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鳴

自己的經曆和自己的紀實性作品,也有社會評論。
個人資料
潘文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移民生活(7)一對教授夫妻的晚年

(2023-04-29 13:42:50) 下一個

                                                一對教授夫妻的晚年。

1

     到了多倫多,天氣漸暖,兒子考慮我在這裏人生地不熟,怕我孤獨,一方麵從超市拿一些中文報刊雜誌給我瀏覽,另一方麵則介紹我和住在附近的聶老師和吳老師夫妻相識。

      兒子說,聶老師和吳老師都是某工大的退休副教授,可能和你談得來。首次和這對老夫妻見麵,是在路口,兒子見他們夫妻走過來,就帶我迎上去,指著一位老漢說,這是聶老師,又指著一位身體稍胖的老太太說,這是吳老師。兩位老師個子都不高,而且都沒有大學老師的氣質,男的像個熱情的農村老漢,滿臉皺紋帶著笑容;女的則神情凝重,但眼神溫和,像個農村大隊婦女主任。夫妻二人每天早晨都出來散步,途徑我們家門口。兒子做了相互介紹,然後約定每天早晨起來我和他們兩老一起行動。

    隻要天氣好,我們三個老人都準時一道散步。這裏雖然是多倫多近郊,但整個社區沒有高層建築,都是兩層或三層的小洋樓,遠遠看去,就像河北的農村。馬路上的車輛和行人也相當稀少,也像鄉下一樣寧靜,真所謂“這裏黎明靜悄悄”。

     我們三個背著朝陽,沿馬路旁的人行道向西,走到湖邊再向南,然後左邊是一大片原始森林,沿著森林旁邊的人行道走到頭,見到一條東西向的馬路,這是一條主幹道,來往車輛比較多,再返回來。一路上空氣清新,偶爾碰到一兩個人,也是出來散步的華人,沒有任何車輛,完全是一種人煙稀少的鄉野景象。

    沿途我和聶老師邊走邊聊,吳老師在一旁傾聽,偶爾也插進來講兩句。就這樣,我們彼此很快就互相熟悉了。

2

     聶吳二位的老家在哈爾濱北邊某縣,同年出生,中學是同班同學,由於聶是後母,所以他經常到吳家去做功課。高中畢業,聶考入某工大的燃氣工程專業;吳則考進東北某工學院,學的是土木工程。兩個人畢業後,聶留校任教;吳則進入一家水利工程研究機構。兩個人在中學時期就互有好感,所以,走出校門,通過書信來往,兩個人確定了戀愛關係,上世紀60年代初,兩個有情人結成眷屬,到後來,吳老師也調入某工大任教,結束了夫妻分居。

    談起來,吳老師感到自豪的是,她曾經參加東北一個水庫工程建設,擔任設計和施工的重任,為東北人民做了一件好事。而聶老師則講,他教的學生遍布全國各省,而且不少人當了地方官。夫妻回國探親,在全國周遊,都有當地當官的學生接待……總之,兩個老人對以往都有成就感。

     聶吳夫妻雖然衣著樸實,樣貌像農村人,但二位在退休以後,卻幹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城市建設大發展,他們教的畢業生中有人成了市政建設的主管,在當官學生的勸說和支持下,兩個人辦起一個燃氣工程公司,由吳老師任經理,聶老師當助理,夫妻兩個為全市的燃氣工程建設日夜操勞,同時也很快成為一般高校退休教師難以企及的富翁。

    有了錢,大兒子要出國深造。本來大兒子已經是市醫院的一個小有名氣的兒科大夫,要去日本攻讀博士學位,父母覺得這是好事,應該在經濟上全力支持。但到了日本,他的學業進展並不順利,最後沒有拿到博士學位,便回國到大連改行辦楓葉學校,教授英語,專門培養出國人才。二老在他創業初期,出錢給他蓋了一棟房子。

     二老的三兒在中學時期比較貪玩,夏天喜歡逃課去鬆花江遊泳,高中畢業他也要到日本留學。出乎二老意外的是,三兒在日本學業一帆風順,最後還拿到博士學位,並進入日本的一家環保部門任職,而且還和一個日本姑娘結為夫妻。於是,聶吳二老也出資幫助三兒在日本買房,讓年輕夫妻有個安身之處。

     他們的女兒在三個子女中排行老二,東北某林學院研究生畢業生。結婚後,女婿是個有追求的青年,為了移民,曾經隻身到北京住地下室,參加新東方的英語培訓,結業後,女兒女婿便移民到多倫多。

    聶吳二老對女兒女婿也同樣在經濟上大力支持,把人民幣換成加元,幫助女兒女婿在多倫多買房站住腳。女兒女婿來到多倫多以後,女兒很快懷孕生產,聶吳二位隻好委托親屬經營自己的公司,又來到多倫多幫助女兒女婿帶小孩,做家務,期間女兒女婿為他們辦了親屬團聚移民申請,獲準後,兩老把燃氣工程公司移交給侄兒經營,雙雙移民來到多倫多,全力支持女兒女婿創業。

3

     談到女兒女婿的創業情況,二老說,女婿來到多倫多以後,找到一份計算機軟件開發工作。由於女兒學的是林業,所學專業在市內很難找到相應的工作,便自主創業租房辦了一家小超市。早晨開車到自己辦的超市,一幹就是八九個小時,午飯一個人把帶的飯菜用微波爐熱熱,午飯後也不能休息,工作很辛苦,幾乎沒有節假日。提到雇人,二老說,這裏的人工很貴,按小時收費,本來利潤薄,加上房租,請不起。所以,女婿下班後或節假日,還要幫助妻子經營,進貨是到大型超市購買打折商品,然後運到小超市按正常價格出售。

     聶吳二老說,因為女兒所辦超市在一個貧民較多的社區,有兩個黑人青年,看到超市往往隻有一個華裔年輕女子上班,便動了搶劫念頭,雖然隻把收銀台的幾百現金搶走,但兩個劫匪的凶神惡刹樣子和明晃晃的短刀,卻給女兒的心裏留下揮之不去的恐怖陰影。所以,女兒女婿最終把小超市出讓,買了第二套房,搞民宿。

     聶吳二老來到多倫多,不僅在經濟上大力支持女兒女婿,而且還承擔了帶孩子做飯等全部家務。二老從小家境都不富裕,都能吃苦,二老初到女兒女婿家,除了帶外孫搞家務,還攬了一份送報刊雜誌的工作,就是每天早晨推著小車,把上百份英文報刊雜誌送到訂戶家門口,每月有點收入。另外,還幫助一些華裔鄰居帶孩子,因為這裏小學和幼兒園的教師是每天下午4點下班,而一般上班的家長則是5點下班,將近6點到家。在46點期間,孩子需要有人照管,聶老師夫妻就為一些華裔鄰居去學校或幼兒園接孩子,帶到家裏幫忙照看,有的家長還請吳老師給孩子上中文課。此外,聶老師除了負責為全家做飯做菜,還負責修整後院。他們居住的獨立洋房有三層,後院有半個籃球場大小一塊地方,西人一般是種樹,養花,華人則往往用一半鋪上地磚,擺上桌椅,夏天飯後乘涼休閑;另一半開辟出來種菜。聶老師就像一個勤儉持家的老農,業餘時間,都用在修整後院和種菜澆水施肥上,所以,兩老一直忙忙碌碌,日子過得十分充實。

4

     本來聶吳二老和女兒女婿,加上外孫,五口人的日子過得很平靜,沒想到親家和親家母來了以後,老人之間卻產生了矛盾,鬧起來不愉快。

     事情大概是這樣:聶吳在國內辦燃氣公司,曾經約請退休的親家參加承包工程,由於在施工中偷工減料,吳老師和親家鬧過不愉快。她說,燃氣工程要求確保安全,一旦發生爆炸事故,人命關天,所以,工程質量一點都不能馬虎,出了問題責任都在我身上。你是我親戚,我也不能讓你打馬虎眼……。另一個是,聶吳的親家和親家母也辦了移民,來到多倫多以後,看到聶吳由樓上搬到一樓去住,單獨開火,把為女婿女兒做飯的任務交給他們兩老,心中覺得不爽,加上原來在國內辦公司產生的不愉快,自然難以和睦相處。

       聶吳二老的親家我見過一麵,那是一天早晨,我去聶吳二老的門口等他們出來一起散步,聶吳二老家住在通往後院的一個門內,那天隻見車庫門前站著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嘴裏叼一顆香煙,手上牽著一條寵物狗,他見我站在門口張望後院那扇門,就用雙目直直地注視著我,那樣子就像警察在看小偷。我當時心想,他為什麽用這樣不友善的眼光人看?這無論是在國內或國外,都是一種不文明和不禮貌的行為。路上聽聶吳二老說,這位抽煙遛狗的男人就是他們的親家,退休前是一家大型國企的車間主任,管理上百的工人。原來如此。

     聶吳二位的親家母我也見過。那是在社區公園,我看見一位身材和長相都不錯的婦女,樣子有五十歲左右,講一口東北話。在交談中得知,她就是聶吳的親家母。我和她一起從公園回家,路上彼此交談,我說,你兒子長得高大帥氣,既聰明又能幹,我親眼看他鋪室內地板和地磚,水工電工也能搞,真是多才多藝!她聽了很開心,說她有三個子女,一個在國外,兩個在國內。國內的女兒在市政府是個處長,另一個國內的兒子在西安某高校是博導,個個都有出息。又說,兒子給他們兩老辦了移民,到這一看,像鄉下一樣,幹啥都不方便,哪有在國內好?她又說,退休後,他們夫妻可以在哈爾濱住,也可以到秦皇島和北戴河那塊住,他們那裏也有房,住在國內比這裏強得多。

     後來在社區公園又遇到她,她知道我每天和聶吳二老一起散步,就說吳像個地主婆,啥活都不幹,都是男人幹。又說,聽說他們夫妻要來,馬上就把一樓搞個灶台,搬到一樓去住,把做飯做菜伺候兒子兒媳的事,讓我們夫妻幹……

     總之,兩親家住在一起,加上過去的恩怨,彼此自然不會愉快。所以,聶吳的親家和親家母不久就放棄了楓葉卡,回國去度晚年。

5

聶老師的親家母憑女人的直覺,對聶吳夫妻之間關係的觀察,基本符合實際。就是說,聶老師在家庭生活中,任務就是做飯做菜和幹體力活,真正當家作主的是妻子吳老師。

      有一次,聶老師讓我去當證人,證明他往家裏拿的兩塊木料是從建築廢料中撿來的,而不是從建築工地拿的有用木料。我跟聶老師到了他家,見了吳老師正在看電視連續劇,我問可以打擾一下嗎?吳老師按下暫停鍵,扭過頭看著我,我說聶老師拿的兩塊木板是我們家門口房開商放的廢料,這一點我可以證明。吳老師聽了笑了,說咱們來到加拿大,不能幹讓人家瞧不起的事,你說對不對?我說,你放心,聶老師不會隨便拿人家有用的東西。從這件小事來看,吳老師的確是他們的一家之主,聶老師在她麵前就像一個聽話的孩子。和二老接觸多了,我了解到,他們家的一些重大問題的決策,基本上是由吳老師來拍板決定。比如,二老已經拿到加拿大的老年金,國內的工資和存款就委托一位朋友的兒子在管理,這個朋友的兒子是一家分支小銀行的行長,若幹年理財的結果,竟然少了30多萬。在日本的三兒回國處理這個問題,準備請律師打官司,聶老師也支持,但吳老師考慮國內的司法環境比較複雜,打官司需要耗費很大精力,官司打贏了,把朋友的兒子判刑,這種打擊對作為多年朋友的兩個老人來說,難以承受。所以,考慮再三,她決定不起訴,說舍財免災。從這件事的處理,可以看出她對錢財看得很開,而對朋友之情看得更重。不過,在國內辦燃氣公司時,她不顧親情關係,堅持保證工程質量,得罪了親家夫妻,又說明她在重大問題上是有原則的。因此,我對吳老師很是敬重。

     不幸的是,在她年過80歲以後,心髒出了問題,而且牽涉到肺部,住院動了心髒手術以後,健康狀況越來越差,上下樓都很困難,不久就離開人世。生前大兒子和二老很少聯係,因為在他幼年曾經被父母打過,心裏有陰影;但吳老師和日本的三兒感情要深些,每周她都按約定的時間和他視頻通話。

     聶老師對兒女情不太在意,他每天的心思是做飯做菜,收拾房前屋後,沒事遛遛狗。偶爾打開電腦上網看看新聞,對天下事隨便了解一下。年過八旬,他開始是聽力下降,接電話都難以聽清對方的講話;後來出現記憶衰退症狀,從家裏出去,有時找自己的家很困難,去年夏天,發現他晚上出去沒有回來,女兒女婿十分焦急,動員鄰居朋友幫助尋找,最後報警,警察局出動多輛警車和直升飛機,最後在超市附近找到他。從此女兒和女婿知道他患了老年癡呆症,不敢再讓他一個人單獨行動……

     看來,人到暮年,麵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大的兩個問題是病和死。哲學家海德格爾認為,人是向死而生。也就是說,人生的最終目標都是死亡,誰也無法逃脫。七八年前,聶老師說,他家對麵一個華裔老人,在午睡中離開人世。他表示十分惋惜,但我對他說,這位華裔老人值得羨慕,因為他沒有經曆疾病痛苦的折磨,眨眼之間不知不覺中離開人世,這種福氣我們求之難得。

2023/4/2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您的孩子都很孝順,您教育的好啊。倒過去我找出您的這個係列,一篇篇讀下來,很感動。。。
要做手腳滴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博主寫好文,很有可讀性。有個疑問,聶吳兩老人在國內有企業有收入是退休教師中難以企及的富翁,為什麽還要靠送報看孩子搞些收入?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故事寫得有趣。我嶽母今年 八十三,兩年前得了中風。現在走路需要walker. 這兩年真把我們累得夠嗆。
簡單一點好 回複 悄悄話 老了該怎麽辦是每個人都麵臨的問題。謝謝分享。
Firefox01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