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教父3》
《教父3》是一部關於兩個男人的電影。
要走多遠,犧牲多少,才能成為一代梟雄;要做多少,懺悔多深,才能洗淨一生罪孽
1974年拍攝的《教父2》得到了空前成功。
它成為有史以來第一部續集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科波拉成為傳奇。
1990年,科波拉再拍了續集《教父3》,卻成為電影史上最讓人失望的影片之一。
但是,我認為它依舊是一部經典的傳世之作。
為什麽?
開始
法國哲學家吉拉爾在研究人類曆史後,發現了兩條很有意思的規律。
吉拉爾第一規律:暴力是以報複的形式存在和持續的。
用專業的哲學術語描述就是: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在《教父2》後的16年中,科波拉一直拒絕再拍續集。派拉蒙公司讓不同的人寫了12個劇本,但是最終都不滿意。
1982年,科波拉導演的巨型歌舞片《舊愛新歡(One from the Heart)》票房慘敗。他陷入嚴重的經濟虧空,最後不得不再次出山拍《教父3》。他提出需要六百萬美金的工資,六個月的時間創作劇本。但是,派拉蒙公司隻給他一百萬美金,六星期的時間。
科波拉是個偉大的編劇和導演。他一直認為《教父》是一部關於邁克. 科萊昂個人的電影。是一個正義的人在複仇和權力的誘惑下,變成一個邪惡之人的悲劇故事。所以在《教父3》中,科波拉要年邁的邁克從內心懺悔和現實償還他一生的罪孽。
中場
在《教父1》開場時,參加婚禮的賓客在花園裏唱歌跳舞。
教父的大兒子桑尼在樓上和妹妹的伴娘露西偷情。露西最後生下了一個男孩,名字叫文森(Vincent)。
多年後,帶著明顯桑尼烙印、野心勃勃、風流瀟灑的私生子文森來到科萊昂家族,想成為一個正式家庭成員和加入家族的生意。經過各種考驗,他最終獲得了邁克的信任。但同時他也俘獲邁克女兒瑪麗(Mary)的芳心。
年逾花甲的邁克一直為自己一生的行為,特別是殺害兄長弗雷多而懺悔。他決定改邪歸正,通過投資梵蒂岡教會控製的地產公司,而使科萊昂家族的生意和財富徹底脫離黑社會。
但是,他和文森最終發現所謂的投資公司其實是一個騙局。在經曆所有的暗殺和背叛後,邁克再次報複。像前兩部影片裏一樣,他殺死了他所有的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前兩部電影都在此時落幕。但是《教父3》沒有。
終局(電影)
吉拉爾的第二規律:要結束冤冤相報,必須犧牲一個無辜的生命。
邁克的女兒瑪麗單純而癡情,她崇拜父親,熱愛兄長,陷入對英俊而瘋狂的文森的熱戀而不能自拔。
邁克最後決定將文森納入家族,成為他的接班人。他對文森提出的條件是:他必須離開瑪麗!於是瑪麗成為權利交易的第一個犧牲品。
影片的高潮不是在所有的敵人被消滅,而是瑪麗在歌劇院的台階上被槍殺。抱著摯愛的女兒,邁克痛苦欲絕,仰天長嘯。
科萊昂家族的罪孽最終以犧牲單純而無辜的瑪麗而被洗淨。
終局(生活)
在拍攝《教父》時,科波拉喜歡用家人在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他的父母,舅舅,叔叔,妹妹,兒子,女兒,孫女都在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由此遭到非議,但是科波拉依舊我行我素。
瑪麗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邁克和文森的感情連接和衝突,她野性而純潔,是影片中教父家族所有罪孽的終極犧牲。
挑選這個角色的過程卻異常吊詭。
當紅明星朱莉婭·羅伯茨(Julia Roberts)最先被選為瑪麗的扮演者,但因為和她另一個電影時間衝突而放棄。
31歲的當紅歌手麥當娜(Madonna)強烈要求出演,但是科波拉認為她年齡超標。
新星沙菲爾(Rebecca Schaeffer)被定出演。但是,她在試鏡前一刻卻被瘋狂的粉絲槍殺。
著名女演員瑞德(Winona Ryder)在拍攝第一天離開了攝製組。
最後,科波拉決定啟用自己的女兒,19歲的索菲亞(Sofia Coppola)扮演瑪麗一角。
索菲亞在影片中的呆板表演是《教父3》受到差評和攻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像在影片中,無辜的女兒為父親的行為付出了終極代價。
終局
盡管《教父3》得到了奧斯卡獎的七項提名,但是,帕西諾第一次沒有得到最佳男演員提名。最終,影片沒得到任何獎項。
索菲亞的惡評如潮,被評為當年最差女配角和最差新星。她從此結束了演員生涯,開始轉做編劇和導演。
13年後,她執導了影片《迷失東京(Lost in Translation)》,獲得2004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和最佳導演提名。
當年看《教父3》時,我是失望的,但是依舊被影片中很多難忘的場景感動。
文森像野獸般地咬掉仇敵裘伊的耳朵;大西洋城直升飛機掃射大屠殺;帕西諾在歌劇院台階上的心痛欲絕表情……
很多年後重新再看時,我突然看到了以前沒有看到的東西。
在《教父》的第一和第二集中,主人公消滅他的敵人成為勝利者,觀眾帶著滿足和快感離開影院。但是,第三集卻向觀眾顯示了勝負的隨機和命運的必然。在主人公夢想破滅,肉體逝去,他卻成為一個古希臘悲劇式的英雄!
《教父3》是一個由缺陷的藝術家創造的一個有缺陷的藝術品。
在所有流行和取悅於觀眾的潮流中,科波拉堅持和忠誠了自己的世界觀和藝術觀,拍出一個失敗了的美國夢想故事,一部不朽的傳世經典影片。
影片的幾個細節
扮演文森的是古巴裔演員加西亞(Andy Garcia)。在影片中,他普遍被認為更像古巴人,而不像意大利西西裏人後裔。但我覺得他很像年輕的阿爾•帕西諾。你覺得呢?
在演文森在公寓裏和兩個殺手搏鬥戲時,為了逼真,加西亞堅持不用道具手槍,而用真槍。結果扮演殺手演員的頭被砸了一個大口子,被送了醫院。
像前兩部《教父》一樣,橘子的出現象征著死亡。當大西洋城直升機大屠殺開始時,一個橘子滾過桌麵。當邁克去世時,手裏拿著一個橘子。
邁克教導文森:永遠不要讓任何人知道你在想什麽!這句話是致敬第一部《教父》。在《教父1》中,當文森的父親桑尼在談判中,不經意流露出自己的意圖,最終導致老教父被刺殺。當時,老教父和他說了同樣的話。
影片中,在一係列報複刺殺的同時,科萊昂一家在歌劇院觀賞大兒子安東尼表演的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歌劇講述的十九世紀後期意大利西西裏兩對男女的感情瓜葛,最後男主人公在決鬥身亡的故事。
影片開場不久,文森在和他的死敵裘伊爭吵中,咬掉了對方的耳朵。其後在歌劇《鄉村騎士》裏也有同樣的情節。這不是巧合。在西西裏的傳統中,咬耳朵是血戰致死的象征。
當女兒被槍殺後,帕西諾扮演的邁克痛苦地仰天長嘯。聽了現場錄音後,科波拉覺得太過悲慘,於是去掉了聲音。這個場景成為電影史上著名的“無聲的哭喊。”
殺手在歌劇院刺殺邁克用的是M38型的卡爾卡諾卡賓槍(Carcano carbine)。同樣型號的槍被用於在達拉斯刺殺了肯尼迪總統。
每部《教父》電影中都有一個科萊昂兄弟去世。桑尼在《教父1》在高速公路收費處被亂槍打死;弗雷多在《教父2》中被弟弟邁克在湖上謀殺;邁克在《教父3》的結尾時孤獨地死去。
《教父3》的結尾原來是不同的。科波拉原來的劇本是邁克在歌劇院中被殺手擊中,死在前妻凱的懷中。但是,當他聽了劇組音響師的親身經曆故事,改成了邁克無辜女兒為自己的罪孽犧牲的結局。
這個改編卻暗合了吉拉爾關於人生悲劇的總結。
我們看懂了什麽?
從《教父3》我們看懂了三個簡單的道理:
1. 友情和金錢,就如同油和水。
2. 無論大小,每件事都有其代價。
3. 一個人的命運是他(她)生活中決定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