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光芒

收藏太陽喜歡的文章, 詩歌, 評論, 故事
正文

世事雜談

(2005-09-08 22:47:17) 下一個

雜談:上海、香港和新加坡

王豐2005-09-08 21:18:20

若以女人來比喻那麽上海就像是個20歲的妙齡女子,天生麗質,活力無限,青春的氣息任誰也淹沒不了,所以無論男女老幼,原本喜歡上海的或原本對上海有偏見的,真的身在其中了,都會不由自主地,由衷地喜歡上海,正如那20歲的女子,風韻極佳卻也天真憨直,心中純純淨淨地,無論是有錢的沒錢的、無論高雅的通俗的,在上海都會樂在其中。當上海真的張開了懷抱,任誰也拒絕不了,誰--------會拒絕?誰--------能拒絕?

若到了香港那麽香港就應該像是個30歲的成熟女子,滄桑了,風韻更甚卻也近美人遲暮了,所以香港是勢力的,媚俗的,極具心機的,那裏每個人雖都有無限的夢想,隨時都期待著奇跡的發生,但也實際的可怕,被生活逼蜇著,心胸大不起來了。愛香港的人是情有獨衷的,是一往情深的,是執著的,是哀怨的!

新加坡嘛比起上海或香港她隻能算是個村婦,40歲的農婦,先天不足,文化沙漠,風韻那是絲毫風馬牛不相及的,但是新加坡勝在嫌遜,包容,她是努力的,踏實的,一絲不苟的,她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她從不妖媚,默默地隱忍著,終於那遊子不再有追逐青春的精力了,終於那遊子不再有追逐夢想的心境了,終於那遊子知道了平淡安穩了,不再漂泊了,那一個長長久久的家,她仍然還在,一如既往。那就是--------新加坡!


中秋前夜,仰望明月,浮想聯翩,夜不能寐,信馬遊韁

萬老師2005-09-17

相對於太陽的熱力四射,光芒耀眼,月亮是清涼皎潔,寧靜神秘;太陽底下無新事,月亮底下竟出些鬼怪靈異的奇聞;見不得陽光的事情,都會在月光下出現。
古詩有佳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彎彎的月亮,十五的月亮,月亮惹的禍,三月裏的小雨,城裏的月光,一樣的月光,舞月光, 二月裏,九月九,半個月亮爬上來;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文學作品:荷塘月色,月牙兒,月亮寶石,崢嶸歲月,格林童話:月亮,月亮和六便士,
彝族舞蹈:阿細跳月,
樂曲:月光奏鳴曲,月光圓舞曲,二泉映月,彩雲追月,春花江月夜,
圖案:穆斯林的教堂頂著月亮,新加坡國旗有月亮,(好多國家的國旗上也有月亮),好萊塢夢工廠的標誌是一小男孩坐在一輪彎月上垂釣天際,仿佛是要勾起世人對魔幻影視的期望,
科學名言:我邁出這一小步,是人類邁出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時說的。
曆史事件:二月逆流,霧月政變,十月革命,
形容:媒人“月下老人“,花前月下,曬月亮,,XX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風月場所,“蟲二”的風月無邊;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水中撈月,近水樓台先得月;月光族,美麗的女影星就像天上的月亮, 人人都能仰望, 欣賞, 讚美, 卻不能獨攬。
神話:嫦娥奔月,天狗吞月,月亮女神,
影星: 胡月, 李月明,古月,趙月,
前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章啟月,

前版主白檸檬月光, 美麗與智慧並存, 像月亮一樣,,,

月餅, 蜜月,月事, 坐月子,滿月, 正月, 七月,齋月;,,

看著月亮, 腦裏遐想著有光月亮的林林總總,一通朋友祝賀中秋愉快的電話打斷我的夢遊,突發奇想:八月十五中秋月夜, 一家人團圓, 圍坐在一桌吃月餅, 賞月的習俗也該與時俱進, 隻要看著同一個月亮, 吃著月餅, 通過電話,電郵, 視屏,,,相互道一聲問候,不也是團圓了嗎?畢竟在環球化的今天,父母在不遠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複返了!!!!


李敖在清華,一頭孤獨的大象

作者:老幺

據說一位體重250磅的婦女最開心的是遇到一位體重350磅的婦女,一位淫亂的女生最得意的是看到另一位純潔的少女失身,一位公公最興奮的則是看到另一位男人揮刀自宮。

所以李敖在清華,很多人問他“尚能飯否”。言下之意,他已經老了,或許是在北大演講被人談話之後,或者是早在加盟鳳凰衛視之時;更多人說他是小醜,跟“超女”一樣屬於娛樂的世界,笑一笑,樂一樂,然後一切回歸正常。

不錯,李敖他俗,比爾.蓋茨不俗嗎?怎麽沒聽到他們說比爾.蓋茨?
不錯,李敖他色,比爾.克林頓不色嗎?怎麽沒聽到他們說比爾.克林頓?
李敖也許確實在作秀,但做這樣的秀對中國有什麽壞處嗎?那些攻擊李敖的人又是在做什麽秀呢?罵人誰都會罵,關鍵是要罵得有益,否則就是罵街。

網友王人龍說得好,“博客中國專欄放上了兩位知名作家關於李敖的評論。一個是北村的看法,一個是丁冬的看法。前者說李敖沒有立場,後者說李敖來內地是炒作。…北村隻是隨便說了一句,李敖沒有立場,就沒有任何的言論了。丁東隻是說李敖來內地是炒作之舉。…李敖,一個身在台灣的作家,難道就不能來內地嗎?張大千、林語堂在他們的有生之年都沒有在臨終前回到大陸,這種遺憾難道就傳給別人嗎?如果張大千、林語堂假如回到過內地,你還能說是炒作嗎? ”

說來說去,做慣了奴才的人,不僅自己安居樂業做奴才,也希望別人做奴才 ,似乎這樣,自己便不是奴才,或許還有機會做主子。

其實老幺以為,李敖在清華的表現依然是精彩的,可以說是北大演講的續集。

在北大,李敖要求大家放棄“自由主義”的口號,不作消極的抱怨,不做莽撞的鬥爭,“反求諸己”,從心靈上解放自己;

在清華,李敖希望人們“反求諸憲法”,以憲法作武器,“別以為都是假的,當我們努力就是真的;別以為他們在騙我們,當我們認真,他們就不是騙子。”

在北大,他說“這個時代對我們也很有利”;在清華,他說“大家要有信心”

正如某網友所說,李敖在清華的演講“更體現了他的愛國心,更象個局內人。”李敖自己也說了,“我根本就沒有離開”“這裏是我的國家,我要使她自由!”請問這是何等的理直氣壯!何等的愛國情懷!

從某種意義上,如網友“雲水心”所言,“李敖是童話皇帝的新衣中大街上說話的那個小孩兒”,說的隻是再簡單不過的真話實話,隻是因為周圍的人“太聰明”(李敖語),才突顯出這位老頑童的孤獨。

這不,李敖兩場演講,講的都是“言論自由”,可是隻有一位北大的同學提了與之相關的一個問題(向此君敬禮先)。然而正是這個問題,贏得全場雷鳴般的掌聲。

然而以後呢?是象李敖在北大所說的“今夜扁舟來訣汝,死生從此各西東”,還是如李敖在清華所說的:“自由不在外麵,自由在我們眼前,經過我們的努力自由會實現的時候,為什麽我們要跑?大家想一想。”

Laoyao2018@yahoo.com
2005年9月24日,於美國


說說我的5本書。heka2005-09-29

這是給我啟蒙的5本書。

第一本,記得叫 “路”。

寫的是一個富人家的孩子對他的奶媽的眷戀和最後各自走各自路的無奈。記得還有一張鉛筆素描插圖,一個穿大衣瘦長的小夥子後麵,萎縮著他的奶媽,麵向一條黑色的曲線。

這本書,我讀過無數次,每次都淚流滿麵,為人生的人情世淡而歎息。

這是我11歲的時候,拿起這本書,忽然發現我都能看懂了,不用查生字,我的驚喜和貪婪不能用語言來形容。

從此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先是看動物的書,凡是跟動物有關的都拿來看,後是看科幻,傳說和神話,什麽希臘神話,拉封丹寓言,都看遍了。 然後,看散文,評論就多起來。到15歲,感覺要更加擴大領域來看,於是,找來三國誌,等文言文來讀。看不懂,就瞎看。 這本三國誌,我借來好幾次,都是沒看懂,還回去了。 當時,我住在父母的大學裏,母親是學校領導,所以,圖書館員對我網開一麵,到圖書館裏隨便看隨便借,後來,他一看見我就哭喪著臉說,圖書館的書讓你看遍了。

直到20幾歲,書就是我最忠實的朋友,每天抱著磚頭一樣的書包,拿到課堂上看課外書。

在大學裏,別人如火如荼的談戀愛的時候,我的朋友仍然是書。我的下午都是閱覽室裏度過的,晚上熄燈後,帳篷裏點著蠟燭天天看到淩晨。所以我的學校戀情,都是在學校閱覽室裏譜寫的。嗬嗬。

第二本,西遊記。

小時候讀它的時候,真有淋漓盡致痛快地感受。好像親臨其境生活在荒山野嶺和唐僧孫悟空一起遇見妖魔,一起和它們拎著千鈞棒痛殺妖魔。還有很多懸念,一旦看見人煙,我就在心裏提醒孫悟空,小心,這個可能是妖怪裝扮的。對唐僧的愚昧真是恨鐵不成鋼,嗬嗬。 這本書,大約讀過幾十遍。

第三本, 魯賓孫漂流記。

這本書是第一本讓我發現外國書的魅力。噢,原來是如此神奇呀,人可以不借助金箍棒也能征服大自然,而且人這麽聰明呀。等於是個新天地。我讀這本書是如醉如癡。拔不出來。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

這本書,是我爸爸帶我去一個朋友家,他的名字叫李光棍,是他枕頭旁邊拿到的。

第四本, 水滸。

水滸,我讀了大約2百遍。我的啟蒙書之一。當時,很多章節就像老三篇一樣,都可以背誦。

水滸人物我最喜歡的是石秀。嗬嗬。後來,找的第一個對象,第一印象就是他象石秀。

水滸對我最大的啟發,嗬嗬,仁者見仁吧,就是王婆和西門慶設置讓潘金蓮中圈套的10個步驟。當時,其實我根本就不明白,為什麽如果門簾砸到潘金蓮的腳,潘金蓮報以一笑就是事成一分,。。。現在,我在做工作戰略的時候就是以王婆的戰略為藍本,設置的我發展公司亞洲計劃的戰略計劃,哈哈。我一直在想王婆,薑還是老的辣。

第五本, 帕斯卡的思想錄。

帕斯卡是法國的數學,物理,哲學家。
我是學法文的,由於我博覽群書,在我剛剛學會26個字母的時候,就碰到了“思想錄”,法文原文的。

我讀了2行,就被深深的迷住了。哲學,真是比黑格爾薩特還哲學呀。哈哈。我廢寢忘食,抱著字典,一個字一個字查,每讀懂一句話,我就有豁然開朗雲開霧散的感覺,不時為作者拍案叫絕。

為了讀好這本書,我下了學好法語的決心。

在我抱著字典讀原著的時候,我深入其中的神情引起了我們外教的注意,他走過來拿起我的書,滿腦門問號,問我為什麽讀這本書。要知道,這本書是幾個世紀前的書,在當前全國形勢一片大好的形勢下,這種書顯得多麽不合時宜。我不知如何回答為好,衝口而出背誦了幾段思想錄裏的片斷,然後,我說他說得太好了。

這個老師歪著脖子看了我一會,過了幾天,他給拿來了全套的法國原裝線訂的思想錄。

又過了兩年,我畢業的前一個月,他給我拿來了赴法國留學的簽證。迫使我離開了家鄉,踏上赴法國上山下鄉接受再教育洋插隊的道路。

這是我讀過的5本啟蒙書。

另外,還有5個對我比較煽情的法國文學作者是: 巴爾紮克,雨果,莫裏哀,梅裏梅,還有那個愛寫礦工生活的作家,忘了他的名字了。大小仲馬,基督山伯爵,等等。
蘇聯的有:福爾斯泰,安娜卡納林娜的作者,還有別的,忘了。
羅曼羅蘭是我青春時期的最愛。
英國的有:簡愛,呼嘯的山莊,等等,非常喜歡英國人的寫作風格。
中國的有:老舍,王朔,嗬嗬, 雷雨,家春秋,張愛玲,方方,池利,洪峰,等等,哈哈


精彩的回帖 冰月心~2005-10-01

進入論壇,少不了發貼,看帖,回帖。

發貼需要信息,看貼需要慧眼,回帖需要智慧。相比而言回帖更耐人尋味。

精彩的回帖可能隻是一個會心的微笑。

精彩的回帖可能隻是一張圖片,在適當的時間放在適當的位置,勝過千言萬語。

精彩的回帖可能比原貼還長,用詞更準確,更專業,闡述得仔仔細細,清清楚楚。

精彩的回帖可能是一篇你在任何故事書上都看不到的感人故事,在這裏卻被講述出來了。

精彩的回帖可能是地球的某個角落曾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一個瞬間,也被主人刻錄下來,精彩之處是當你看到時你會覺得就象是發生在眼前。

精彩的回帖與原貼相互呼應,最精彩的時候是一呼百應。

精彩的回帖常使人忘記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友誼伸手可觸。

精彩的回帖常使你慨歎山外有山。

精彩的回帖之精彩還在於我搜索了所有的詞匯來描述它,也不能準確闡述它的精彩。
 

 


驀然之間的一種心疼 白金長老-2005-10-04

  不戀愛,會有匱乏的痛苦;戀愛,會有倦怠的煩惱。

不結婚,會有形而上的痛苦;結婚,會有形而下的煩惱。

克爾凱郭爾說:女人的嫁妝是爭吵。

從一方麵看,爭吵是平庸婚姻生活的禮物;而有時候,它也許是身心安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為什麽女人欣賞一個男人的才華是正當的,而喜歡一個男人的財富卻會招人詬病?

因為,就像在音樂會上,欣賞琵琶清音的人,終歸比隻喜歡盯著那架琵琶看的人要正常。

欣賞與占有是兩回事。

男人對於女人也一樣。抱著欣賞的眼光,美就呈現,並且能長久地逗留於心;隻有占有的念頭,占有之後味同嚼蠟,很快又會去尋找下一個獵物。



一些人對於數量有所迷戀,似乎“擁有”越多份感情,自己的人生就越豐富。這些人有一種感情上的“收藏癖”,可是每一份精心的收藏都會讓自己背上債務。這些人大概也有一種頗為古老的“墾荒癖”,喜歡在土地上到處插上自己的旗幟,可是跑得太遠,馬都累死了,還是找不到自己的家。

真正的收藏家都知道,數量是價值的大敵。所以越是獨一份越顯珍貴。

感情也不是互相輝映的,而是彼此覆蓋和遮蔽的。所以越專一越鮮亮。

吵架是一種激情。賴於這樣的激情,吵架的夫妻對於共同生活仍然存有希望和信心。尤其是,他們還有對於“語言”的基本信任。

吵架意味著兩個人沒有放棄和絕望,還抱著改變對方或改變相處方式的念頭。吵架固然耗費時間精力感情和心力,但仍願為了維護自己心目當中的“應該”而絞盡腦汁,而鍛詞煉句,是不死心。

死心的人,首先是根本不再相信“語言”還能說清楚什麽,還能解決什麽。他們懶得吵,甚至懶得說話,早已沒有一點對於生活和語言的激情。既然不相信語言,那麽最大的可能是沉默。沉默是一種懲誡性的暴力,懲罰他人也懲罰自己。當然,也有語言的暴力,最等而下之者是身體的暴力,那都是語言無能(失去信心或無力表達)的結果。

所以,不吵架有可能是和諧,更可能是一種倦怠。

衝突之後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和諧。

女人與男人相處,在讚美時彼此更需要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在衝突時應該釜底抽薪,而不是火上澆油。

女人們說:女人是需要哄(愛)的。

男人們說:你也得讓我值得哄(愛)。

話說到這裏基本上也就卡死了。女人說男人不寬容,不像個男人;男人說女人不可愛,喚不起內心的愛意。雙方都是專製主義者,而且都比較自私。一個“需要”就成為無條件的絕對命令。一個“值得”則可以把一切問題推向對方自身。

那就互相咬吧。咬得遍體鱗傷,咬得圖窮匕現。幾乎是喪心病狂。句句狠話都想擊中要害,一字一條痕,一句一掌血。人的缺陷和愚蠢全在這裏的“聰明”,但似乎誰都無法掙脫。除非有大智慧。

大智慧就是驀然之間的一種心疼。心疼愛人,也心疼自己。不要把對方逼成潑婦或野人。不要把自己變成瘋婆或惡人。

寬容還是苛酷,溫柔還是僵硬,常在一念之間。

一個有靈性的女人,心中蓄有一汪清泉的女人,必定是能令人產生非常柔和之感的。讚美非常到位,批評也是溫婉平和,都讓人感到極其舒服。

所謂胸有清泉,就是各種情緒都能在心裏流轉、回旋、淨化一遍。既能自淨,又能感化他人。既能去汙,又能去火。從其形象、語言中,流溢出來的必是清爽、溫婉、蘊藉的感覺。

聰明的人必定也是柔和的人,很懂得以柔克剛之道。而最有價值的柔和恰恰應表現在最上火的時候。剛強的拳頭,往往馴服於最纖美的手指。

如果衝突無可避免,那麽眼淚有時候未必是壞事。尤其對於女人來說。

眼淚是生命力的表現。眼淚的枯竭常常意味著心死,意味著感官的鈍化、硬化和老化。隻要生命還有所希冀,眼淚就會流淌,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的時候。

眼淚是女人的香水。看到她們的眼淚會讓你感到心疼。眼中的淚和鼻中的香,都讓人產生不忍和憐惜之感。

眼淚是女人靈性的表現。那眼淚就是從一汪清泉中汩汩而出。它可以是一種溫柔的提醒,一個善意的告誡,一點淡淡的哀怨,一次不著痕跡的責備。

眼淚也是女人的性感。常會因感動而濕潤、而流淚者,說明其身心都善於感受和體味外物。

隻有過於自憐的眼淚才會讓人反感。

男人與男人之間的語言交鋒,是逞才或炫耀的方式;

女人與女人之間的話語衝突,是比賽刻薄的過程;

男人與女人之間失去理性的吵架,有可能是一項共同把智商降到最低點的活動。

邏輯也許是世界上最笨拙的東西。它是男人發明的,也應該隻適用於男人之間。

邏輯就像橫亙於身體之外的一個強硬之物,它永遠都無法做到體貼入微。

男人用身心之外的邏輯去對付女人的感覺,注定是要失敗的。

女人是聽覺動物。男人是視覺動物。所以男人知道用甜言蜜語讓女人沉醉,而女人善於喬妝打扮給男人欣賞。沒有愛,對於男人來說就是懶得說話,不再注視;對於女人來說就是懶得化妝,不再傾聽。

美不美,男人看了以後才知道。好不好,女人聽了以後才清楚。

從一個表情,男人能發現女人的心思。從電話裏的一句話,女人能察覺他是否還愛自己。

男人有視覺上的貪婪,上街見到美女就要看。也因此喜新厭舊。女人有聽覺上的貪婪,總是不停地要男人對她說那三個字。誰對她說好聽的話就心中竊喜,甚至臉有紅暈,回家以後還會細細回味。聽好話是女人容顏最好的滋補品。

流行的歌詞大多是寫給女人聽的。女人也最容易成為癡心的歌迷。荀子說,音樂,其化人也速,其入人也深。

視覺得到的多是有形的表象,抵達大腦,可以用語言表述。聽覺所獲得的是一種感覺,彌漫於身體,存放於心田,難以言表,隻能通過身體自身來“言說”。聽到抒情的音樂或甘美的語辭,會有歡快的跳躍、多情的搖曳、激動的顫抖、幸福的柔軟、甜蜜的融化,甚至還有情不自禁的濕潤,燭光點點,淚光盈盈。

繼續說視覺和聽覺。看,是主動的出擊。聽,是被動的接受。看,是一種占有。聽,常常是被侵略。所以基本上總是男追女。

在受到驚嚇時,男人睜大眼睛,女人閉上眼睛。

在陶醉於美色時,男人睜大眼睛;在陶醉於甘詞時,女人閉上了眼睛。

視覺訴諸較強的理性、知性,聽覺則更傾向於感性,更不具有可*性。視覺與陽光相伴相生,sight與light攜手同行。而聽覺,至少有相當一部分需要藏匿在黑暗中。所以女人更容易被騙,因為欺騙主要是*語言完成,無論是情場騙子的甜言蜜語,還是人口販子的花言巧語。天下女人在這點上都差不多,不管她是農村婦女,還是女研究生。

“聽”能使二者無間地融合,而“看”會使雙方分開、疏離、對象化。聲音滲入每一個毛孔,視線則始終遊離在外,逡巡不止。

男人應該在音樂中求愛。女人應該在燭光下示愛。

聽覺發達的時候,隻需要耳語般的低聲呢喃,歎息般的娓娓而談,需要性感如喘息的音樂,當然,黯淡的燈光恰到好處。理性的光亮太強無助於情愛的含蓄迷蒙。

所以,最有情調的場景永遠都是:燭光下,音樂在流淌。

或者,對著美景,忘情地說“我愛你”。

女人的美,要讓男人看見。

男人的愛,要讓女人聽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