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的賢妻劉岩鳳
1
在我和王繼業老師接觸中,有一次他不經意間說,我老伴不僅是賢妻良母,而且還是一個好媳婦,一個善婆婆。聽他這麽一講,我心裏不免一驚:難道現在還有這樣的女人?!因為在我的有限的生活經驗裏,我隻見過我母親和我嶽母那樣一心為兒女,一心為丈夫而活的女性,但她們畢竟是在舊社會長大而又沒有文化的一代;而在建國以後長大,並且多少有些文化的女性中,能夠在結婚以後不僅是賢妻良母,而且還能夠搞好婆媳關係,兒子結婚以後又能做到婆媳關係融洽,難道還有這樣的女人?
王老師的話,讓我腦子裏浮現出他老伴的樣子:那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傍晚,太陽還掛在西天,社區一些華裔老人晚飯後,在住地附近的森林和湖邊小路散步,那次迎麵走來的王老師身旁有一位中等身材的女性,走近他介紹說,這是他的老伴。隻見這位女性看起來還不顯老,身體也不錯,心想她姑娘時期在小縣城,身材和相貌應該算是出眾,現在已經當了婆婆和奶奶的人,沒有化妝,自然明顯看出青春已逝的痕跡。
王老師的老伴名叫劉岩鳳,她站在老伴身旁隻聽老伴和大家交談,一句話不講,別人和她搭話,她常常是笑一笑,回答也很簡潔,看起來似乎還有點羞澀。劉岩鳳除了陪老伴散步,她從不到公園打拳跳舞;更不像許多老年婦女,喜歡交朋友,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有時還約起打麻將。王繼業說,她喜歡在家裏做家務,帶孫女和孫子,空閑時間看看電視。
我想,劉岩鳳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人?王繼業為什麽對他妻子評價那麽高?我懷著一點好奇心問他,能不能詳細介紹一下你的老伴?由於我已經先後寫過《發光發熱度晚年》及《王老師和他的洋弟子》兩篇文稿發表在《大中報》上,介紹王繼業熱心教太極拳的情況,所以,他很高興我對他老伴的關注,並約定時間,向我詳細講述了他老伴劉岩鳳的經曆。
2
王老師告訴我,他老伴劉岩鳳是1952年出生在東北農村,家鄉在遼寧新金縣(現普蘭市)安波鎮一個叫米屯村的地方。那時候,由於毛澤東認為人多可以辦大事,批判了北大校長馬寅初的人口論,許多家庭都是多子女。劉岩鳳家有6個兄弟姐妹,她是家裏的老大,她下麵有4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他父親是鄉供銷社主任,能拿工資;母親和她及弟弟妹妹們都是農村戶口。她在家鄉上過小學,在校成績好,表現好,胳臂上帶三道杠——少先隊的大隊長。
可惜,小學畢業以後剛剛升入初中,就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書讀不成,隻好回家種地。由於兄弟姐妹中劉岩鳳的年齡最大,所以在家她成了主要勞動力,插秧打藥,樣樣農活都能幹,她還未成年,就能和男勞力一樣拿頭等工分。
不過,凡是在農村長大的人都知道,在農村臉朝黃土背朝天,起早貪黑,日曬雨淋,那份艱辛,對從學校回到家裏的未成年人來說,是很難習慣的。因此,對一個有理想和有追求的農村孩子來說,隻有通過讀書升學,大學畢業以後,才可以當國家幹部吃皇糧,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文化大革命停止高考,把這條路堵死 那麽千千萬萬農村有誌青年的出路在哪裏?在那個年代,除了當兵去部隊,或者通過招工進工廠以外,還有一條路就是進城打工,力爭在城市站住腳,爭取成為拿工資的國家職工。當時,這就是許多農村有誌青年的夢想,劉岩鳳就是其中一個。
劉岩鳳家鄉附近有個水果站,每年在收獲蘋果的季節,總是招收附近一些年輕人去打工,人們叫“季節工”。劉岩鳳從季節工幹起,由於聰明能幹表現好,不久就被選拔到工地食堂當炊事員,在食堂炒菜做飯蒸饅頭,她一學就會。工地負責人聽說她是初中生,能寫會算,人又踏實牢靠,就又選拔她當保管員。劉岩鳳在保管員的崗位上工作認真負責,一兩年以後,又由季節工變成“臨時工”。所謂“臨時工”,是指那些在企事業單位上班拿工資,但還不是正式職工,等有指標下來,就可以轉成正式職工。這對農村青年來說,能夠離開土地,月月拿工資,應該說是一個人生飛躍。
在臨時工的崗位上,劉岩鳳仍然表現突出,領導再次把她選拔到瓦房店,轉成國家正式職工。瓦房店當時已經是縣城,劉岩鳳由農村人口,變成了城裏人,每月能夠拿到35元固定工資,這又是一次人生飛躍。當時一個大學畢業生實習轉正以後的工資,也就50元出頭,所以,劉岩鳳成為一個吃皇糧拿工資的女孩,應該說是青春夢想實現了。從劉岩鳳的經曆中,我們看到,她不是像大陸許多年輕人,是通過有背景開後門或請客送禮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3
對一個年輕女孩來說,除了有一個正式工作以外,婚姻就成了她的人生又一件大事。王繼業說,劉岩鳳在家鄉聰明能幹,人又長得出眾,十七八歲以後,上門提親的人就不斷。劉岩鳳的父母非常喜歡這個大女兒,希望在身邊能夠經常看到她。所以,親朋好友介紹的對象,凡是離家比較近的,父母希望她在其中選一個。劉岩鳳能夠理解父母的心思,但她對自己的終身大事有自己的想法。
在東北農村和城鎮裏,男女談朋友叫“搞對象”。普遍流行的方式是男女青年相識以後,如果想使彼此的關係進一步發展,就要請人搭橋介紹,然後雙方父母相親,雙方父母都認可,兩個人的關係就可以進一步向前發展。劉岩鳳來到縣城以後,經人介紹以後,認識了王繼業。其實,劉岩鳳對王繼業早就有印象,因為王繼業在供銷係統宣傳隊演《白毛女》,劉岩鳳看了演出,對扮演楊白勞的王繼業印象很深。所以,兩個人相見以後,都互有好感,願意接觸。雙方接觸一段時間後,劉岩鳳就把自己經人介紹認識王繼業的事告訴父母,並找機會安排父母和王繼業見麵。
劉岩鳳的父母看到王繼業,隻見小夥子中等身材,相貌堂堂,衣著打扮簡樸,說話穩重有禮貌,是一個正兒八經的高中畢業生,而且多才多藝,有正式工作……父母對女兒自己選中的對象相當滿意。
當時王繼業的父親已經去世,他和母親一起住。心想,也應該安排劉岩鳳和自己的母親見一次麵。一次,王繼業請劉岩鳳到自己家去送自行車,王繼業的母親見一個長相和個頭都不錯的姑娘來家裏替兒子送自行車,就拉著劉岩鳳的手,請她進屋坐一坐,簡短的見麵和交談,母親對劉岩鳳的印象非常好。兒子回來後,她問王繼業,這是誰家的姑娘?身材長相都不錯,性格也好,你如果娶了這樣一個媳婦,我就滿意了,放心了……看來,交朋友和談戀愛都講緣分,王繼業和劉岩鳳的相識和結合,不僅雙方一見鍾情,而雙方父母也都滿意,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在雙方父母都滿意的情況下,兩個人開始談婚論嫁。王繼業對劉岩鳳說,我家母親生了七八個孩子,我是最小的一個,我的哥哥姐姐都已經結婚另過,我母親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我和你結婚,不能把我媽推到我的哥哥姐姐家去,不知你有沒有意見?劉岩鳳說,這還用說?誰家沒有老人?簡短的回答,可以看出劉岩鳳是個非常通情達理的姑娘。
4
劉岩鳳和王繼業於1974年結婚,第二年就生下他們的獨生子。王繼業說,在劉岩鳳懷孕5個月的時候,劉岩鳳所在的土雜公司發生過一次火情,那是在年節期間有人放鞭炮,把他們單位堆在院裏的草製品和木製品引燃。正在巡視倉庫的劉岩鳳發現火情以後,懷著身孕立即爬上起火的物品堆上,三把兩把就把著火的草製品扯下來,旁邊的人一擁而上,把火撲滅。看來,劉岩鳳在關鍵時刻不僅非常機智,而且還十分勇敢。為此,劉岩鳳被評為省供銷係統的先進工作者。
不過,在這裏我們重點不再描述她的工作表現,而是介紹劉岩鳳結婚後如何處理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幾乎是許多家庭生活中的難題,直到現在,許多華人家庭裏,婆媳關係相處比較和諧的也不多。但劉岩鳳進了王家門以後,和王繼業的母親相處就很好。道理在哪裏?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劉岩鳳把丈夫王繼業的媽,當成自己的媽。有人說,自己的媽從小到大有感情,自己的婆婆是半路認識的陌生人。的確如此,但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是很容易說服自己,並找到培養感情的路徑的。劉岩鳳從內心裏把丈夫的媽當成自己的媽,王繼業的母親也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她和兒媳相處,很快也感受到兒媳的善良和孝心。
舉例來說,劉岩鳳進了王家以後,盡管王繼業的母親已經69歲,但身體還好,在家務事上樣樣都能幹。但劉岩鳳並不像某些職業女性,把婆婆當保姆,讓婆婆做飯洗碗,家務全包,自己下班以後吃現成的,並且覺得理所應當。劉岩鳳不這樣,她認為婆婆畢竟已經年近古稀,一輩子生兒育女,不容易。現在自己進了王家門,應該讓婆婆享幾天福。所以,向陽的房間,讓婆婆住;婆婆的被褥她搶著拆洗,不讓婆婆動手。下班以後,做飯搞衛生,家務事樣樣搶著幹;而每逢婆婆過生日,劉岩鳳總是按婆婆的年齡包餃子,如70歲,就包70個餃子,讓婆婆高興……而王繼業的母親則想,兒媳婦上班很辛苦,家務最好自己幹。就這樣,兩個善良的女人成了婆媳,事事都為對方著想,這樣關係自然容易搞好。不僅如此,劉岩鳳在吃喝上,也能夠做到先人後己:有什麽好吃的東西,她都是先老人,後丈夫和孩子,最後才是自己。
還有,在縣城裏,每到冬天,大家都到浴室去洗澡。人們看到,每隔一兩個星期,就見劉岩鳳帶著婆婆去浴室。而且在洗澡時,她還幫助婆婆擦背洗頭。好多人都以為劉岩鳳是這位老人的親姑娘。一問,才知道她是老太太的兒媳婦。人們讚歎:王家的老太太真有福氣,找了這樣一個好媳婦!那時縣城沒有報紙,但人們口耳相傳,慢慢王家的兒媳就出名了。人們說,劉岩鳳在單位是先進工作者,在家裏是好媳婦,這樣的女人真是打著燈籠都難找。因此,在80年代,王繼業家在縣城瓦房店多次被評為“五好家庭”。
5
劉岩鳳進了王家以後,王繼業的母親有過兩次中風,而兩次中風發作,都趕上王繼業出差在外。
第一次是在吃飯時,劉岩鳳突然發現婆婆口眼歪斜,嘴裏吃的東西往外掉,說話也不清楚,她知道婆婆不對勁,馬上把婆婆安頓好,跑去請人來幫忙。那時小縣城自然沒有出租車之類交通工具,就用手推車把婆婆推到縣醫院,好在醫生很有經驗,一看就是中風,用口服安宮牛黃丸,很快控製住病情,連院都沒有住。回家以後,按醫生囑咐,劉岩鳳堅持每天給婆婆吃藥按摩,結果恢複很快。人們說,多虧及時發現,及時治療,護理又好,劉岩鳳的婆婆的中風才恢複那麽快。
第二次中風,也是發生在王繼業出差期間,這次病情比第一次嚴重,也是靠劉岩鳳及時請人幫助送醫院,然後給王繼業打電話,夫妻兩個人護理母親住院治療一段時間,出院以後按醫生囑咐,讓患者經常鍛煉,並堅持每天按摩。這些護理婆婆的任務,都由劉岩鳳來承擔,所以,王繼業的母親才沒有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王繼業對妻子說,這兩次我媽生病出事,全靠你在家及時處理,也全靠你幫她按摩照顧。你對我媽這麽好,我的哥哥、嫂嫂,還有我的姐姐、姐夫都稱讚你,說這樣好的媳婦難找。劉岩鳳說,你媽對我也不錯呀,我生孩子不到一個星期,你就出差到哈爾濱,坐月子還不是全靠你媽照顧?我上班,孩子全靠她帶,我們對她老人家難道不應該感恩孝敬嗎?另外,我媽幾次來縣城看病,走路有困難,不都是你背上背下,像親兒子一樣照顧?這就是說,婆媳之間或者夫妻之間的感情,都是靠互相努力,共同培養,才會開花結果,光靠單方麵的努力,收效就有限。
說起來,人一到八九十歲,平日身體再好,往往也要出現一些狀況。劉岩鳳的婆婆兩次中風以後,很快牙齒鬆動脫落,連蔬菜水果都難以咀嚼,為了讓婆婆能吃上水果,劉岩鳳就用一個瓢羹來刮蘋果泥,給婆婆吃。過了90歲以後,婆婆消化係統失調,常常大便解不出。她就千方百計給婆婆買藥,對症下藥;在夥食上,也盡量考慮做適合婆婆的飯菜。有一次,婆婆將近10天沒有解大便,劉岩鳳看婆婆實在難過,她就帶上塑料手套,用手去摳婆婆的大便,沒想到,摳出幹結的大便,積在肚子裏多天的糞便噴湧而出,劉岩鳳的臉上身上都被糞便汙染。講起來,這個場景有些不雅,但事實上,劉岩鳳這是一種解除婆婆痛苦,甚至是救命之舉。因為筆者在一篇描寫醫院生活的小說中,曾經看到一位老人,因農村護工離去,沒有人給他摳大便,兩三天後這個老人便死在病床上。可見,便秘對年邁老人來說,不及時解決,後果十分嚴重。
王繼業的母親94歲離開人世,劉岩鳳和婆婆相處25年。在25年裏,婆媳之間從沒有發生過爭吵慪氣,彼此總是在一種互相關心和互相尊重的融洽氣氛中生活。應該說,王繼業的母親晚年遇到劉岩鳳這樣一個好媳婦,是她的一種福分。
6
俗語講,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劉岩鳳送走自己的婆婆以後,沒幾年她自己也成了婆婆。
王繼業和劉岩鳳的兒子兒媳是2003年結婚,2004年就出國發展。這對年輕夫妻先是在加拿大讀書,後是到美國發展,又回到加拿大多倫多工作。他們把所生的女兒帶回國內,交給王繼業和劉岩鳳夫妻,由爺爺和奶奶撫養。4年後,兒子兒媳在美國又生了第二胎。這時,兒子兒媳已經在北美站住腳,王繼業夫妻就帶著4歲的孫女,到美國探親,照顧兒媳坐月子,幫助帶孩子。兒子兒媳從美國到加拿大,隨著兒子媳婦的工作的變動,王繼業夫妻也伴隨他們搬了幾次家。
劉岩鳳和年輕的兒媳相處,依然像當年照顧婆婆那樣全心全意,處處替兒媳著想。比如,兒媳婦不吃肉,每次包餃子,她總是另外給兒媳婦包一些素餡餃子。有一次,兒媳說餃子餡有點鹹,她立刻又重新和麵做餡,包一些餡裏少放鹽的餃子,重新煮來給兒媳吃。這在一般人看來,當長輩的如此遷就晚輩,的確有點過分。但劉岩鳳想,人心都是肉長的,家庭生活中的互相關愛,讓兒媳感到家庭的溫暖,自己辛苦一點無所謂。劉岩鳳用這種態度對待兒媳,婆媳之間的關係自然融洽。
講到這裏,劉岩鳳是怎樣一個女性,基本已經清楚。不過,有人可能產生這樣的印象,就是劉岩鳳在家庭生活中的確表現突出,在單位也是一個先進工作者,如此而已。所以,這裏還需要補充一筆,就是在90年代初,全國掀起一個經商大潮,劉岩鳳在王繼業支持下,也辦了留職停薪手續,自己租了一個門麵,開了一個她所熟悉的土雜商店,經營農村和城鎮老百姓一些家庭必需的用品,如掃把、炕席、鍋碗瓢盆等等,而且還雇了三四個人做幫手,幹了七八年,賺了一些錢。要不然,為在大連讀書的兒子買房,兒子兒媳辦出國辦手續交中介費,買機票等等,光憑她和王繼業的工資,肯定不行。可見,劉岩鳳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下海經商也能幹得很有成績。從她的經曆中,我們不難看出她的確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女性,令人佩服!
寫到這裏,文章應該結束。但在和王繼業交談中,他說,他應該是1966年參加高考,當時心懷將來當工程師,甚至當科學家的夢想。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文化大革命爆發以後大學停止招生,他隻好下鄉當知青。好容易1973年有一次大學招生考試機會,他報名參加,結果又出現了所謂“白卷英雄”張鐵生事件,所有考試成績作廢,自己的夢想徹底破滅。他說,一氣之下,他把中學課本和課堂筆記一把火燒掉。然而,在心灰意冷中,沒想到找到劉岩鳳這樣一個好妻子,一輩子過得也算可以,他說很知足。
的確,人一輩子總會有得有失,不可能一帆風順。對王繼業來說,由於文革的影響,在人生路上他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由於沒有大專文憑,仕途也受到影響;年輕時期的雄心壯誌無法實現,這的確是一種遺憾。但他能夠找到劉岩鳳這樣的好妻子,也算是一種幸運。因為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學曆再高,官再大,錢再多,如果家庭不和諧,夫妻感情不好,婆媳之間不和,兒女不孝,那麽家庭的幸福就會蒙上陰影。因此,追求家庭的幸福美滿,是人生不能忽視的,有時甚至比追求金錢和權力更重要。
(該文在《大中報》和網上發表時,題為《一個打著燈籠難找的女人》,現略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