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關於此文的通信
老潘:
《一個女大學生的沉淪》一文我看了,如果是通過一個女大學生的遭遇揭露這個社會,很好。但此文雖對此女有一些同情,但更多的是怒其不爭,甚而有道德審判的氣息。文章題目的“沉淪”便有貶意。我對此女深為同情,她家境優裕,家庭教育應較好,學業優秀,有一定才華,能考入中戲,人又長得漂亮,很有些先天的資本,是家裏的公主,社會上群星所捧之月。但她按自己願意的方式生活,被““正統”社會和主流觀念視為另類,被流放,被歧視,被拋棄。她舉目無親,求助無門,隻能采取順乎環境和形勢的方式生活。這不是她的錯,是逼出來的。我們不能用常人的是非價值標準來評說。叫花子和白求恩雷鋒是兩個世界的人,是非價值觀相差十萬八千裏。
我的建議是對各種人生方式,采取理解寬容的態度,最好能設身處地地換位想想,這樣行文可能更能打動人,更有風格。
楊文華 2014-2-7
給楊文華先生的回信
文華:你好!
謝謝你寫的讀後感。標題中的“沉淪”在詞典中的解釋是“陷入罪惡的,痛苦的境界”,的確是有一定貶義。根據你的意見,我要再加斟酌,看是否選擇一個更貼切的題目。
另外,在西方古典悲劇理論中,根據造成悲劇的原因,分為社會悲劇,性格悲劇和命運悲劇。在我寫的徐婉麗不幸遭遇中,有社會原因,比如畢業分配中的懲罰因素,但在她的整個人生路上,我同意法國人薩特的觀點,即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徐婉麗雖然本質上是個善良的女性,但她對男人的花言巧語和糖衣炮彈,卻沒有防禦能力;對使自己心動的男人(如文中的譚小弟)缺乏警惕;其次是她缺乏吃苦精神,迷戀吃喝玩樂(自然,這是人性難以避免的弱點);在業務上缺乏上進心……作為一個漂亮女人,以上這些思想和性格的弱點可以理解,但生活無情,這些因素卻導致她一步一步走向不幸的深淵。
但是,我也有兩點疑惑:一,在1959年的中戲戲文係招生時,在上千考生中,她能考中,是什麽原因?莫非她當時的條件的確不錯?或是中戲的寬鬆環境改變了她入學前的奮鬥精神?二,她的詐騙罪是否成立?也許她沒有詐騙的故意,她僅僅是輕信了那位“小弟”的謊言?在做生意中,供貨不及時?不過,作為報社職工,把記者證借給那位“小弟”進行塗改,這個錯誤的性質也十分嚴重。
總之,條件所限,在材料搜集和挖掘上,尚有不足之處。
還有,由於自己深受俄羅斯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影響,對現實主義文學藝術情有獨鍾,對脫離現實生活的胡編亂造,以及對那種掩蓋現實真相的所謂浪漫主義作品,統統不感興趣,所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自然而然走上紀實文學之路。在這條路上,不僅要關注人生,而且要考慮如何把真人真事寫得真實感人,如何讓讀者喜歡,而且還能夠引人深思。心想,如果能夠達到劉賓雁的報告文學那種水平,自己就滿足了。
最後,感謝你能把我這篇文字讀下去,讀了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真實感受,希望今後我們多交流。
潘文鳴 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