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鳴

自己的經曆和自己的紀實性作品,也有社會評論。
個人資料
潘文鳴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六四後 的清查運動(16)

(2013-11-13 07:59:49) 下一個

                        彭大明談目前形勢和中國的命運

    

         中國知識分子自古以來就有憂國憂民的傳統,彭大明的專業雖然是俄蘇文學研究,但他對中國目前的形勢和發展方向,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他的分析和看法已經完全擺脫了官方所宣傳的意識形態的影響,說明毛澤東去世以後,中國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在逐漸形成。

       彭大明早晨來訪。(關於彭大明一家的情況見博文《理想與信念的破滅》第4節)彭大明帶給我兩本刊物和一本書。並告訴我,晚報的羅大賢和電視台的馬剛已經被捕入獄。

這個消息我在上周末已經聽到了。對羅大賢我比較熟,他八十年代畢業於師大中文係,個子不高,很有才氣,讀大學期間就在報刊雜誌上有詩作發表。聽人講,八十年代初,羅大賢還在師大讀書的時候,有人在學生食黨的菜裏吃出蟑螂和老鼠屎,同學們非常氣憤,反映給校方,校領導遲遲不解決,引發了學生的罷課和遊行。羅大賢當時就曾經積極參加了這次學潮。畢業後分到晚報,他是第四版的采編,幹了一段時間,詩人的天性,再加上青春的激情,使他覺得老在城市裏跑來跑去,要麽坐在辦公室裏,在稿紙上塗塗抹抹,實在沒多大意思。於是,他找到報社領導,說為了深入實際,開闊自己的生活視野,他要求去中越邊境的老山前線采訪。領導考慮一番,經和上級有關部門請示,批準了他的申請,羅大賢便千裏迢迢,奔赴老山前線。在那裏,他寫了一些很有份量的通訊報導,發表在報刊上,給同行和讀者都留下很深的印象。在當時,不少年輕大學畢業生一走上工作崗位,要麽熱衷於拉關係,想在官場混個一官半職;要麽在捧上鐵飯碗以後,一心想建立個人的小家庭,考慮的是職稱、分房,以及如何找錢等等。羅大賢與這些同學相比,就顯得更雄心勃勃,更有事業心和使命感。六四後,之所以抓他,據說他不僅積極參加遊行示威,並且參加了新聞界上街遊行的組織活動。

對於馬剛,我不太熟悉,也從未與他見過麵。但是,聽說他也是電視台很有創新精神的年輕人,他策劃和編輯的“曆史上的今天”專欄,在省電視台已經播放很長時間,不少人看了,都認為這個節目做得很有特色,也很吸引人。那時,由於他的名字幾乎每天都在電視屏幕上出現,所以,常看“曆史上的今天”的觀眾,對他的名字相當熟。還聽說,他播音也不錯,隻是形象差些,沒能在電視上露麵。至於他為什麽被抓,據說他的罪狀是:六四以後把收錄機提到單位,當眾播放美國之音關於六四事件真相報道的錄音,目的是讓更多的人知道北京的六四事件的真相。

我說:“羅大賢和馬剛都是很有事業心,又有正義感的新聞工作者。”

“是嗬,”彭大明說,“從五十年代開始,遭整的都是這種人。”

“有人說,這種搞法從延安時期就開始了……”

“是啊,當年王實味、丁玲、艾青、蕭軍等人,無非是講了點真話……”

沉默了一會兒,我問:“聽說單位曾經想保馬剛,要求由本單位自己處理?”

彭大明說,哪個單位要保,都保不了。內部人講,公安部門現在抓人,根本不要主管部門批準,他們直接受公安部和國家安全部的指揮。最近,不知你聽說沒有,公安部門已經把所有拍攝的遊行、集會、演說的錄相進行翻錄,對被錄下來的人逐個進行審查。有不少被錄下來的人,公安部門弄不清楚這些人的身份,就發通知,要求一些單位的領導人去辨認,一旦辨認出來,還要求單位領導提供這些人的材料……

我說,這次提出“除惡務盡”,看來決心要把參加學潮的骨幹全部一網打盡。這不是又回到毛澤東時代?

彭大明說,不過也好,給當代青年上一堂血淋淋的政治課,讓他們認識共產黨是何等殘暴,何等厲害,何等無恥!文化大革命中出生的一代,現在十七八歲,或者二十多歲,他們不知道當年毛澤東時代是如何整人,也不知道什麽叫封建法西斯,什麽叫恐怖統治,這次一搞秋後算賬,讓他們親身體驗一下,這對他們也有好處。特別是那些被抓的人,讓他們坐坐牢、嚐嚐鐵窗之苦,這樣,他們就可以更清醒一些,可以丟掉幻想,認清現實了。

談到這裏,我想到他的兒子彭曉軍,他從高中時期就參加過競選學生會主席,一直有從政的興趣。他現正在四川大學讀書,六四後曾回家避難(見614日《彭家三口談八九學潮和六四事件》一文),便問:

“估計曉軍這次思想變化也很大吧?”

他說,曉軍是官方學生會的副主席,預備黨員,學潮中,他處於被冷落的地位。所以,參加遊行示威時,隻好站在靠後的位子。不過,在遊行時,他親眼看見公安幹警用警棍和皮帶抽打頭幾排的學生。虧了他在後幾排,不然也是鼻青臉腫,弄不好有可能把眼睛打瞎。馬路兩旁圍觀的成都市民,看到公安武警打學生,忍無可忍,才湧上去和這些公安武警對打。那些公安武警打市民更凶狠,被打的市民一氣之下,有人就去燒派出所。派出所緊挨百貨商店,結果引起了商場大火……曉軍說,他看到有的市民搶過軍警的鋼盔帶上,和軍警對打。多虧四川省委書記楊汝岱沒下令開槍,不然也要死不少人。曉軍回家以後說,以前都是在書裏和電影裏才看見這種場麵,沒想到在成都大街上親眼看到這些驚心動魄的場麵。他說,他對中國的政治改革已經失去了信心。

彭大明停了一會兒,像自言自語似地說,現在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實際上已經完全係於鄧小平一個人的身上。鄧小平除掉了胡耀邦和趙紫陽,等於砍掉了推行改革的左臂右膀。那麽今後的改革事業依靠誰呢?他對李鵬是信不過的。李鵬是靠陳雲和鄧穎超這些老人推薦當的總理,李鵬是支持陳雲那套計劃經濟的,而且李鵬在國際國內威望極差。江澤民上來後,是不是就合鄧小平的心意?這也很難說。他在上海處理經濟導報的作法,說明他也是喜歡左的那一套。所以,鄧小平的下一拳打在誰身上,還是個未知數。江澤民會不會像華國鋒當年那樣,僅僅是個過渡人物?這也要拭目以待。

彭大明認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傳統根深蒂固,搞民主政治還不成熟。目前中國需要類似於沙皇彼得大帝或者像日本當年的明治天皇那樣的獨裁者,用強有力的鐵腕推行改革。毛澤東和鄧小平都算是具有領袖素質的人物,但是他們的見識不夠。特別是毛澤東,他對西方社會缺乏了解,滿腦子古裝書裏的帝王之術;鄧小平稍微要好些,他上台後,能夠到西方發達國家親自去走走,去看看,知道知識、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性,與毛澤東相比,這是他的可取之處,也是一種進步。但是,鄧小平畢竟也是從山溝裏用槍杆子打出來的,一到關鍵時刻,必然還是靠槍幹子解決問題。從鄧小平的思想來看,他感興趣的是經濟改革,對政治改革則是停留在口頭上,實際上,是堅決抱著一黨專政不放。

“那麽從江澤民的經曆和文化素質來看,應該比毛和鄧的現代意識要強些?”

彭大明說,從表麵來看,江澤民有大學文憑,五十年代去蘇聯呆過一年,在北京和上海都幹過,文化水平也比較高,治理大城市的經驗比華國鋒多,但江澤民與李鵬都對西方政治文化不了解,他們除了接受原來蘇聯共產黨那套影響以外,就是接受中國毛澤東時代那一套專製主義的統治經驗。所以,要把中國推向現代民主社會,華國鋒也好,江澤民和李鵬也好,都是辦不到的。簡單地講,他們都是在專製主義的政治土壤和文化土壤中長大,並且在這種體製下一步一步爬上去的。依靠他們來實現民主,等於是白日做夢。

不過,他又說,中國共產黨盡管現在不得人心,但是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個政治集團可以取而代之。中國所有的民主黨派也已經成為共產黨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方勵之提出的知識分子和大學生應該爭取入黨的策略,應該說是非常高明的。因為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中國知識分子,特別是到西方國家留過學的知識分子,總的來看,他們的文化素質和現代意識比工農要高得多和強得多。這些人一旦在共產黨內形成改革派,並且逐步占據黨內的統治地位,便可以大力推進中國的政治改革,加快中國的民主化進程。我認為,中國唯一的希望就在這裏。可是,正因為共產黨內的知識分子改革派對黨內的保守派威脅最大,所以,這次清查的重點就放在黨內改革派的骨幹身上。

我原以為,彭大明是個學者,主要精力都放在翻譯俄國文化論著上,放在研究書法、繪畫、撰寫評論文章這類學術文化活動上,通過這次交談,我才發現他不僅是個省內很有才氣的學者,而且還是一位有獨立思考精神,對社會政治有真知灼見的知識分子。

在我接觸的學人中,有一心撲在自己的專業學問上,不關心政治的;也有把做學問當敲門磚,一心想在共產黨內混個高官的;還有熱衷於沽名釣譽,不擇手段地爭名奪利的……與這些學者相比,彭大明應該說是真正憂國憂民的知識分子,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可惜,在我們社會裏,像彭大明這種有獨立思想和獨立人格,又關心國家前途和人民疾苦的知識分子太少了!

                                                                                     (198992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