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木

Being an American is not a patent of privilege but an invitation to adventure.
個人資料
龍虎老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公木砸壇:一個普通人24年的互聯網江湖

(2019-03-19 20:21:49) 下一個

今年的3月12日是一個互聯網曆史上一個特殊的日子,三十年前的今天 —— 1989年3月12日,萬維網(World Wide Web,簡稱Web)誕生。那一天,萬維網發明人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了我們稱之為萬維網的想法。

 

需要澄清一下的是,這裏指的是WWW,而不是INTERNET,穀歌特別澄清了它們的區別:“不要把互聯網與1960年代以來一直在發展的互聯網混為一談,萬維網是一個建立在HTML語言、URL網頁地址和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等創新基礎上的在線應用程序。“ 我們也可以把WWW理解為真正意義上大規模推廣INTERNET的關鍵一步。

對於非內行,可以這樣理解,就像是德國人卡爾·本茨於1885年9月5日為他製造的三輪乘坐車向帝國專利局申請發明汽車的專利,這一天成為汽車的誕生日,本茨被譽為“汽車之父”。但是真正的讓汽車進入尋常百姓人家的卻是福特,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建立了最先建立流水線汽車裝配係統,並因此引發了世界汽車製造業的一次驚天動地的革命,促進了汽車生產的規模化和平民化。以HTTP協議和HTML語言,URL網頁地址為革新基礎的Internet,就像福特推出的流水線生產模式一樣,是真正意義上改變互聯網對於世界影響的革命性轉折點,讓互聯網開始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大規模的普及推廣。

 

我們這一代人,有幸從青年時代就開始接觸到互聯網,而且可以和互聯網一起成長磨礪,經曆著互聯網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作為曆史的見證者,可以說是非常的幸運,作為一個普通人,我也簡單回顧一下我作為一個普通人24年的互聯網江湖。

 

1994   當時還在深圳工作的我,第一次聽說了有個叫互聯網的東西還是在香港電視的報道上,第一次看到了雅虎的首頁,而這個由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Jerry Yang和David Filo創建的網站是當時最大的互聯網信息平台,他們最初將網站命名為“傑裏和大衛的萬維網指南”,但是很快發展成為第一大的搜索引擎。

1995   還是在深圳,從中國青年報上看到一個報道,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接入服務商 ——-1995年5月成立的瀛海威信息通信公司在中關村打出一個巨幅廣告,“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 ,這條頗具膽色的廣告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的一個經典記憶,也使瀛海威聲名鵲起。很長一段時間裏,“瀛海威”甚至就是中國“互聯網”的同義詞。同年,亞馬遜在網上賣出了第一本書,但是它的口號是“Earth’s Biggest Bookstore”。那時,我也在潤迅通信第一次嚐試著用朋友的EMAIL給美國一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發了一個問候的電子郵件。

1996   已經開始在美國的留學生活,Email和互聯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當年在線直播亞特蘭大奧運會的乒乓球比賽, 我們因為比國內的專業報道要快15分鍾而感到自豪,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親身體驗了互聯網的及時效應。

 

1997   當年網絡上的中文內容非常缺乏,對於有些有大把時間的留學生來說,幾乎會把在網上能找到的每一個漢字都看一遍,其中最流行的在線中文雜誌,一定是“華夏文摘”,當然還有“新語絲“,當時還有一個台灣的中文網站也非常流行,可惜名字忘了,它的最大特點是,全部的文章都是轉換為圖像,而不是直接用文字,這讓它的排版非常精美整齊,要知道當年網上的中文不僅內容有限,而且多數的字體非常粗糙。Netflix當時還是一家通過郵件將DVD發送到家庭的公司,Jorn Barger成為第一個使用“Weblog”這個詞來描述他網站鏈接列表的人。

1998   第一次在Ebay上買了幾個從加州寄來的電腦配件,自己組裝了一台電腦,當年DIY電腦還是一個技術活,而且DIY電腦比買原裝的電腦可以省三分之一以上。當然,也第一次用JAVA寫出來一個小遊戲,頓時感覺很有成就感。

 

1999   已經開始工作,對於互聯網創業也開始躍躍欲試,業餘時間做了自己的第一個網站PSWAY.COM, 號稱網羅了互聯網上一切的免費資源,這種東拚西湊的東西當年居然也有每月幾萬的瀏覽量。同年,MP3下載服務Napster從一個大學宿舍中推出,但是因為它讓很多大學的高速網絡癱瘓而被許多大學禁止該服務,後來關閉該服務,這個是第一代大規模的共享音樂的先驅式服務。

2000   第一次在網絡上看視頻,當然是先下載,再觀看,大一點視頻需要幾個小時,甚至是一天才能下載完成。同年,互聯網泡沫終於在納斯達克指數創下曆史新高5,048點後爆發了,泡沫破滅期間NASDAQ暴跌了78%,而就在崩潰前夕,AOL以165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這一年也是寬帶上網的元年,在撥號上網的時代,平均網速隻有14.4KB-56KB,下載速度約每秒7KB,這是一個絕對令今天的我們崩潰的速度,而當時用的MODEM那種滴滴答答的撥號聲也是那個年代的記憶。2000年之後,ADSL寬帶上網開始普及,上網速度得到極大提升,技術的成熟,讓幾十萬幾百萬人同時玩遊戲成為了可能,而網絡遊戲開始大規模流行。

 

2001   受到互聯網泡沫的影響,我工作的公司開始大規模,多批次的裁員,讓我們第一次知道了互聯網對於技術之外的生活的影響。通過EBAY賣出了幾個不用的東西,第一次在互聯網上通過交易盈利。同年,Jimmy Wales推出了維基百科,用戶在第一年寫入了超過20,000個百科全書的條目,多年後,WIKI成為了超過任何一部百科全書的網絡百科,深刻地影響著大眾的認知。

2002   我工作的公司繼續在裁員,同時感到電腦價格大幅下滑,互聯網服務方興未艾,我也買了第一台筆記本電腦,記得是DELL Inspiron 4150。當年,惠普公司和康柏計算機公司合並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製造商,而微軟推出了在線多人遊戲服務Xbox Live,XBOX開始大規模推向市場。

2003   這一年買了一個Apple iPOD,第一次使用了iTune,記得是為了慶祝一下經曆多輪裁員後依然能幸免於難。同年,Skype推出一種IP語音呼叫和即時消息服務,並迅速成為網絡通信的代名詞,這個也讓我們和國內的親友聯係更加方便,而專業招聘網站LinkedIn也開始推出服務。

2004   第一次在淘寶網上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但是卻是可望而不可及,隻能望洋興歎。同年,Facebook在哈佛的學生宿舍中誕生,而那一年最火爆的是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魔獸世界的發布,盡管我不是一個網絡遊戲迷,但它幾乎影響著我周圍的每一個遊戲迷。

2005   使用Google搜索已經成為一種習慣,而Youtube在線也開始推出,讓個人大量接觸多元化的視頻,當然這個也有賴於寬帶連接的推廣,當年,寬帶上網第一次超越了撥號連接的總數,而且費用也大幅降低。我也開始嚐試用Drupal,Wordpress開發不同的網站。

2006   為了和國內的同學和朋友聯係,開始使用QQ和人人網,經常在同學聚落中聊天。同年,Twitter推出服務,創始人Jack Dorsey發送第一條推文:“just setting up my twttr”。這一年,也第一次通過網絡平台,在線買了一輛車 TOYOTA SIENNA。

2007   這一年的互聯網最大的新聞就是蘋果推出了第一代智能手機,當時我用的也是智能手機,不過是SRPINT推出的一款WINDOWS手機 PPC 6700,這種手機有一個推開式的全鍵盤,還有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可以直接把手機屏幕SYNC到PC上,這個讓手機無形中和電腦全方位結合起來,這個已經能基本滿足我當時對於看新聞和查看股價等日常的手機上網的要求,而蘋果手機當時499美元的起步價格還是讓人有些猶豫。

2008   開始用IPTV收看中文電視和觀看北京奧運,但是經常卡殼,效果不佳。手機上網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盡管上網速度有一定限製,但是WIFI情況下,體驗還是非常好的。同年,亞馬遜推出Kindle,穀歌發布Chrome瀏覽器,這時,微軟的IE還是瀏覽器的市場霸主。

 

2009   已經開始自己製作YouTube視頻,而且嚐試了多種不同的網絡開發工具,開發了不同的網站和應用程序,已經可以用PayPal進行網上電子交易。同年,微軟推出了BING搜索引擎,希望和Google一較高下,而雅虎正在日益沒落。

2010   開始用“魅力中國”收看中文電視,感覺畫麵很流暢。同年,社交照片分享網站Pinterest和Instagram相繼推出服務,FACEBOOK也已經如日中天了。

 

2011   第一次購買和使用安卓手機,HTC Thunderbolt比第一個智能手機有質的飛躍,第一次用手機購物,記得是買了幾個手機配件。同年,網絡社交和手機購物開始形成新的趨勢,手機遊戲也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     

 

2012   第一次購買iPad,發現tablet其實是一個非常實用,同時比notebook電腦要更加方便的一個選擇。同年,韓國音樂明星PSY的“江南風格”視頻超越了賈斯汀比伯的“Baby”,成為有史以來觀看次數最多的視頻,觀看次數超過8億,而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超過1萬億美元。

2013   終於開通了Facebook和Twitter,倒不是因為要建立更大的social network,而是因為要用到它的開發平台。同年,前中央情報局員工和國家安全局承包商斯諾登將數千份機密文件交給媒體機構,揭露了一個絕密的政府數據監控計劃,這個也是人們開始深度關心除了企業的有形之手之外,還有政府那隻無形的巨手,都在方方麵麵的收集著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每一個點滴的數據。

 

2014   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使用微信,發現這個真是個時間的無底洞,每天會耗費大量的時間,網絡社交真正成為了我的生活的一部分。。同年,Facebook以190億美元收購消息應用程序Whatsapp,成為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

2015   第一次使用UBER,是去外地出差的時候,以前需要自己租車,突然發現如果不用離開酒店太遠,租車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一年,也開始大量的嚐試各種小規模的硬件,包括Raspberry Pi,對於互聯網的連接也開始全麵小型化,個性化。

 

2016   第一次使用AIRBNB,這個也是因為臨時的行程,所有的酒店不是太遠,就是太貴,偶爾試一試發現AIRBNB也是個不錯的選擇,方便簡單,而且還可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打交道。第一次購買了3D打印機,而且開始使用3D設計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小問題。開始大量的使用STACKOVERFLOW這種平台解決很多的編程問題。

2017   第一次通過海外代購,從中國購買商品,回想到2004年看到淘寶的那種可望而不可及,到現在的全球商品,觸手可及,互聯網加上全球物流對於生活的改變,的確遠遠超越了其它的一切其它的工業文明。開始用多種傳感器,大量開發各種小的應用。發現QUORA是和WIKI一樣的可以信賴的平台,也有了第一次的知識付費,是給得到的“雪楓音樂會”支付了199RMB,好好的享受了一整年古典音樂的滋養。

 

2018   第一次用到了VR和AR,可以感受到這些新技術對於未來生活的影響。同時,因為前幾年在物聯網(IOT)編程上的積累,有機會帶領一幫孩子到紐約的世界創客大會上展示出作品,並得到大會的肯定(獲得最佳編輯選擇獎)。

2019   正在進行時,準備迎接5G時代的來臨,肯定會嚐試AI的開發和應用。

 

 

 

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我們創造未來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對於它的依賴以及出現的大量時間耗費也開始讓我反省自己,如何在充分利用互聯網來豐富生活,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回歸一些真實的本我,在高科技的快生活和低科技的慢生活中可以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可能這也是今年我需要認真思考的。

 

 

 

為什麽要寫作?

寫作於我,就是在這個喧囂塵世中平凡的我自然的宣泄,就是在浩瀚時空中渺小的我永久的記錄,就是我留給這個美麗世界的驚鴻一瞥,真實而溫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龍虎老爸 回複 悄悄話 這個就像是坐了特快,然後再坐高鐵的感覺吧
dqdeer 回複 悄悄話 當年 64K Modem 10 幾個人共享 好像也挺快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