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在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 3:16)
正文

生命需要什麽?--- 一個癌症病人的體悟(下)

(2013-10-12 09:23:26) 下一個



2、生命需要減法

生命需要減法。減什麽?減少每天的進食量,即少食。

“少食”,這一理念,顯然不符合我們平時的生命習慣。我們的習慣是“飯要吃飽,隻有吃飽了,身體才會好”。這個習慣來源於我們曾經是一個以解決溫飽問題為目標的國家,以至於連我們見麵時,互相的寒暄都是這樣的:“您吃了嗎?”其實這句話,根本不蘊含我想請你吃飯的含義,而隻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足以可見,國人是如此重視“吃飽飯”的。

我得病後,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慢慢地質疑這傳統的“吃飯”習慣,重新認識生命需要怎麽吃?首先給我新視角的是:日本醫生寫的、一本風靡全世界的書《空腹力革命》。

書中顛覆了我們許多“吃”的理念。他說,人類原本不怕空腹,試想,人們如果沒有空氣,3分鍾就不行;沒有水,3天就不行。但是如果沒有食物,隻要有空氣和水,卻可以支撐30天。所以,人類對付饑餓的本領是很強大的。

但現在的人們,基本上不會有沒東西吃得情形發生。不僅如此,食物的豐富和美味,加大了我們放任進食的欲望,造成吃得過多。偏偏問題在於人類幾乎不具備任何可以應付飽食狀態的機能,於是,身體的各個髒器就出問題了。

首先是胃和小腸,因為長時間有大量血液集中在此,使得負責排泄的大腸、直腸和腎髒裏的血液流量不足,導致大小便的排泄變差。因為排泄差了,那麽體內的廢物就會囤積,從而使得血液變髒。另外,當你飽腹時,血液都集中在腸胃裏,還會造成骨骼、大腦、心髒以及其他器官和細胞裏的血液供給量變少。醫生曾經告訴我,一些心肌梗塞和中風病人,幾乎都在發作不久前過量飲食。

平時,為什麽飯後我們會很想睡覺?原來如此。

這些分析,終於讓我明白了“終日飽腹”的後果:是因為吸收而妨礙了排泄,以至於身體產生很多毒素。而這些毒素最終致使我們的血液產生雜質。當下一些醫學專家明確表示:癌症是一種血液裏充滿雜質的全身性疾病。這一觀點,西醫與中醫都沒有疑義,隻是說法不同而已。西醫稱之為“血液雜質”;中醫稱之為“血瘀”。血瘀者,萬病之根源也。

人體內的細胞,大致分為三種:正常細胞、變化中的細胞(不正常也不算異常的發展中的細胞)、癌細胞。現代醫學認為,隻要提高免疫力,癌細胞是有可能中止異常分裂而轉成正常細胞的。而提高免疫力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去除血液裏的雜質。

邏輯思維告訴我,下一步應該探究如何去除血液裏的雜質?

我們已經明白,“終日飽食”是形成血液雜質的重要原因。所以,空腹力革命就是必須的。因為隻有空腹才可淨化血液。換言之,空腹不會積聚身體的毒素,就能降低生病的風險,讓人活得更健康。所以,“空腹力能提高免疫力”的推理成立。

那麽,我們如何來規劃自己的“空腹”呢?4個字:適度饑餓。

什麽叫適度饑餓?就是每天必須要製造一次空腹的狀態,即三餐飯之間要有一次像樣的饑餓感。

適度饑餓能增強人的體質,這又是中醫和西醫高度一致的觀點。西醫認為,免疫力,簡單地說,就是吞噬細胞(即白血球)的力量。吞噬細胞是人免疫細胞中的一種細胞。吞噬細胞一直都自由地流動在血液的大海中,它主要負責吸附我們身體裏的毒素,就像清道夫一樣,是身體內負責打掃的人。所以,我們身體內吞噬細胞的活力越強,血液就越幹淨。如果我們吃飽了、喝足了,吞噬細胞也隨之飽腹了,那它就不出來幹活了,它也休息了。所以,吞噬細胞隻有在人饑餓的狀態下才出來吸附毒素的。這好比,我們家裏養的一隻貓,你如果把這隻貓喂飽了、喝足了,它就不出來逮老鼠了。所以,我們要讓貓有饑餓感,它就會到處去找老鼠吃。

同理,中醫認為,如果有饑餓感的人,那就證明你的脾胃已經將上頓吃的東西基本上運化光了,腹中空空,你又可以迎接下一頓的美食了。

學習,讓我走進了醫學知識的殿堂。我似海綿吸水,不斷吮吸著養料。在我認識了生命中的“清道夫”──吞噬細胞後,又一重大發現是生命中還有一些“建築工”──代謝酶。

要知道什麽是代謝酶?首先要弄明白“酶”。

酶是一類具有特殊生化功能的蛋白質或核酸。酶雖然不負載能源,但它卻承擔著一種重要的工作──催化,也就是加速人體內的化學反應過程。

人們常說,食物造就了我們。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們能夠從食物中消化吸收的成分造就了我們。我們吃下去的食物隻有被轉化為可吸收的狀態時,才能給我們提供營養。這一轉化過程是靠“酶”來完成的。酶是一種可以使大塊的食物變成小的單元並完成消化過程的化學物質。從這一層麵上說,酶意味著生命,酶就是生命。

酶是個大家族,種類很多,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消化酶、食物酶、輔酶Q10等。而代謝酶是其中的一類酶,以往我們對它並不熟悉。

醫學專家告訴我,不管你的飲食多麽健康,不管你體內吃下了多少高質量的營養素,如果沒有代謝酶,這一切都等於零。我聽不明白,為什麽是這樣一個結論。於是,專家就跳出枯燥的醫學推理,用比喻來解釋:如果你想蓋房子,你就得把所有要用的材料拿來,比如木頭、釘子、水泥、磚、電線、鋼筋、石子等等。但是,僅僅把這些材料放在一起並不能使房子建好,除非有建築工人把所有的材料按規定組裝起來,房子才能建好。不管材料有多麽豐富,也不管材料的質量有多好,沒有建築工人的勞動,就不會有房子存在。而“代謝酶”就是你體內的“建築工”。沒有它們,什麽也做不了。

作為非醫學人士的我,終於對“代謝酶”有了一些認識。但要全麵了解,還須繼續聆聽。

專家讓我明白代謝酶另一個簡單、卻非常重要的事實──人體內能夠產生的代謝酶的數量是有限的。這好比在你出生之際,你得到了一個銀行賬戶,裏麵有你整個一生所需的一定數量的錢,你可以從裏麵取錢,但不能往裏麵存錢。你可以謹慎地使用那筆錢,並使它盡量維持很長一段時間;你也可以大肆揮霍它,並盡快用完它。代謝酶也是如此,這是一個極為簡單的等式。你索取和消耗的代謝酶越多,你就會越不健康,你的壽命也就越短。你索取和消耗的代謝酶越少,你就越健康,你的壽命也就越長。此時,專家重申:生產代謝酶的這個機製正是決定你壽命和生命質量的同一個機製。

我這才真正明白:如果我們能減少對代謝酶的消耗,這無疑是最明智的增強生命力的舉措。所以,要適度饑餓。

殘酷的事實是:我們很難做到“適度饑餓”。

第一、因為人性本貪。“貪”是人的一種本能。但凡碰到自助餐,人的下意識是想把自己下一頓的一起吃掉的。想想也是,進了一個星級賓館,近200元錢的自助餐,不吃得撐點,不合算。於是,脾胃就受罪了。身體內代謝不掉的蛋白質,就成為一種毒素,汙染了血液。但如果是工作餐,限量供應,一般很少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吃完後,胃很舒服,到下一餐飯時,就會有饑餓感。

第二、擋不住的誘惑。人以“吃”為天,特別是美食的誘惑擋不住。這方麵我也會有,雖然我是如此地注重養生,但有時候碰到美食,筷子的頻率就高了,也經常犯這類低級錯誤,將脾胃弄得很不舒服,後悔已經來不及了,說明自控力還是差。

第三、大腦信息滯後。我們在吃飯時,當你發現吃飽了,停止進食了,可幾分鍾後,居然還會覺著越來越飽,胃裏撐得很。什麽原因?經研究發現,我們的大腦傳遞“飽”的信息是滯後的。所以,我們得提前踩刹車。在自己還沒有“飽”的意識時,放下碗筷,離開餐桌、停止進食。

第四、因為胃強脾弱。有人說,我胃口特別好,吃東西很香,所以,耐不住饑餓。這又是現代人的一個特點:胃功能特強,但脾功能顯弱。於是,形成兩種狀況,要麽吸收不好,人就顯瘦;要麽排泄不暢,人就臃腫。

一位養狗的朋友告訴我,他讓狗長壽的經驗就是“少食”。狗的祖先為狼,饑餓為狼的生命驅動力,一旦飽食,則僵臥不動。狗若日日飽食而臥,將活不過10歲(人的壽命是狗的7倍)。

醫學專家曾用老鼠做試驗,他隻是讓老鼠的消化係統每周休息兩天,就使老鼠的壽命延長了一倍,老鼠的健康狀況也大大改善。

人類和動物一樣。當我們餓著肚子的時候,血液中的養分會不足,使得吞噬細胞也跟著餓肚子。於是,它們就會活躍起來,到處去吸附體內的毒素。最重要的是我們減輕了消化過程的負擔,節約了代謝酶的消耗。

可見,我們要利用空腹來增強吞噬細胞的活性,借以提升免疫力。隻要免疫力提升了,自然就不宜生病,即便原本已經生病了,也能提高自愈力。所以,我們提倡吃六成飽,即希臘人所謂“黃金分割”(0.618)之數即可。這樣,我們就能推遲代謝酶活動的衰退時間,讓“老齡”有可能變成生命中的全盛時期。

我們的血液需要淨化,淨化血液需要適度饑餓,適度饑餓能提升免疫力,免疫力強,則生命之樹常綠。所以,生命需要減法,生命需要減少攝入過多的食物,生命需要我們減少消耗太多的代謝酶。

空腹力即免疫力!

3、生命需要加法

自從我研究起“酶”以後,我的飲食養生思路豁然開朗,以往一些似是而非的養生問題,有解了,似乎覺著拿到了一把生命的鑰匙。

“酶”的醫學知識,讓我知道了生命需要減法──少食;“酶”的醫學知識,又讓我知道了生命需要加法。加什麽?每天必須增加活性植物酶。

活性植物酶哪裏來?它在新鮮的生的蔬果中。

難道生命需要生食?一開始,我對這一結論大惑不解。查閱了許多資料,發現對這一問題,專家們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熟食說”和“生食說”。熟食說,無須討論。而生食說,必須討論。

主張“生命需要生食”的專家說,“自從農業技術和烹調技術出現以後,人類的總體文明獲得了空前的進步,而人類個體的退化卻從此開始。”這觀點與我從小接受的教育正好相反。自幼,曆史老師就告訴我們,自從學會使用火之後,人類開始熟食,文明才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然而,現在的專家卻說,這隻是一種表象。實事是:“生食使人類進化,熟食使人類退化”。聳人聽聞啊!連小學生都知道:因為站立行走、勞動和熟食,這三大進步使古猿終於進化成為人。怎麽就反倒退化了呢?

專家舉證: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是大腦。大腦主要是由歐米伽3家族中的成員DHA(學名二十二碳六烯酸,是大腦營養必不可少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俗稱“腦黃金”)組成的。我們的先祖曾以狩獵和捕魚為生,從野生動物,尤其是從魚類中攝入豐富的DHA。與此同時,他們學會使用木石工具,砸開動物的頭顱和骨骼以及堅果(例如核桃),食用動物腦、骨髓和堅果仁,從而攝入更多的DHADHA的大量攝入和集中分布,創造了大腦形成的條件,最終使地球上綻開智慧生命之花,部分靈長類動物從此進化為人類。

而今天的人類,尤其是我們中國人,以糧食和熟食為生,極大地減少和破壞了DHA的來源。我們不是吃糧食,就是吃用糧食飼養的動物,這使食物中的DHA含量微乎其微,而加熱烹調又把絕無僅有的DHA破壞殆盡,中國人喜歡煎炒烹炸,更使食物中的DHA蕩然無存。DHA的嚴重缺乏可以增加得心髒病、糖尿病、癌症和免疫衰退等50多種退化性疾病的機會,對於重腦力勞動者更是如此。

原來“退化之說”源於此。

專家還說,我們如今飲食結構的變化天翻地覆,但我們的基因結構卻基本上依然如故。在過去45萬年間,人類的基因隻改變了不到萬分之二。這樣,舊基因和新飲食二者之間便出現互相矛盾。我們知道:人吃熟食時,血液和腸道中的白細胞立刻增加;而吃生食時白細胞卻沒有變化。與常識相反,我們的免疫係統熟悉生食,還不大熟悉糧食和熟食。免疫係統視糧食和熟食(還有化學品和藥品)為入侵者,並派遣免疫大家來抵抗,導致血中白細胞迅速大量增加。長期吃糧食和熟食會使免疫係統疲於奔命,提前衰竭。如果DHA再貧乏,長此以往,免疫力會嚴重下降甚至全麵崩潰,輕則頻繁感冒、呼吸道感染和皮膚過敏,重則發生代謝障礙、血液汙染和慢性病,甚至癌症。

發人深省的是,今天最長壽的人群(這裏講的是“人群”,而不是“個體”),不是生活在工業文明的地區,而是生活在原始的島嶼或山村。但是一旦引入工業文明後,他們的體質和壽命急劇下降。例如,在巴基斯坦的罕什,居住著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們。他們生活在與工業文明隔絕的喜馬拉雅山的山穀裏,沒有醫院、藥店和超市,80%以上的食物生吃。然而,他們原本健康的體質,在引入化學農業和加工食品後6個月就迅速下降。

“生食說”專家們的層層推理,讓我徹底信服了。我們人類是地球上唯一一個將食物烹飪後才吃的動物。我們也是唯一一個遭受富貴病折磨的動物,看來這不是偶然的。我們因食“熟食”而付出了健康受損和過早死亡的代價。動物根本就不吃熟食,它們也不會得富貴病。但如果我們把它們當寵物養,喂熟食時,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弗朗西斯.波延傑醫學博士曾對900隻貓進行了整整10年的控製飲食試驗。他隻用生熟兩類食物來喂養這些貓,結果證明那些隻吃活的、新鮮食物的貓每年都產下健康的小貓,從不生病,也無早死情況。然而,那些吃同樣的、隻不過是烹飪過的食物的貓,卻患上了人類的富貴病,產下的小貓不僅有病,而且行為不正常,早死的多。

接下來,我要探究的是為什麽吃熟食會導致患病?熟食不是更能殺菌嗎?熟食不是將蛋白質分解得更易吸收嗎?

原來,食物經過烹飪,用於分解人體內食物的“酶”被破壞了。酶,相當的嬌嫩。食物一遇熱,不是某些酶被破壞了,而是所有的食物酶都被破壞了。那麽,堆積在胃裏的食物,就不能馬上處理掉。特別是一些消化功能差的人,飯後往往有飽脹感。在這關鍵時刻,聰明的身體立即采取行動,它召集體內生產代謝酶的機製,強迫生產消化食物所需要的消化酶。這種行動做得有點得不償失,因為你是去銀行取出你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但現在卻拿來將它當手紙用了。

大量的事實,讓我覺悟:隻有吃“生食”,才是提高身體“酶”能力的最好辦法,因為它含有豐富的活性植物酶。我們的生命離不開活性植物酶。

美國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阿圖裏·維爾塔寧教授證明,在咀嚼生蔬菜的過程中,蔬菜中的酶會在口腔中釋放出來,與食物接觸並開始消化過程。人體有一套保護酶的方法,可以使酶完整地經過腸道,有一半以上的酶一直能到達結腸。在結腸裏,這些酶可以與活性氧結合,從而改變腸內菌群的平衡,減少腸內的發酵和腐敗,而這些正是與患結腸癌相關的因素。如此,它們還可以創造一個利於有益菌生存的環境。

近年來,台灣很盛行生機飲食法,就是指在三餐中生吃不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所栽種出來的水果、蔬菜、芽菜、堅果等食物,使人體最大程度地攝取果蔬中的酶、維生素、抗氧化劑、纖維素、植物蛋白質等養分,促進人體環保和健康,為人體提供生命能量、促進身心健康。

雖然我已經完全同意“生命需要生食”的理念,但卻不能同意自己從此變成一個吃生食的人。當下,“生食”最大的風險來自於食品的安全性。其次,“生食”是違背中醫養生原則的。中醫講究:養生首先養脾胃。養脾胃就必須飲食忌生冷,因為我們的胃是喜溫惡涼的。所以,我認為,明知的做法是做“加法”,即在飲食中增加生食蔬菜的內容。

每天的早餐,我開始生食一些有機蔬菜,並學著細嚼慢咽,讓寶貴的“酶”在我體內多一些,再多一些。不過,在天冷時,我的辦法是用溫水將生蔬菜浸泡一下,以此去掉一些涼意,這樣可避免太傷脾胃。事實證明,我如果是先吃生蔬菜,而後再進入吃飯程序的話,那麽,這頓飯即便是吃得多一些,也不會有飽脹感。身體也就不會去啟動我那寶貴的“代謝酶”來幫忙消化。

生命需要加法,在我們的飲食中立即加上“活性植物酶”吧。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活性植物酶絕對是這個世界上最好、最純、質量最高的酶。雖然,現在大家這一生命的“真理”,還未完全認識,但我相信:不久,人們就會自覺地拿起這把生命的鑰匙,開啟科學飲食的大門,為自己健康長壽的生活感到喜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7grizzly 回複 悄悄話 Eating less and allowing for hunger make sense.

> 平時,為什麽飯後我們會很想睡覺?原來如此。
I have some different experiences--after giving up wheat for a month,
I almost never feel sleepy after meal any more.
生於70s 回複 悄悄話 中醫認為癌症是“寒”引起的,癌症病人都有超過10年的手腳冰涼現象。癌症病人經過化療放療,對脾胃的傷害很大,一般很虛弱沒有胃口,“脾胃為後天之本"調整脾胃讓病人胃口好,才有更大的存活幾率。不要亂轉這些文章,少吃和吃生食都對癌症病人沒有好處。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