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這個殺手不太冷》
到美國讀書的第一星期,我住在朋友的公寓裏。
朋友是個影迷,收藏了很多電影。我每天看七八個電影。
一天,在一堆黃色影片中翻到了一個奇怪的電影:《尼基塔(La Femme Nikita)》,一個街頭女流氓,尼基塔,被政府秘密機關培養成超級殺手的故事。影片黑暗,瘋狂而驚險。
我第一次知道了法國導演呂克·貝鬆(Luc Besson)。
影片中有個情節:初次執行任務的尼基塔犯了致命錯誤。上級派了一個綽號叫“清道夫”的男子到達現場。清道夫沉默而迅疾,一下把活人、屍體、現場打掃幹淨,然後無聲消失。
拍完《尼基塔》以後,呂克·貝鬆接了好萊塢大片《The Fifth Element(第五元素)》。但是,因為於明星主角布魯斯·威利斯的時間衝突,不能馬上開拍。呂克·貝鬆閑著也是閑著,於是花了30天寫了個劇本,用了90天拍攝了一部關於那個清道夫故事的影片,取名《裏昂(Leon)》,在美國發行時叫《職業殺手(The Professional)》,到了中國,名字就變得有些滑稽,叫《這個殺手不太冷》:一個職業殺手和一個14歲孤女相依為命的故事。
沒人想到:它被公認為是呂克·貝鬆所有影片中最好的一部。
幾乎所有呂克·貝鬆的電影都沒有現實的背景。故事浮在一個虛構的地點和時間,情節離奇,人物極端。因為電影本身建築在浪漫主義的樓閣裏,總體故事顯得不真實,經不起仔細推敲。但是,人們喜歡他的電影,因為情節,故事,人物,幽默,畫麵,和兩個小時生活在另一個世界。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個特殊的電影。影片中的三個邪氣人物和三個演員讓這部做作、煽情的電影成為經典。
殺手
裏昂(Leon)是個職業殺手。
影片開始的十分鍾,職業殺手幹掉一群訓練有素的職業保鏢,讓嚇破膽的黑幫頭子答應從此不踏入紐約城,然後像鬼魅一般消失在黑暗中。
但在接下來的一係列鏡頭,那個冷酷殺手變成了一個笨拙小男孩:癡迷地看著老電影,認真地熨衣服,悉心照顧著他唯一朋友:一盆植物,認真地喝牛奶,警覺地坐著睡覺,沒有任何朋友和親人……
此時,看電影的我們發現自己處於兩極之間的奇怪心境:我們崇拜強者,喜歡殺手;我們同情弱者,想保護這個生活近乎低能的小男孩。
我們的心被這個奇怪的人物捆綁住了。
雷諾(Jean Reno)是個出生在摩洛哥的西班牙人。
12歲時,雷諾跟隨父母到法國定居。17歲的雷諾開始學習戲劇表演。因為長相醜陋,舉止笨拙,大家都嘲笑和反對。隻有他母親相信他,支持他的決定。
當他剛在電視和舞台上嶄露頭角,母親突然去世,給了雷諾感情和生活巨大的打擊。畢業後因為找不到角色,打各種零工,做過卡車司機,當過兵。也在這段時間的生活中,他塑造了自己的性格:沉默寡言,鮮有笑容。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雷諾遇見了當時是助理導演的呂克·貝鬆,兩人成為好朋友。
在影片《尼基塔》,呂克·貝鬆為雷諾設計了一個小腳色:清道夫:身材高大,長大衣,絨線帽,沉默寡言,專業而無情。盡管隻出現幾分鍾,但令人印象深刻。
四年後,呂克·貝鬆開拍這個角色的背後故事《這個殺手不太冷》。雷諾再次飾演這個角色。
讀了劇本後,雷諾巧妙地把裏昂這個角色設計成兩個人:沒有感情的高效殺人機器,和生活和社交能力近乎白癡的孩子。這樣,他的角色不會產生對一個12歲的無助小女孩有任何身體和感情上的威脅。影片中,小女孩其實是領導,而高大強壯的殺手是一個跟隨者和保護者。
這一小小的改變把人性的氣息吹入了無情殺手的軀殼中。
少女
瑪蒂爾達(Matilta)是個壞女孩。
十二歲的她抽煙,說髒話,脾氣壞,任性胡來。但是她的調皮可愛,孤單無助融化了我們的心。當她抱著剛買的牛奶,走過她被謀殺的家人,走過劍拔弩張的警察,走到裏昂的公寓門前敲門時,我們的心被懸在空中。房門終於打開,明亮的陽光湧入。
殺手和少女是分化的兩個極點。
殺手為了生存而疏遠和任何人的關係,少女出身於缺愛的家庭而渴望愛和親近;殺手因為職業而鈍抑自己的感情,而少女正處於發現自己激情和欲望的年齡。在他們短暫的相處時光中,殺手嚴肅地教導少女遵守紀律和自我約束,而少女的頑皮和單純給了殺手從來沒有的快樂,喚醒了他對生活的感受和內心深處對感情的渴望。
在影片中輕鬆的遊戲和嚴肅的訓練中,兩人同時感到從沒有過的溫馨,舒適,和歸宿感。
這種感情成為生死之交。
1993年,波特曼(Natalie Portman)11歲。她和2000個同齡少女參加了影片《這個殺手不太冷》試鏡。
第一次她因為長相太小而被婉拒,但是呂克·貝鬆再給了她一個機會,讓她表演敘述她失去弟弟那段戲。她天才的表演感動了在場的每個人。她得到了這個角色。
波特曼的父母堅決反對她參演這部充滿暴力的電影。但是小小年紀的波特曼決不放棄。最後父母讓步了。他們和製片公司簽了一個嚴格的合同。其中包括:影片中波特曼抽煙的鏡頭不能超過五個;不能有吸入煙或者吐煙的鏡頭;影片最後波特曼的角色不再抽煙……如果仔細看的話,這些條件都在影片中顯示出來。
在影片中,年僅11歲的波特曼細膩地演繹了少女的各種不同層次和角度的內心和情感:迷茫痛苦,自暴自棄,孤獨無助,俏皮任性,單純深情,興奮滿足,機智靈活,痛苦絕望,成熟堅定……
10年後,波特曼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學專業。
4年之後,憑借電影《黑天鵝》,她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惡魔
斯坦(Stan)是個壞警察。
他是美國緝毒局的一名警官,但卻同時操縱一個龐大的販毒網絡。當發現少女的父親吞沒了他一袋毒品,他殺了他們全家。
他終年穿一套廉價的米色西裝,用一把改裝過、威力強大的S& W 629型手槍。他有野獸般的機敏和直覺,知道對手的每一個企圖和行為。
每次殺人前,他掏出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黃綠相間的藥丸。他閉著眼睛,仰頭咬碎藥丸,發出一聲痛苦的呻吟,張開眼睛:放大的黑色瞳孔發出瘋狂的光芒。他是個貝多芬的狂熱愛好者,準時地像個鍾表。前一秒鍾像石頭一般冰冷堅硬,後一秒鍾像千度岩漿噴射爆發,帶著純粹的邪惡和魔性的魅力。
奧德曼(Gary Oldman)出生於英國倫敦。
他父親是個酒鬼。他七歲那年,父親遺棄了他。他開始變得孤僻寡言,經常在電影和自我表演中逃避現實。
16歲輟學,他進入格林威治青年劇院學戲,一邊打工:賣鞋,殺豬,做搬運工。因為他的天賦,他開始在電影中嶄露頭角。這時,他找到了他父親。但是,就在兩人要見麵的前兩天,他父親因為酗酒去世。
受到巨大打擊的奧德曼也開始酗酒。
後麵的十幾年裏,奧德曼的生活像噩夢和美夢的循環。吸毒,酗酒,離婚,但是他在銀幕上扮演的各種瘋狂的角色卻得到越來越高的讚揚。他以扮演壞人而成為好萊塢的頂級演員。
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選演員時,因為殺手角色定為最少表演,喜歡反差的呂克·貝鬆選了奧德曼扮演警察,要求最大的表演。奧德曼做到了,他的角色成為電影史上最佳壞人之一。
1997年,他自編自導了根據自己童年經曆改編的電影《切勿吞食(Nil by Mouth)》。影片最後他打上字幕:獻給我的父親。
那一刻,他原諒了他的父親,放下了自己。他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戒了酒的奧德曼繼續演電影,但是他的獨特的鋒芒和瘋狂消失了,演技也失去了特點。人們認為奧德曼從此變得平庸。
2017年,奧德曼出演二戰片《至暗時刻》。影片上映後,人們驚異地發現:演員奧德曼消失了,英國首相丘吉爾出現了。
奧德曼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電影的幾個細節
影片開始,一個穿過紐約各條街區的無停頓鏡頭是一氣嗬成的。攝製組花了幾天的時間,記錄研究每個紅綠燈的變化時間,調整攝製車的速度,最後才能產生這個美妙的效果。
警官斯坦在屠殺之前充滿激情地談論貝多芬那段在劇本裏是沒有的。當時奧德曼正在拍攝貝多芬傳記電影《不朽真情》,所以他把這段神經兮兮的獨白加入電影,成為經典。
裏昂的朋友,那盆他精心嗬護的綠色植物,是一種來自中國的植物。名字叫萬年青。
當審訊少女的父親關於失蹤的毒品時。奧德曼突然做了一個劇本中沒有的動作:他開始聞嗅對方的身體。和他對戲的演員對他出其不意的奇怪行為和貼身靠近感到非常不舒服和害怕。影片記錄了當時真實的行為和表情。
哥拉斯科(Keith Glascoe),在影片中扮演斯坦手下的警察之一。他後來成為紐約消防隊員。2001年9月11日,他是最先衝入遭到恐怖襲擊的世貿大廈的消防員之一,最後犧牲在坍塌的大樓裏。
影片最經典的吼叫。奧德曼命令手下召集每個警察來救援。第一次他用了平常的聲音。拍攝完畢後,他突然童心大發,讓音響師摘下耳機,然後用盡全身力氣大吼一聲:每一個人(EVERYONE)!!!影片最後用了這個版本。
我喜歡電影裏少女和殺手的兩句對話。
1.初次見麵
少女問道:是不是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還是隻有童年如此?
殺手回答:總是如此!
2. 最後死別
少女:我不想失去你,裏昂!
殺手:你不會失去我的。你讓我嚐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樂,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將永遠不會再孤獨了。
(影片開始時,殺手說他就像那棵植物一樣,沒有根)
最後sting 的shape of my heart 也很好聽
每次組裏有新人來,training on how to deal with high severity tickets 的時候,我都給他們放”everyone”的這一段。
這是個男人的電影:勉強看過一遍
這是一部低劣的動作片,我當初勉強看了10分鍾,實在看不下去,也不可能去再看。
謝謝你的文字,有感染力
是不是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還是隻有童年如此?
總是如此!
整部電影像氣泵一樣,把人心中陰暗沉重悲傷的情緒衝壓得有重量有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