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魚類資源的豐富是天朝沒法比的,也是釣魚愛好者的天堂。牛屯裏有個釣魚群,總是熱火朝天的。說起來我算他們的祖師爺了,他們剛來牛城時,是我帶著他們熟悉本地的釣魚地點。當然了,他們現在是青出於藍。
岸釣是個辛苦活,起早貪黑的,有時候淩晨2-3點就出門。這真需要體力和精力,這幾年我也懶得受這份罪。去年買了條船,想少受點苦,結果買來後也沒下水幾次,看來明年得增加利用率。
昨天朋友打電話來,說是釣了幾條Walleye,送我兩條。很愉快地取回家,晚上清蒸一條,夠兩人吃一頓了。
walleye
俺親自燒的略帶辣味的清蒸魚
說起淡水魚,大概分兩類,一類是吃草的或雜食性魚,一類是吃肉的。
吃草的魚最典型的是鯉魚,這個從亞洲引進的品種如今在五大湖區已經泛濫成災,讓政府頭疼不已。究其原因是老美不吃這玩意,沒有天敵。有人戲言,引進十萬國人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這肯定是不現實的,有那麽多好魚,誰還吃鯉魚?
常見的還有任何小湖,小河裏都有的sunfish和bluegill,catfish等。除catfish外,這一類魚最大的特點是小刺多,魚大一些的話有土腥味,肉質較粗。
吃肉長大的雨最典型的是Walleye,bass,trout等。吃肉長大的就是不一樣,普遍的特點是幾乎沒有小刺,肉質細嫩,沒有雜味。
吃肉長大的跟吃草長大的就是不一樣。
其中最極品的是Walleye,這種魚北美特有,有人把它稱為“碧古”,可長到80厘米(31英寸),9公斤(20磅)重。最大的紀錄是107厘米,13公斤和29年壽命。各個州對釣該種魚的規定略有不同,一般要求是15英寸以上才能拿回家。
從受歡迎程度來說,碧古被評為第一位,高於常見的bass(鱸魚)和trout(鱒魚)等。它的口感更細膩,適合清蒸,有入口即化的感覺,並有淡淡的清香。肉熟後呈蒜瓣狀,所以要是有大些的要做酸菜魚的話,魚肉片後除掛槳(一般用蛋清)外,魚肉一入鍋,很快就要熄火,以避免肉片變碎。
從肉質來說,它比鱸魚更細嫩,口感更好。鱒魚就不說了,那玩意兒一熟肉就柴了。以前釣到大個的一般都不願往家裏拿。
鱸魚種類繁多,就不細說了。就說一件,白鱸魚(white bass)和White Perch喜歡吃碧古的魚籽,所以政府對這兩種魚有限製,這也是不多見的無釣魚數量限製的魚種,春天他們來河裏產卵時,要是有船的話,很快就能釣到上百條。那真是釣魚釣到手抽筋,幾乎不停頓地往上拉魚。
朋友戲稱:這哪是來釣魚來了,明顯是來勞改。盡管累,但豐收的喜悅是滿滿的。
從釣魚的角度來說,釣上來碧古無疑比釣到鱸魚更讓人興奮和有成就感,隻是要吃更多的苦。
幾年前帶一對國內來的大學同學去尼亞加拉河裏釣魚,無意中弄上來一條鯉魚,大概十磅重吧。我隨手扔到岸上,走時也沒拿。同學問:那條魚怎麽辦?我說:這檔次的魚沒法吃,我們這隻吃吃肉長大的魚。
同學說:靠,你們也太奢侈了,這是野生魚,在國內都是極品啊。平常買來的魚都不敢清蒸,能吃出來抗生素的味道。
這裏對鯉魚的處理方法是:鼓勵多釣,沒有數量限製,釣上來不要的話也別扔回河裏。
國人對魚吃法較多,且從頭到腳,從肉到骨頭(骨頭熬湯),老外一般是上岸後片出兩魚片(fillet),剩下的頭和骨頭直接就扔了。大一些的停船碼頭上有專門供人處理魚的小屋,裏麵有魚台,自來水和回收廢棄魚頭等的地方。也許是他們資源太多了,才這麽矯矯情。
不幸的是,一般的東方超市裏沒有這種魚賣,要想吃就得受點苦,或者有愛釣魚且慷慨的朋友,但總的來說,能釣到它的機會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