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亞遊記(9)鐵木爾的故鄉,莎赫裏莎巴茲

(2025-05-09 16:56:16) 下一個

離開撒馬爾罕後我們直奔她南邊車程兩小時處的Shakhrisabz,莎赫裏莎巴茲。莎城是鐵木爾的誕生地,有些那個時代的東西留下,也是個世遺。

撒馬爾罕南大門的標誌,最後回眸一瞥,告別這座滿荷著神秘而又令人激動的曆史故事的地方。在此呆了兩天,卻在寫了五篇遊記後仍然感到意猶未盡。希望以後還有機會來作深度遊。

這是我們雇的車,一輛韓國現代牌的SUV,背景是莎赫裏莎巴茲新修好的古城牆

這位是我們的魅力司機師傅,長著雙夢一般迷人的灰綠色眼睛

從撒市去往莎市,其實就是個翻越這座大山的旅程。當年玄奘便是沿著這條道從康國/撒馬爾罕出來,先到莎赫裏莎巴茲,也就是唐代昭武九姓之一的史國打了個尖,然後再逶迤南下,渡過阿姆河,經今日之阿富汗巴基斯坦,最終到達印度,取回真經的。

正欣賞著這唐僧也看到過的美景,司機忽然嘣出幾句俄文,女兒翻譯說,這附近有個石洞,要不要停下看看。我們自然恭敬不如從命,就在路邊下了車。一抬頭,先看到下麵這電影招貼:

貌似是部1971年把這兒當外景地的德國片?

再往上走幾步,映入眼簾的是幾塊怪石

來玩的人不少,多為本地人,目測我們是僅有的“老外”

翻過山去,遠遠看到的那一帶雪頂,正是天山山脈的最西端,也是它的“終點”。天山山脈的“起點”,也是它的最東端,是吐魯番和烏魯木齊背枕著的北天山。然後它一路逶迤西南行,經過喀什等名城,再又穿越了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跨越了2500公裏的距離,最後止步於此。

遠處西天山陰影裏的那片廣袤平地,就是我們的目的地Shakhrisabz。前麵提到這裏唐代叫作史國,後來把大唐折騰慘了的“安史之亂”中的“史”,大名史思明的,據說就是從這兒移民去了中土的粟特人的後代。

山道曲折,很多地方還有點兒陡峭。當年鐵木爾出師未捷死在了前去征討大明的路上後,本來是要把他的靈柩沿著估計比圖中的柏油路要差些的路,運過這座山然後歸葬山下的故裏的。奈何時值隆冬,大雪封山不可通行。隻好把他就地安葬在了撒馬爾罕,引出後來的許多故事。詳見前文: 中亞遊記(6)

 

 

莎城最大的看點非鐵木爾的夏宮,白宮(Ak-Saray Palace)莫屬。這是座造了20多年,在鐵木爾死前一年才造好的宮殿。雖基本已毀,但其雄偉氣勢還是相當驚人的。

這是鐵木爾白宮的北門遺跡,殘高38米,以走過的遊人作參照,足以看出它的巍峨。

然而這隻是殘高而已,原來幾乎是現在的一倍!麵對著這畫麵,腦補一下往上再加一倍的高度,是啥感覺?

倘若腦補不出個名堂,則可以把腦袋仰到脖子發酸的角度,去迎接從殘垣頂上灑下來的正午陽光

 

我一直很好奇這白宮被毀壞前的模樣,但是網上搜了搜,隻找到了這麽張想象圖,似乎幫助不大:

好在把穀歌地圖放大了,還能夠看出些眉目。圖中那紅箭頭之所在,正是上麵的城門遺存。從上往下,由綠化帶裝飾的各點則是這遺址公園的範圍。2000年這裏被定為世遺時,除卻鐵木爾時代的遺跡外,都是莎城老城的寬窄巷子與許多世紀以來自然形成的民居。後來獨裁的政府大手一揮,把老城全扒了,代之以公園綠地,完全毀壞了這裏的文化生態,非常令人遺憾。世遺組織也因之而威脅要把它從世遺名單中除去。

我們從公園左上角處買票進園,步行至上述白宮殘門處看了看。實在吃不消午間的毒日頭的灼烤,便雇了輛在附近拉客的高爾夫車,任由司機兼導遊開著我們沿著公園的中軸線一路往南,四處參觀。
 
這是停下的第一個點,鐵木爾雕像。前文說過,從文化和種族傳承來看,鐵木爾其實與今天的烏茲別克族關係不大。但因為他是曆史上出生於今日烏茲別克境內的最偉大的人物,35年前烏茲別克從前蘇聯獨立出來後亟需一個能夠把一百多個民族攏在一起的民族魂,就很自然地把他推上了神壇。這個鐵木爾立像,與撒馬爾罕的座像及塔什幹的騎像三足鼎立,號稱是烏茲別克的當代名勝,據說本地的年輕人結婚,都要到這兒來拍婚慶照。
 
沿著主幹道繼續往南開,可見公園確實幹淨整潔,兩邊的傳統建築,包括巴紮和驛站,都修飾一新,旅遊的氣味重了些,曆史感則是完全消失了的。
驛站
巴紮
土耳其浴室外的回廊
 
不過半道上導遊帶我們進了座偏院,讓我們體會到了些煙火氣。

進院門撲麵就是棵大樹,據說乃鐵木爾的老師手植,如屬實,則該有小六百年曆史了(看著似乎沒那麽老?)

大樹後是座本地人正在用著的清真寺,看上去象極了薩拉熱窩老城中,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裏的鍾表匠英勇獻身的那座清真寺

烏茲別克人民喜歡跟遊客合影,上圖中最左邊拉著倆歐洲人合影的烏茲別克夫妻外加攝影的二位,後來也在路上把我們攔下來合影

大爺們無比安逸也非常客氣,一定要我們也坐下來,給我們倒水喝

沿著主幹道開到遺址公園的南頭,是一立著城名的小廣場,後麵的遠山,則是我們今天從撒馬爾罕來時翻過的那座大山。

穿過廣場,便是莎城著名的藍頂清真寺,這是側麵外牆

這是證麵圖中的大媽是這裏的廁所收費員,負責收取每位2000索姆的如廁費。

清真寺的標配,高高的宣禮塔.

外麵烈日炎炎,清真寺裏則相當涼快。這是座本地人日常使用著的清真寺,與撒馬爾罕那些純粹為遊客參觀的不一樣,內裏有點兒破舊,但很接地氣。

伊斯蘭教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蔥白,所以他們的廟裏沒有人及動物的具體形象。然而人們總是愛美的,與生俱來的蓬勃的藝術創造激情,也總得有地方去,於是極其豐富的繁複精美的抽象圖形,就成了伊斯蘭文化的一大特點。這麵牆上的裝飾,據導遊說,借鑒了很多其他文化宗教的主題,比如那黃色的方塊,就顯然與佛教有幹係。

裝飾得素雅溫馨的穹頂

從清真寺的門裏,可以看到對麵的雙室陵墓。

墓的主人,據說是鐵木爾的老師、父親和其他的一眾顯貴

其中一個墓室內的裝飾,格外清新幽雅,很喜歡。據介紹,這是鐵木爾孫子烏魯伯格時期形成的藝術風格。烏魯伯格還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在撒馬爾罕有他建的天文台的遺跡供參觀。作為鐵木爾帝國的老大,他在政治上不是特別成功,最後被篡位的兒子給殺了。

這位是開著高爾夫車帶我們兜風講解的導遊。可惜是以俄文為主,我們隻有通過女兒聽些皮毛。哥們兒經曆挺豐富,曾經偷渡去韓國打過工,最後被遣返回來。我在這個係列的開篇曾提到,由於斯大林當年在遠東搞種族大清洗,把哪裏的朝鮮裔居民連根拔起,用悶罐子火車運來中亞。幾代人後,現在的中亞地區有百餘萬朝鮮族國民。這些國家,尤其是烏茲別克和哈薩克,與南北韓都有著比較特殊的親密關係。

 

 

 

從莎赫裏莎巴茲這個旅遊公園出來,我們原路北返翻山。在接近山巔處,司機在一據說是當地最好的羊肉館外停車,我們一起用午餐。羊肉很新鮮,但是味道經咱們老中挑剔的味蕾評測,感覺很一般。

不過這裏的餐座都是一座座錯落在山坡上如蒙古包般設置著的,很有特色,風景也很好。就是那些送餐的服務員要不斷上下山奔波,比較辛苦。
庖丁解羊
我們這幾個“老外”坐在四周無遮擋的餐位上用餐,引來了周圍“蒙古包”裏的鄰居們的關注。這位漂亮的15歲女生在他哥哥的帶領下,跑來要求跟我們練英文。後來她們一大家祖孫三代,又都跑來跟我們合影,很是熱鬧了一番。
 
 
餐畢咱們繼續北上回到撒馬爾罕城外那有絲路雕塑的大轉盤處,然後向東去往一小時車程外的烏茲別克/塔吉克邊境。當晚住塔吉克古城彭吉肯特,次日白天遊附近天山裏的七個高山湖,晚上再回撒馬爾罕,趕夜車去下一站,可與撒馬爾罕比肩的另一座絲路名城,布哈拉。這樣的計劃雖然比較緊湊,但並不出格。正常情況下,本來是很容易實行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在吃飽了羊肉24小時後的次日下午,我們終於撞上了種種“非常”,經曆一場會讓我們終身難忘的“驚險三連環”。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最後以我們的帥叔駕駛員收尾。不過,在羊肉館子裏拍下這張時,我們都還不知道,司機大哥會在次日的驚險三連環中,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