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夢再長總有醒來的時候;瓦爾特再神勇也有解甲歸田的那天。1995年底在距薩拉熱窩萬裏之遙的美國餓還餓州戴頓小城,在美國當代大牛外交家Richard Holbrooke等的斡旋下,波斯尼亞的交戰各方折衝樽俎,與東西方列強共同在Dayton Peace Accord上簽字,從而開始了結束該地區衝突的漫長進程。象過去已經發生過很多回的那樣,曆史的巨手又一次為薩拉熱窩這枚民族交錯雜居的多彩硬幣翻了個身,把分裂衝突的一麵藏起,而將那交融共處的一麵呈現在世人眼前。。。
2. 薩拉熱窩全麵恢複的表征,就是右下角這橘黃色的奧匈風格的宏大建築。作為為老城之主要地標,這房子原來是薩拉熱窩市政廳兼國立圖書館。1992年夏被塞族炮彈擊中所引起的大火燒毀,它的殘跡曾經是那場戰爭的破壞性的最觸目驚心的象征之一. 在歐盟的大力資助下,曆經10來年的修繕,該建築已經基本恢複了原貌。
(圖中左上角的小橋為拉丁橋。市政廳後方兩宣禮塔之間的鍾樓,即為瓦爾特打過仗的那座。)
4. 祈禱的地方
距禮拜堂一箭之遙的哥特式天主堂
11. Meet 薩拉熱窩的潮哥Faris.
Faris把自己叫作economist。他大學畢業不久,穿戴入時,青春年少,頭腦靈活,幹勁衝天。農閑的季節Faris主要從事房地產交易;遊客多的夏季,他則把城裏有閑置房屋的人家組織起來,開展旅遊租賃業務。我是在airbnb.com上跟他接上頭的。電郵往來中他主動提出我們現金交易,見麵付錢,繞過airbnb,大家各自省下幾錢碎銀子的手續費。夜色中他在我們租住的公寓等著我們到來。把我們安頓好,收了房費後,Faris匆匆地抽了顆煙,就又忙著往下一站趕去了。。。
16.下麵這兩口子來自加拿大,男的是位醫生,利比亞人; 女的則是我們房東的外甥女。他們跟我們同一天到達住在同一屋簷下。於是,2013年8月的這個炎熱的夏夜,在偏處歐洲一隅的薩拉熱窩,一對來自美國的中國夫妻,與一對來自加拿大的利比亞夫妻,圍坐在精美的波斯地毯上,吃著沙瓤的本地大西瓜,舉行了親切友好的長談。這中間我們學得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不過最關鍵的,還是在七繞八繞後,我們終於搞清楚了住在加拿大的利比亞人怎麽會有眾多的波斯尼亞親戚這麽個不容易理解的事實,不得不再次歎服這伊斯蘭文化圈的無遠弗屆,源遠流長,也十分自豪於我們能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作了點兒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