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著名的論斷,說的是國家經濟發展好壞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那就是體製與科技。
比較起來,體製更重要些,以私人財產不可侵犯為本的資本主義體製在經濟發展上會比專製體製更有利些,也能保證科技的有序發展。
那麽專製體製有什麽毛病呢?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閻學通在其博士論文中研究非洲工業落後的原因中說,很多非洲國家在製定經濟政策時,鼓勵外國資本進入,而對國內企業的態度是鼓勵小手工業,小作坊類的經濟體,而限製國內私有大企業。一但企業做大,就會在很多方麵對其進行限製。
究其原因,國外資本隻是來賺錢,不會提出政治權力上的要求。而國內資本一旦做大,就會有政治要求,這無疑是獨裁體製不想看到的。
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看看中國二千多年的帝國史,除了南宋實在是外部壓力太大鼓勵經商外,別的朝代無不如此。以前沒什麽大工業,對於能斂財的商業都是打壓的,“士農工商”中商人的地位也是最低的,所以小農經濟一直維持了幾千年。
在統治者看來,坐穩天下是最重要的,老百姓隻要別餓死,不造反就可以了。到了1949年後,先把資本家、地主全部打倒,強行沒收其財產。同時在輿論上大做文章,讓人們提起這類人無不恨得咬牙切齒的,再編造些劉文彩之類的假典型。結果是人們不僅恨現在的地主,連幾千年裏的地主階級都恨上了,仿佛隻要有錢的就全是壞人。
同時把國家的經濟命脈抓在手中,國企就是最主要的手段。“國企病”是全世界的通病,沒人能解決。究其原因就是“投資者缺位”,或“產權不明”。
這種效率最低的企業形式運行了三十年,終於運行不下去了,老鄧開始了改革開放。朱鎔基時代下馬了一大批國企。到了胡錦濤年代,又開始了國企建設,把最賺錢的行業如石油、電訊(電與通訊)等等全抓在手中。民企隻能在別的行業發展。
有五毛不服了,這四十年中國經濟不是很好嗎?這個話題較大,幾句話說不清楚,但也同時證明了單靠國企是不行的。
還是有牛人的,如馬雲、馬化騰一流,在一些新興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包子上台後,就開始整治這些人,這些企業也會慢慢地國產化。
包子不出意料地就要連任了,整個報告除了廢話和忽悠外,出現最多的是“安全”二字,而安全的核心就是保證其執政的安全。
這和曆史上皇帝保江山是一致的,而經濟發展就會排在後麵,好壞無所謂。這就是現在清零政策強迫經濟刹車,而核酸檢測這麽個勞民傷財的舉措能順利施行的內在原因。
天朝的好日子應該是過去了,經濟全麵倒退,也許會退回到計劃經濟,科研就別指望了,不能自由思想的地方怎能有創新。言論方麵會更加收緊。。。
真是輪回,兜兜轉轉的好了三十年,又開始往回轉了,與60年一輪回有關?
----
黃是秋天的主色調之一,後院也是這樣。
這個跟秋天沒啥關係
世界日報: 因20大難達標?中國宣布無限期延後公布GDP等數據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148/6695401
那麽體製上比較的指標是什麽?經濟增長高說明體製不優越?
疫情下世界所有國家都是經濟不好,中國達不到經濟指標也不奇怪,能達到才是奇跡。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追求的是盡可能降低損失,哪怕達不到理想指標。
另外樓下對西岸影的評論很有趣,不知道是否知道argumentum ad hominem是什麽意思?很明顯你是不知道,否則也不會這樣自辱而不自知讓人貽笑大方。上帝給你一個腦袋是用來記憶思考的。
西岸影不過就是西岸的影子的意思,使用西岸這個名字時間很長了,無奈在來文學城之前這個名字就被占用了,盡管從來沒有出現過。占用的目的不過就是不希望在這裏出現,誰幹的也知道,隻不過死者為大。
你這個小醜又來表演了? 你沒有任何理科教育和科研背景,憑啥資格談論科技。 你知道什麽是原創科研的源泉嗎? 那就是自由思想! 沒有自由思想是無法誕生原創科技,而自由思想和專製體製是水火不容的!人類重大科技發現哪一個是在被禁錮; 被逼迫;被造假; 被吹噓的環境下出現的。 你看看炸藥獎官網介紹哪些科研成果就不會說出像你那樣無知愚昧的話語了, 不過你也看不懂那些理科內容。
這就好比一個差生追趕好生。如果不改變,差距隻能越來越大。如果抄作業,刷題,短期內會出現趕超。但是一不讓抄,一遇到新題新課,就又完了。還有就是真心補課,但是這樣趕上的時間會很長很長,甚至可能隻是不讓差距拉大而已。往往讓要麵子的皇帝士大夫等不及。
東亞就是這麽一個詛咒之地。幾千年來重複這種原地起伏的故事。換個皇帝也是沒希望的。
看看日本,算是民主體製吧,也是自由市場(至少絕大部分),經濟和社會停滯了幾十年了,隻能靠吃老本,世界500強公司占有數量從最高時候的149,降低到了如今的67,日本是因為政治體製不行了?
中國從基本沒有,到如今的145,比美國多,更是日本的兩倍多,到底是因為政治體製對,還是不對?
在民主體製下,因為其本質是製約,就必然導致競爭。有競爭會產生兩個結果,第一就是最強的能勝出,也就是有刺激發展的可能和需求,這是西方國家曆史上發展很快的原因。
第二就是競爭者大部分都會失敗,所涉及的資源都是被浪費,因此民主體製的發展和維持前提是擁有大量的資源可以浪費。
這在殖民主義時代不難做到,殖民地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存在的。在現代,殖民主義不再是直接控製領土地盤,而是通過金融等手段控製資源,包括市場資源,結果與殖民主義是一樣的。
以美國為例,高科技產業在灣區的成功率是5%左右,剩下的95%投資全部打水漂,浪費了。而能成功上市的必然是擁有最先進的技術的。
這種模式是無法永遠做下去的,因為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你負擔不起。
需要清楚的是經濟資源決定了經濟模式,經濟模式決定了社會價值觀和文化,文化決定了社會體製,而不是反過來,什麽體製決定論。
從更加根本的角度講,人類的這種基於自由市場的競爭模式100%是不可持續的,地區資源總有用盡的時候。反過來,中國文化曆史上產生的小農社會,有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可以利用現有經濟環境可持續性發展。這樣理論上不會窮盡地地球資源。
但也缺乏變革。
而人類有意識實現可循環發展的努力,難道不也是一種文明發展的概念?這畢竟不是動物能做到的。
結論就是體製決定論就沒有必要在談論了,已經過時了,甚至連寫了“曆史的終結”(不過就是體製決定論的一種論證)的福山,如今也是公開承認自己錯了,民主體製並不是人類的目標。
越極權,土地越多。
越分權,市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