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LD喜歡收集有些中國味的老東西,當然也包括些不大老的,比如魚缸、瓷墩一類。
去年年底前在後院建了個養魚池,因為天氣已冷,便沒有通水運行。看到家裏閑置的魚缸,於是乎買了幾條金魚,先在屋裏養了起來。
說起養魚,我也算是個老手了,二十年前家裏有大大小小的魚缸七、八個,大的有80加侖,小的10加侖,大多養些熱帶魚,包括燕魚、小鯊魚等。後來去新澤西工作時疏於打理,於是連缸帶魚都賣了。
在瓷缸裏養魚與正常的玻璃魚缸養魚是兩個感覺,玻璃魚缸一般有一定高度,看起魚來是一種平視,於是欣賞便成了主流。而在瓷缸中養魚時,缸放在地上,人隻能從上麵觀魚,於是生出許多與平視不一般的感覺來。
在家裏弄了兩個魚缸,一個養了兩條金魚,大概接近3寸大小。另外一個缸裏養了幾條各色的鯉魚,以紅、黃或紅加白為主。Pet'smart裏這類小魚幾乎是白送,一刀買3條,若挑選一下的話,有的看起來還是不錯的。
兩條大點的金魚
一群小鯉魚
兩條大些的金魚看起來更聰明些,適應了幾天後便明白魚食是從上麵來的,於是每當有人接近魚缸,便迅速浮到水麵,大嘴一張一合的,一副討要食物的模樣,看起來甚是可愛。它們對人也不大害怕,可以把手指伸到水中,碰碰它們的大腦袋。給它們的食物是粒狀的,一般吃了兩粒後,便遊入水中,一副吃夠了的模樣。
另外一缸小魚們則是另外一副情景,吃飽時遊得較慢,而每天早上或晚上則是迅速遊蕩,像是在尋找食品,每當投放食物時(薄片,粒狀的吃不下去),它們浮出水麵,吃一口後迅速沉下去,一副偷了些東西的樣子。養了2、3個月還是這個習慣,所以與人也就沒有什麽交流。沒辦法去觸摸它們,而且感覺有人接近魚缸時,一副被驚嚇的模樣。
這些區別或許與魚的大小,或者種類有關,據說錦鯉與人的交流會更多些。現在後院的漁池開始運行了,這些魚們都已經遷入池內,等過幾天錦鯉到貨時買上幾條,就齊活了。
魚池裏的魚們
魚池
冬天無事時坐在魚缸旁喂魚、觀魚是件很愜意的事,當然也多了些事情,如換水,清理魚缸等。冷水魚對水質要求不高,即使是直接用自來水換水問題也不大,所以比熱帶魚好伺候些。
坐在缸邊的椅子上觀魚,有了些高高在上的、帶了些審視的心態,似乎有了些主宰的感覺。這與平視時是不同的,這是高度的不同帶來的?
而對於魚來說,做為觀察者,我們很難評判魚的感覺。古雲: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我們看不出它們的快樂與憂愁,有多大的天地它們就做多大的事。剛把魚們放到漁池裏時,短暫的適應後,它們自動成群地在池內遊蕩,仿佛是要探索這一方世界。即使是剛買來的新魚,也立刻融入魚群,仿佛沒有什麽隔閡。
對於魚來說,養魚的人似乎成了上帝般的存在,可以決定它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死。或許它們也能感覺到這種存在,比如到時間就會浮出水麵,等待著食物的到來。當然了,也會有人說,這是條件反射或是生物習性。
不知道魚的視力有多遠,能否看到超出水麵上的物體,或許是不能的。即使在水裏,感覺它們的視力也極為有限,也許隻有尺餘遠吧,這從它們對於食物的感覺大約可以看得出來。
不管快樂與否,魚們是平靜的,看不到它們的爭鬥,也看不到大魚欺負小魚的情景,即使是在搶食時。而平時則是成群地遊動,很像是一群五顏六色的潛艇。
魚被圈養在一方人設定的小天地中,那麽人呢?是否也是被超出我們維度的生命圈養在地球上呢?
坐在椅子上或是在池邊的長椅上觀魚,很容易腦內空空,愣愣地看著池內,什麽都不想,這也許有些冥想或者入定的味道吧,放空一切,什麽都感受,或者什麽都不感受。。。
有些人喜歡養狗、養貓,應該是很快樂的事。而我喜歡養魚,也同樣能感受到別樣生物的美妙。現在池裏大大小小的金魚有20多條,再買些錦鯉,會更豐富些。
花費了諾大力氣建了個漁池,一是後院一景,也是為了這觀魚之樂。
觀魚之餘,腦海中冒出個想法,魚有自我意識嗎?據說隻有幾種動物通過了自我意識測驗,魚肯定不是其中一種。但我覺得,魚雖然不知道自己長啥樣,但肯定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認識,知道什麽是自己的同類,要不然怎麽會成群結隊呢?這是個很大的話題,以後有機會再說。
剛開池時,一對蟾蜍在池內甩籽。看著那排出的一條條長串般的卵們,無心去除,都是生命,就讓它們活著吧。這過了一個多星期,卵已經變成了小蝌蚪們,都藏在石頭縫裏,看不到它們活動。
正在交配甩仔的蟾蜍
我想,蝌蚪們也是知道自己是什麽種類的,它們應該不會跟魚們成群結隊地玩耍。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