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美國住房記(1)引子
(2014-05-01 12:17:08)
下一個
謹以此文獻給五、六、七零後,在北美有類似經曆,在不斷折騰的朋友們。
二十年前在北京做博士後時,工資加上各種補貼不到¥500,據說比當時的付教授收入還高些。那時的住房是所裏提供的,有家屬陪讀的,有可能分到兩居室的。沒有的話,隻有一單間,有點像桶子樓。博士後出站後,在北京呆了近一年的時間,一是為了等著出國,二是還有些科研沒搞完(詳情請見我的博客“北美曆程(2)快樂科研”)。那一年住的就慘不忍睹了,在中關村邊上的農宅裏租過房,又小又潮,隻能睡個覺而已。出國前在老板新分的大三室裏住過一段時間,羨慕啊,可就是洗澡想泡一下都不行,熱水不夠。
那時的人們把來美國後的成功總結為五子登科,即:票子,房子,車子,卡子(綠卡)和兒子。那意思是,有了這五子,生活就美滿了。
票子是無止境的,出國前覺得在美國做博士後,每年拿個二萬多美刀,合二十萬人民幣,那就是天文數字了。在那前幾十年的經曆中,包括父母,一直都是每月幾十,幾百元的收入。這一下近百倍的收入,想都不敢想(那時一美元和八塊多人民幣)。來了之後才發現,靠這點錢,在這兒很難生活得好。
等兩人都來美國做了博士後,有前輩的朋友說,以你倆的實力,很快就能一年收入到十萬。是啊,掙五萬時,多麽地盼望能掙到十萬啊。可過了幾年到了十萬後,並沒覺得有多大變化。什麽樣的收入就有什麽樣的生活,收入到了一定後,就變成了紙上的一個數目字,別的方麵的感覺和享受就變得更重要了。
車子在美國很容易滿足,隻是不同的階段開不同的車。大多數老中剛出來時都買二手的日本車,圖的是毛病少,耐用,大多幾千美刀。人們說: Monkey see monkey do, 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思想境界,意識,奮鬥目標大多受周圍人的影響。那時在科研組裏,大老板開一輛Nissan Maxima,於是在談論車時,那車就成了Dream Car,好像要是能開上它,就如何如何了。後來發現,滿不是那麽回事。
綠卡是在美國生活的必須,在學校做博士後的,碰上一好心的老板,可以幫忙辦傑出人才移民,這是一類,花費少,速度快。對美國國家利益有利的專業,如醫學等,可以辦National Interest。在公司上班的,可以辦勞工類。在綠卡奮鬥的征途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酸和無奈。實在沒辦法的,還可以辦加拿大的技術移民,蹲滿移民監後,拿到公民再殺回來。很多人就此喜歡上了她,在那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了。
其實兒子並不應該是成功的標誌,有人喜歡兒子,也有人喜歡女兒。反正人就是缺啥想啥,隻不過在這兒可以隨便生,而沒人限製。人呐,在年輕時都嫌孩子多,累得慌,而老了,都會嫌孩子少,總沒人來看望自己,真是矛盾啊!
扯遠了,還是來說房子的事吧。出國時真沒想到會跟房子打一輩子交道,並以此做為了養家糊口的手段,還樂此不疲。剛來時見到二老板的二千平尺的SFH,看到那院前院後栽種的鮮花和蔬菜,羨慕之情無以言表。有時去他家蹭飯時,吃到地裏剛采摘下來的豌豆尖,用羅卜葉醃製的鹹菜,香啊。那種房子在那時就成了Dream House。
沒想到出國三年後買房子時,已經看不上那種房子了。人真是善變的動物,在追求的道路上不斷有新的目標,新的追求。
中國人也許過份看中房子在生活中的作用,而忽略精神生活,也許我站著說話不腰疼。現在國內房價炒成天價,也許跟這個內在因素有關。對於一個成熟的房地產市場,不同收入的人,可以選擇與自己收入相配的房子,房價從幾萬到幾百上千萬都有。而在國內,門檻就顯得太高了。
不管怎麽說,就要開始看房了,讓我們慢慢體會其中的樂趣吧。
俺的第一個自住房
房子的故事有趣兒,寫出了許多共同的經曆,期待後續文章。
前一段知道地主當上家壇版主了,也見到了地主的帥照,現在恭喜一下,不知晚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