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拉與她東邊兩小時高鐵車程的撒馬爾罕一樣,都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1990年獨立後不久,布哈拉就成了烏茲別克第一個上了世遺名錄的古城。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為布哈拉曾經是波斯/伊斯蘭世界裏一個十分重要的文化中心。 最近因為伊朗與美以的戰事,波斯文明的前世今身又經常被人們提起。而布哈拉在波斯文明伊斯蘭化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扮演過很重要的角色,這裏不妨多說幾句。 最早的波斯大帝國,相當於中國的春秋早期,由居魯士大帝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最早把文明的火種播撒到了中亞地區。當然,古代文明的傳播,很不幸地大多是通過軍事征服而實現的。波斯文明之進入中亞,也不例外。事實上,偉大的居魯大帝,正是戰歿於布哈拉為中心的河中地區的。 波斯文明在中亞落下了根,後來的征服者,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留下的希臘文明雖然對這地區影響也很深遠,但總是敵不過本地居民本來就跟波斯人同宗,從語言到文化都有更深刻的聯係。所以這兒的粟特人信奉仍是波斯那邊過來的拜火教,文化上也都很波斯。 等到相當於唐朝的時候,伊斯蘭教隨著阿拉伯人的騎兵一路殺來中亞後, 新來的統治者們明智地選擇了以波斯的文字和典章製度為基礎來管理中亞。而後續興起的一些中亞王朝,尤其是以布哈拉為首都的薩曼王朝,幹脆就是個波斯人的王朝。 眾所周知,中世紀的歐洲又被稱作黑暗時代,在基督教嚴苛教法桎梏下,文化極其凋敝。相形之下,這一時期由阿拉伯人創建並席卷了西亞中亞及東南歐的伊斯蘭文明,則把數學、哲學、文學、建築、醫學等領域都整得相當繁榮,在很大程度上為此後通過文藝複興而走出了中世紀的歐洲近現代文明,奠定了基礎。 伊斯蘭文明在中世紀的昌盛,與她汲取了古波斯文明的精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在這成果豐碩的文化融合中,曾經有過一個持續了兩百多年,被後世學者泛稱為“波斯文藝複興”的曆史進程。作為波斯人和與波斯同源的粟特人的聚居地,布哈拉擁有眾多的經院與學者,從而成了這複興運動的中心之一。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生長並成名於此的、有現代醫學之父的稱號,同時也是哲學和文學家的,伊本西拿 (Avicenna)。這個時期,當然也是布哈拉在曆史上最高光的時期。 在經曆了薩曼、喀喇汗及花剌子模治下的璀璨後,與隔壁的撒馬爾罕命運相同,布哈拉也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徹底摧毀。所以今日所見布哈拉的絕大部分,都是13世紀以後逐漸修建起來的。與撒馬爾罕一樣,城裏最耀眼的建築,是波斯/伊朗風格裝飾起來的有中亞特色的清真寺和經學院。 最著名的卡揚清真寺內庭,據說可容萬人。進場參觀得買票,女士必須領一條頭巾遮發,男生如果穿短褲,則需要在門口領一條粉色桶裙套上,遮蔽裸在外麵的腿腳。    清真寺對麵的Mir-i-Arab 經學院夜景   白天巨熱,晚上涼快多了,兩大建築群之間的廣場成了市民的納涼廣場,很熱鬧   接近午夜,月色如水, 廣場安靜了下來  清真寺和經學院都是布哈拉在被蒙古人毀城後重造的,但是這宣禮塔卻是蒙古入侵前布哈拉作為波斯版的伊斯蘭文化中心時的建築,號稱中亞最高。據說成吉思汗也是因為看到這塔氣度不凡,而手下留情,沒有把它給拆了。蒙古人那時還是信薩滿教的,完全不鳥伊斯蘭教的聖跡。    布哈拉的商業化程度很高。老城中心這個從前本城居民的飲水池,現在變成了個熱鬧的商業中心,周圍全是飯店和禮品攤。     池塘的一側立著笑容可掬的 Nasreddin騎驢銅像。在華語世界裏,Nasreddin有個家喻戶曉的名字:阿凡提。:-)  阿凡提背後的這個Nadir Devanbegi 經學院也很有名。它最初是個絲綢之路上的大驛站,後來被改造成了個不完全遵守伊斯蘭教成規的、有中亞特色的經學院。標誌就是它門頭上的兩隻鳳凰鳥和一個人臉(太陽神?)。這個跟撒馬爾罕的經學院一樣,都沒有遵守伊斯蘭教不允許偶像崇拜的交易,而是體現了中亞草原民族的文化基因。烏茲別克的國徽上也有類似的一隻鳥。(網圖)  遠處的建築是絲路上著名的大巴紮,前景則是考古發掘出來的古代的澡堂遺址  澡堂月色  澡堂遺址邊上這座樸素的建築,是布哈拉現存最早的清真寺,幸免於蒙古大軍的毀城之難。它的門臉保持了原有的樣子,具有高度的曆史價值。這兒現在是個地毯博物館。  這兩座對麵而立的經學院也很有名  其中一座波斯風格的門楣,做得相當地繁縟奢華  布哈拉在伊斯蘭教曆史上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它是具有相當神秘色彩的蘇菲派的起源地之一。下圖所示,乃創始人Baha al-Din al-Naqshbandi的陵寢  大師的墓據說有神性,所以圖中這棵樹下聚了些正在禱告求醫的人。  在被沙俄/蘇聯徹底吞並前,布哈拉汗國已經是沙俄的傀儡,深受俄國文化的影響。這是國王的夏宮主廳的入口。比較明顯的俄式色彩和裝飾。  夏宮內部不出意料地奢華    巨大的園子也很漂亮  有畫師在園子裏作以絲路為主題的工筆畫,其中不乏唐人形象,我們也請了一幅回來。  夏宮外這院子不知是何方神聖,門臉也很漂亮,立此存個照。  布哈拉的另一名勝,緊挨著老城的Ark,其實就是布哈拉汗國時國王的城堡/要塞/監獄。 那天大太陽下估計有個攝氏45度,人跡寥寥,門可羅雀。俺也是無心戀戰,在門口拍了兩張照片就趕緊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