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4)
2014 (240)
2015 (130)
2016 (71)
盡管絕大多數水果都可以釀酒(紅不紅取決於水果種類),提起紅酒,大多數人的腦海裏都會浮現出葡萄酒的影子。確實,葡萄是最適合釀果酒的水果,其甜度,酸度,單寧和表麵的酵母,即使在不放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都可以釀出可口的果酒來(要想達到長期保存,到12%的酒精度還是要在釀造時加糖的)。
對於釀造酒來說,黃酒自古一直占據著主流,到了宋代出現蒸溜酒(白酒)後,白酒逐漸成為國人餐桌上的主流。究其原因應該是原料豐富(各種穀類),易於保存。現在最流行的啤酒於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屬外來酒種,跟中國曆史沒什麽大關係。
黃酒甕存
探索太遙遠的傳說意思不大,在中國紅酒曆史沒黃酒長是肯定的。葡萄酒的出現應該是漢武帝時期張騫從西域引進歐亞種葡萄並開始釀造葡萄酒。引進後先至新疆,經甘肅河西走廊至西安,其後傳到華北東北等地。釀造葡萄酒逐漸發展,到唐代達到輝煌。唐太宗在皇宮內大種葡萄並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造。也有了以下著名的詩句: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
詩裏說的夜光杯是玉製的,可見飲具的珍貴,非平常百姓所能為。詩仙李白號稱“鬥酒詩百篇”,喝的大概就是葡萄酒。元代雖然隻有不到百年,但卻是中國古代葡萄酒業和酒文化的鼎盛時期,已經有大量的葡萄酒在市場上銷售,也意識到了葡萄酒對身體健康的好處。
夜光杯
在明清時期,疆域遼闊,商業發達,葡萄種植逐漸普及,成為尋常水果。但這段時期卻是葡萄業的一個低穀。因為,葡萄酒碰到了更強勁的對手-白酒。
葡萄酒原來的對手是茶,歐洲人一直喝涼水,可水汙染遍地都是,輕則拉肚子,重則--嗬嗬。因此造成了歐州人愛喝酒,原因之一是酒是更衛生的飲品。貴族喝紅酒,百姓喝麥酒和啤酒。但中華不一樣,到唐宋時期時,茶成了“一日不可無”的普遍飲品。喝茶,必用沸水,相當於消毒了。茶文化可以說造就了中國的瓷文化。
到了明清時期,白酒釀造技術(蒸餾)相當成熟,蒸餾白酒開始成為主流,葡萄酒逐漸淡出主流市場。它的退出對中國玻璃業沒有成長起來也起了不小的影響,因為玻璃在古人的生活中用不上,遠沒有瓷器耐用(不耐高溫,易碎)。
究其衰敗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
1. 農耕文明,糧食比水果更重要。曆代有作為的皇帝都是鼓勵種糧的,到了毛時代還“深挖洞,廣積糧”呢,何況古時,填飽肚子為第一要事。
2. 戰亂和分裂,北緯30度是一條神奇的線,附近分布著世紀著名的葡萄園,包括中國的山東。但葡萄園的經營需要時間,好的品種需要幾十年上百年才能穩定。古時戰亂不斷,使得很難形成穩定的生長環境。白酒就不同,是糧食就可以。
3. 葡萄酒自身的問題,在不加糖的情況下,靠葡萄自身的糖分隻能釀出不到十度的酒,加之古時中國化學業落後,沒辦法在釀成後殺菌,因此這種酒很難長期保存,估價保質期不到一年。當代葡萄酒都在12度左右,加上殺菌,可以保存很多年。古時糖大概也是稀缺物品,加之葡萄酒產量少,不舍得去蒸溜以獲得長期保存的高度酒。
白酒就不一樣了,保存時間越長,就越醇厚。
葡萄酒在西方流行跟他們穀類種植少有很大關係,有什麽就用什麽嘛。近代中國葡萄酒業有所發展,但離世界名牌還相差甚遠,前段時間喝了瓶據說是國宴用的長城幹紅,真是不敢恭維。
對當代國產葡萄酒的質量問題還是存在疑問的。葡萄酒製造工藝還是相對簡單易行的,為什麽中國就造不出好的葡萄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