話 樓下這廝無知又不知其無知,啥事都發一通議論。對日本的事,除了南京大屠殺、靖國神社、抗日神劇以外,你還知道什麽?閑得發慌,你呀,補補小學課程挺合適。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安倍壞,日本人當然壞!
不用解釋、道理太簡單。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