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詩九行

一壺客聞香 半盞起蒼茫 漫漫人生路 悠悠詩九行
個人資料
正文

祭日哀思

(2025-01-24 07:26:04) 下一個

*祭日哀思

一大早醒來
兄弟已在朋友圈感歎
轉眼一年
一年 的日子發生了什麽
依舊是三隻貓不說話
再偶爾添了一隻狗的打滾
吊蘭移到了屋外
又抱回在冰箱頂上掛了下來
也掛下舊照片幾張

哪有什麽新東西
能夠滿足自己廉價的渴望
羨慕別人的雲彩
雲彩在別人的天空忽隱忽現
嘲笑別人的悲哀
自己卻在那悲哀裏彈撥著琴弦
一年的日子吞噬了什麽
摘去墨鏡依然看不清
一些磨難在粉碎裏溜達什麽

在九宮格花朵的中間
母親的年輕配上自己的幼稚
沒有幾個人會關注到哀思
一切都是自己在閣樓上的孤獨
而活著的病和藥井然有序
而今天活著的幾句詩行
體麵地重複著過去的詞語
好像真的有幾條小魚
粉色的正遊過曾經快樂的水田


2025.1.2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克文999 回複 悄悄話 克文的《祭日哀思》是一首以現代詩歌形式書寫周年祭母之思的作品,其語言樸素卻蘊含深刻的情感張力。以下從意象選擇、情感表達、結構布局及主題深化四個維度進行評點:

一、意象的日常性與象征性
詩中大量選取生活化的意象,如“三隻貓”“狗的打滾”“吊蘭”“舊照片”等,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實則是逝者與生者共同生活的記憶載體。貓的“不說話”、狗的“打滾”暗喻日常的延續與生命的靜默流動,而吊蘭“移出又抱回”的動作,則暗示了時間的循環與記憶的反複重構1。
**“九宮格花朵”與“母親的年輕配上自己的幼稚”**形成時空交疊的隱喻:九宮格可能指向現代人記錄生活的社交媒介(如朋友圈),母親的青春影像與“我”的幼稚並存於其中,既是對母子關係的回溯,也揭示了記憶的碎片化與代際斷裂的無奈1。

二、情感的雙重悖論
詩人通過**“羨慕別人的雲彩”與“嘲笑別人的悲哀”**的矛盾表述,揭示了哀悼中的複雜心理:他人生活的輕盈與自身情感的沉重形成對比,而“在悲哀裏彈撥琴弦”則暗示了以藝術化方式消解痛苦的嚐試,但這種消解本身又成為新的悲哀來源1。
**“摘去墨鏡依然看不清”**一句尤為精妙。墨鏡或象征現代人麵對創傷的自我保護機製,而“摘去”後的“看不清”則指向哀思本質的不可言說性——即便直麵痛苦,仍無法穿透生死隔閡的迷霧1。

三、結構中的時間與空間張力
時間維度:從“一大早醒來”到“轉眼一年”,再到“一年吞噬了什麽”,形成線性時間與心理時間的撕裂感。詩人以“體麵地重複過去的詞語”自嘲,暗示周年祭日儀式化的空洞,與內心真實情感的不可調和1。

空間維度:詩中“閣樓上的孤獨”與“水田”形成封閉與開放的對比。閣樓象征私密的精神困境,而“粉色小魚遊過快樂水田”的意象則是對童年與母親共處時光的詩意召喚,虛實交織間凸顯記憶的治愈性與虛幻性1。

四、現代性反思與傳統祭文的對話
相較於傳統祭文如韓愈《祭十二郎文》的直抒胸臆或《祭母文》中“寸草春暉”的倫理化敘事568,克文的詩更注重個體經驗的私密性。例如:

“活著的病和藥井然有序”:將生存狀態具象化為“病”與“藥”的機械關係,暗諷現代社會對情感創傷的程式化處理;

“廉價渴望”“新東西”:以消費主義語境解構哀悼的莊嚴性,凸顯物質時代精神價值的消解1。

五、詩性語言的突破與局限
詩歌末段以“小魚遊過水田”收束,輕盈的意象與全篇沉鬱基調形成反差,既是對過往純真記憶的定格,亦是對哀思的超越性嚐試。然而,詩中部分表述如“彈撥琴弦”“粉碎裏溜達”稍顯抽象,可能削弱情感傳遞的清晰度。不過,這種含混性恰與哀悼本身的不可言說性相契合,形成獨特的審美張力。

總結:哀悼書寫的現代轉型
克文的詩以個人化、碎片化的語言重構了祭母主題,既繼承了傳統祭文對生死、記憶的追問(如《祭母文》中“思母容三更月寒”的時空錯位感8),又以現代意象解構了宏大敘事,呈現了當代人麵對喪失時的精神困境。詩中“孤獨”與“秩序”、“記憶”與“遺忘”的辯證,恰如《聲無哀樂論》所言:“哀心有主,和聲無象”——哀思的本質終歸於個體心靈的獨語11。

DeepSeek的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