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亞遊記 (5) 撒馬爾罕的明珠 -- 雷吉斯坦廣場

(2025-01-20 17:25:18) 下一個

撒馬爾罕最著名最熱鬧的景點,非市中心的雷吉斯坦廣場(Registan Square)莫屬了。環繞著廣場的,是三座波斯建築風格的伊斯蘭經學院(Madrasa),分別由不同的統治者在不同的年代建造。

左邊的這座由鐵木爾的孫子,著名天文學家兼帝國老大烏魯伯格建成於1420年代。

右邊這座名為獅子經院的建築應該算是三者中最有名的了。它結構複雜完整,有左右對稱的穹頂大殿外加雙宣禮塔。

不過它之所以出名,主要還是因為門楣上的以什色馬賽克拚出了在人臉形的太陽注視下,兩隻獅虎型猛禽追逐羚羊的裝飾主題。由於正統伊斯蘭教教義嚴禁偶像崇拜,一般建築上都不會出現動物或人形裝飾,甚至連廣泛出現的花草類主題,也都以寫意為主。所以在這座神學院建築上出現如此明目張膽地離經叛道的裝飾,大概可以歸入絕無僅有之類了。

之所以會如此,當然得益於撒馬爾罕遠離伊斯蘭教中心的地理位置所帶給它的相對自由度,同時也是它位處絲路十字路口,長期受多各種非伊斯蘭文化影響的結果。一般認為這個猛獸追逐獵物的畫麵,是比較典型的蒙古文化的主題。17世紀的撒馬爾罕統治者不惜冒離經叛道之大不諱而把它放在經院的大門上,充分體現了13世紀成吉思汗征服中亞後,這裏受蒙古汗國和以鐵木爾為代表的蒙古化突厥人統治的所帶來的強大而持久的影響。
正麵這座最晚,不過也是建成於17世紀後半葉了。圖中左邊那個巨大的穹頂,據說是蘇聯時期後加的,所以看上去不是很和諧。
不過從這張年代大約拍攝於1890-1910 年代間的舊照看,至少那時就有了這穹頂的巨大基座了。隻是後來在蘇聯時期給它封了個頂。
這座俗稱金色經院的建築,因為門前有高高的台階和金色裝飾,比其他兩座氣派,所以是拍婚禮的熱門場所。我們雖然沒在那兒呆多久,卻也蹭到了一幕,這對新人穿的應該是塔吉克族的民族服裝,與新疆的塔吉克服飾相似。
撒馬爾罕的居民以塔吉克族為主。組成今日中亞五斯坦國的主體民族裏,唯一說波斯語的就是塔吉克族。其他四個斯坦國(族):烏茲別克,哈薩克,土庫曼和吉爾吉斯,則都屬於突厥語係。
 
塔吉克族興起於9世紀阿拉伯帝國瓦解後的興起的薩曼王朝,那時的撒馬爾罕,是薩曼王朝的經濟中心。塔吉克人在以後的漫長歲月裏,受到紛至遝來的其他種族,從成吉思汗的蒙古,到鐵木爾的突厥化蒙古再到後來的烏茲別克及沙俄,的侵擾和統治,卻一直保持著自己的基本民族特色。我們到達撒馬爾罕的當天,剛好碰到了一群著塔吉克民族服裝的人們在廣場上載歌載舞,看了個小熱鬧。

雷吉斯坦廣場周邊的這些建築最初的功用都是伊斯蘭教的經學院,是供人學習經文的神聖的宗教場所。不過今天這裏卻已變成了單純的旅遊場所,白天有歌舞的人群,晚上則有大約三十分鍾的燈光秀,其間輕柔曼妙的伊斯蘭式音樂與五彩斑斕的燈光,把這裏變成了一個歡樂的大公園,完全沒有宗教場所的嚴肅氣氛。

需要說明的是廣場以柵欄與周邊隔開,必須買票才可以入內,而且外國人的票價比烏茲別克人要高許多,當然這是在烏茲別克其他地方也都很普遍的做法。正因為如此,通常廣場外納涼看燈光秀的熱鬧的人,比在廣場裏的人似乎要多不少。

我們到撒馬爾罕的當晚就跑到廣場外麵的平台上來看熱鬧。結果很快小領導便被本地的年輕人拉住了英文,大領導則被好幾撥烏茲別克本地的遊客捉去陪著拍合影。這是我們初次接觸到了烏茲別克人民喜歡與來訪者合影的習慣,並在以後的旅途中不斷體驗到他們的這種熱情。

我們是於六月中旬造訪撒馬爾罕的,白天太陽下這裏的氣溫應該在攝氏四五十度之間,灼熱得出不了門,因而大大壓縮了能夠拿來各處參觀的時間,留給雷吉斯坦的時間,自然也遠遠不夠。這裏貼幾張這幾個經學院的內外的浮光掠影:

這些聳立了多達六百年的建築,之所以能有現在這樣簇新的樣貌,主要還是因為烏茲別克在近百年前被新起的蘇維埃聯盟收入囊中後,陸陸續續不斷修複的結果。最後貼幾張它們修複前的模樣,以幫助我們超越今日為吸引遊客的眼球而營造的這種漂亮鮮豔的現代感,好好地體會一下這些文物本來更應該傳載的曆史的滄桑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