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本書

看人看景看生活,知世故而不世故。
正文

上海故事 5

(2014-11-13 06:58:51) 下一個
在上海遊玩最怕去人多的地方,於是,挑了個平時的日子,去了遊客相對稀少的百年古鎮:召稼樓。



召稼樓位於上海閩行區的浦江鎮,它有著五百年的曆史。

古詩:十裏曉煙破,數聲召稼鍾。詩中的召稼,指的就是古代的上海墾荒中心:召稼樓。

召稼樓文化是上海農耕文化的起源,召稼樓在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它興旺於明朝嘉靖至萬曆年間。

明代工部侍郎談倫為激勵鄉鄰不誤農時,勤耕細作,多產豐收,特命長子談田在朋壽園東首建造了一座鍾樓。從此,每日清晨鳴鍾不止,逢天氣變化時也鳴鍾告知。鍾樓題名召稼樓,以示重農禮耕。這一帶,就此人勤地豐,人們將此喚作“召稼樓”。

召稼樓是匯流黃浦江和吳淞江的明代水利家葉宗行的故裏。據上海誌記載, 葉宗行的最大功績是疏浚範家浜,將其匯並吳淞江,再接通上海浦,使江浦得以合流。有黃浦江才有今天的大上海,葉宗行功莫大焉。

另外,上海之根——城隍廟內供奉的城隍老爺秦裕伯,他的故裏也是召稼樓。



禮耕橋是召稼樓的名橋,橋名起得真好,既有儒家文化的禮字,又有農家本色的辛勤耕作。



為這雅致和樸實相結合的橋名,再給橋來一張全景照。



召稼樓在當今的商品社會,鎮上也是小店林立。我們到的早,小鎮一派寧靜詳和,隻有我們在街上閑逛。





到了午飯的時間,我們很幸運地找到了一家農家飯店二樓的小包間。坐定後,我從二樓往下照了幾張小鎮的美景:小橋,流水,小船,楊柳和人家。這是江南小鎮特有的景色,它如水墨畫般的淡雅,卻又有靈動的生活,這種寧靜從容的畫麵讓人心動和牽掛。
 






很多年前,我實習地方的門口,有個公車站,車進站時,女售票員總會尖著嗓子大叫:終點站“楊柳青青”。這美麗的地名對我充滿著誘惑。有一天,我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坐上了這班公車。到了終點站,我大失所望:既沒有楊柳青青,也沒有小橋流水,隻有城鄉結合處的髒亂差。

在召稼樓,我倒看到了大片的楊柳青青。





謝謝閱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生活是本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純梅' 的評論 : 在上海閔行區,我是我弟開車帶我去的。
如從上海市中心區,有地鐵換bus.
我給你找了google map,可以看下大致方位。
https://maps.google.com/maps?output=classic&dg=brw
純梅 回複 悄悄話 請問這個地方,在上海的哪裏?我要去看看,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