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澱區。1967年中先後落成的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和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的毛澤東塑像留存至今,麵對麵相立。
在霧霾中對立的二毛實在是搞笑。
當時有一種傳說:揮手的塑像,在結構設計和鑄造,須將千斤重的物體以一定的角度懸掛舉起,這在當時是較難的工程技術。 所以毛澤東塑像在理工科大學裏的大多是舉著手,在文科大學裏的大多是袖著手。從上圖看並非如此。
據網上的有關資料,北京的黨政軍機關有8處尚存文革期間留下的毛澤東塑像。它們是:
1. 軍國防大學:毛澤東身穿軍大衣頭戴軍帽右手揮手像。
國防大學是用清華毛澤東塑像(圖中左側就是當年清華樹立的塑像)的模子製成的。底座上有林彪“四個偉大”題詞。1971年“9•13”事件後,該題詞手跡被清除,換成了“毛澤東同誌”。
【“四個偉大”模式】1967年5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了林彪“四個偉大”題詞,即“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萬歲!萬萬歲!”。5月4日該題詞手跡就迅速出現在清華大學的毛澤東塑像底座上,這種“完美”的組合形式被許多地方在塑像時效仿。
2. 總後勤部:毛澤東身穿軍大衣左手拿帽右手揮手像。
在解放軍總後勤部機關“五七”廣場建立的毛澤東塑像。塑像為一個完整的白玉石所雕成,底座上也有林彪“四個偉大”題詞。背景中的如今樓房已翻新,外牆新貼了磚灰色瓷磚。
3 .海軍司令部:毛澤東身穿軍大衣左手背後右手揮手像。
海軍大院的毛澤東塑像於1968年底開始製作,從設計到完工搞了近一年,像高7.1米,基座3米。設計了初稿,海軍領導集體審看小樣,通過後做了兩米左右的定稿像,然後放大翻石膏模子再用漢白玉分段雕刻。為了石刻段塊合理,塑像的上半身和手臂是連在一起,用一整塊石頭雕成,全身一共用三塊整石組合而成。現在底座上林彪“四個偉大”題詞已清除,未刻新的文字。
4. 解放軍炮兵:毛澤東身穿軍大衣左手拿帽右手揮手像。
現在仍佇立在原軍委炮兵大院的毛澤東塑像。與總後大院中的塑像是一個模式。塑像的底座上是1951年5月,毛澤東為炮兵學校的題詞:為建設人民強大的炮兵而奮鬥。
5. 國家林業局:毛澤東身穿軍大衣頭戴軍帽右手揮手像。
國家林業局是原林業部的地方,位於北京和平裏東街的東側。上世紀90年代國務院機構調整後,林業部改稱國家林業局,負責全國林業管理工作,並建成一座新的辦公大樓,全國綠化委員會也設在樓內。塑像的底座是毛主席“綠化祖國”題字。
據介紹,當年在林業部大院裏同時立起了兩座毛主席塑像,兩座像相距不遠,相互對峙。
6.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毛澤東身穿風衣背手像。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位置是原北京石油學院的地方。文革期間,1969年學校遷出北京到山東東營辦學,改稱華東石油學院。1988年,華東石油學院和北京研究生部組建了石油大學,實行山東、北京兩地辦學。2005年初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變成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雖然石油學院遷回,但原來學校的地方劃給了別人。
這裏又有一個傳說:北京凡是建有主席揮手塑像的學校都沒有從北京搬遷外地。如北交、北化、北郵等。凡是建有背手塑像的大學都搬遷了,文革後雖然搬回但變成了“一校兩地”。如礦業大學(北京和徐州)、石油大學(北京和東營)、地質大學(北京和武漢)、林業大學(北京和雲南)等。
(關於文革中大學外遷的詳情,請看:文革中的高等學校搬遷 )
7.解放軍二炮部隊(未找到照片)。
8.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未找到照片)。
在上海目前尚有6處保留了文革中建造的毛澤東塑像,其中5處是高校。
1. 同濟大學,毛主席身穿軍大衣右手揮手左手拿軍帽像。1967年7月1日落成。
上海同濟大學文革時建立的毛澤東塑像至今仍矗立在學校同濟園的中央。塑像在1967年5月16日選址動工,7月1日落成。塑像高7.1米,基座高3米,由晚霞色花崗岩砌成。基座正麵和清華大學一樣刻有林彪“四個偉大”的題詞,背麵是十麵紅旗和萬年青浮雕。現“四個偉大”題詞和浮雕已清除。
詳細建造過程,請看:同濟大學那尊毛澤東塑像
上海複旦大學校門裏的毛澤東塑像。當年複旦大學紅衛兵“新複旦師”在修建毛澤東塑像時獨創了一套完整的【三數模式】:像高7.1米,加上5.16米的底座,分別紀念中國共產黨在7月1日誕生和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五一六通知”—— 即“文化大革命綱領性文件”《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而7.1加上5.16,正好是12.26,又是毛澤東的誕生日。這套【三數模式】也被許多地方在修建毛澤東塑像時仿效。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的毛澤東塑像位於三館(數學館、物理館、化學館)環繞的廣場中央。塑像也是按【三數模式】建造,底座上也曾有過林彪的“四個偉大”題詞。
塑像依舊在,隻是人世改。 現如今華東師大的毛塑像下已是聞名上海灘的英語角;是情人幽會之地。
上海目前尚保留的另外三座是:
4.華東理工大學(原華東化工學院),毛主席身穿軍大衣右手揮手左手拿軍帽像。1967年11月落成(未找到照片)。
5.上海海洋大學(原上海水產大學),毛主席身穿軍大衣右手揮手左手拿軍帽像(未找到照片)。
6.上海嘉定,毛主席身穿幹部軍裝右手揮手左手拿軍帽像。1968年10月1日落成(未找到照片)。
遼寧撫順市。這是文革後遼寧省保留下來的毛澤東塑像之一,塑像後的建築曾經是工人文化宮,此時已成為一家洗浴城。攝於2009年2月。
毛塑像,工人文化宮、洗浴城,中國特色的時代寫照。
遼寧阜新市解放廣場,毛澤東塑像與周邊在建的樓盤。這是現存早期大型毛澤東雕像中唯一一尊銅質雕像。為建此像,阜新市曾發動全市民眾捐獻銅金屬。當年各地建造塑像使用的材料超過9成是水泥。但在當時,隻要有塑像模具,就能用水泥材料進行複製,周期極短且造價相對低廉。
題外話:正在建的樓盤房價可真便宜啊!首付才3萬5,托毛塑像的福?
湖南長沙市金像廣場。這尊花崗岩材質的毛澤東塑像,於1967年出現在湖南省醫藥公司。數年前,塑像被覆以金色油漆,這裏也因此得名“金像廣場”。
毛塑像後麵名為“皇宮”的建築物,是否也是變為洗浴城啊?熟悉長沙的網友請來說明。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裏市鴨塘鎮。1967年,中國與蘇聯在邊境地區發生戰爭,東北和沿海地區的許多國防工業工廠,遷到內陸甚至偏遠的西南山區。當年,貴州山 區新建成一家軍工廠,同時建起了毛澤東塑像。改革開放後,工廠搬遷到大城市,毛澤東塑像及周圍的一些建築物,遺留在了原地。
貴州都勻市,原都勻發電廠廣場。這座毛澤東雕像於上世紀60年代建成,由鋼筋、水泥、石塊及鍍銅等材料建成。隨著電廠的搬遷、新火車站的建立、城市區域的擴張,這片區的土地將用於其他建設,這座毛澤東雕像麵臨拆除搬遷的境地。(攝於2007年10月)
,
湖北黃石。毛澤東曾於1958年到這裏視察電廠和鐵礦廠。10年後這個工業城市出現了5尊大型毛澤東塑像。這是目前現存3尊中的華新水 泥廠的一尊。如今近百年曆史的水泥廠生產線早已搬離市區,塑像及其他設施,連同張之洞創辦的萍冶工礦舊址,將建成中國近代工業博物館聚落。攝於2010年12月。
河南南陽市。1967年,南陽柴油機廠鑄造了這尊毛澤東塑像,並立於廠門前。上世紀80年代全國開始拆除毛澤東雕像,這尊塑像被拆除後放置於倉庫中。直到1999年,又將塑像重新放置在職工住宅區門前。毛雕像成了看大門的鍾馗。
黑龍江哈爾濱市的一家國有軍工企業。40多年前,這家工廠自行鑄造了這尊鋁合金材料的毛澤東塑像。
湖北黃石市。這尊9米高的毛澤東塑像在1967年建成時,是這裏最高的建築物。2007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14周年紀念日,塑像前香火旺盛,青 煙繚繞,基座前滿是紅色蠟油和爆竹的殘跡,老人們在像前鞠躬,居士們在彌漫的青煙裏誦經。一些附近礦區工人的家屬來這裏為家人祈禱平安。
四川郫縣紅光鎮舉行“紀念毛主席視察紅光50周年”活動。1958年3月,毛澤東到了紅光村,10年後,村中心立起了他的雕像。這尊毛澤東塑像是這裏最後 被拆除的建築物。2011年,劃入成都高新西區的紅光村舊址上高樓林立,鎮政府在新建的廣場上安放了一尊更高的毛澤東塑像。
海南儋州市白馬井鎮。1968年,原廣東省南海漁業總公司樹立起這尊毛澤東銅像。這座銅像不僅是當時南海漁業公司的標誌,也成為那段特殊曆史的見證。
現如今,毛雕像左又是一個美容美發中心,而後麵的橫幅是:預防愛滋病。皇恩浩蕩!
沈陽市中山廣場,清晨鍛煉的人們。中山廣場上的毛澤東雕像,不同於當時其他地方的獨立雕像,周圍有一組由58個人物組成的巨型群雕。這個雕像名為《毛澤東思想勝利萬歲》,曆時三年於1969年建成,也是新中國第一件超大型的城市雕塑。
吉林長春市勝利公園,毛澤東雕像周邊建起了天安門造型的冰燈。
河北石家莊市人民廣場,在跳廣場舞的老人。1967年,石家莊第一工人文化宮建造了這尊毛澤東雕像。在石家莊地區,與此式樣相同的毛澤東雕像還有7尊。
北京懷柔某住宅小區。一尊毛澤東雕像立在小區的公共區域內。
福州市中心五一廣場毛澤東像
成都天府廣場的毛澤東像,中國迄今唯一用漢白玉雕刻而成的巨像。
河南南街村,中國著名的以堅持集體化生產和經營的一個富裕鄉村。在這裏,依然可以看到許多毛澤東時代的標語口號和宣傳畫。1993年毛澤東誕辰100周 年,一尊毛澤東雕像立在村裏的中心廣場上,雕像基座一側寫著:毛澤東不是神,毛澤東思想勝過神。村裏的青年民兵24小時值守在雕像下。
湖南韶山,毛澤東故鄉。韶山現在已是中國著名旅遊景區之一。 1993年,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為這尊毛澤東銅像揭幕。
湖北宜昌市點軍區聯棚鄉文佛山村。村民楊川自2003年起曆時兩年,耗資數萬元,請工匠在自家門前以樟木雕刻了這尊5米多高的毛澤東塑像。
千尊毛澤東塑像作者“延安泥塑王”王文海夫婦創作的《創世紀》:毛澤東左手捧筆記本電腦,右手握一把油布雨傘,走向新世紀
勞駕,麻煩您把我拉到"鬼招手"下麵,
他馬上就會明白你要去哪裡。
謝謝!是從網站上轉貼的。
在那民不聊生的年代為了愚昧,不知浪費了多少民脂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