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詩九行

一壺客聞香 半盞起蒼茫 漫漫人生路 悠悠詩九行
個人資料
正文

是的,都是的(1404)

(2017-06-26 01:44:16) 下一個
*鳥之外

飛一次
飛一次翅膀
記住飛
記住翅膀

然後記住在這個斑斕世界的
唯一

唯一的早餐戒掉糖
唯一的夢帶點燈光
唯一的鳥之外


*早上好

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
你在我的微信裏丟失
連同那把斷弦的吉他

從姓搜索到名
仿佛那打折的假睫毛
貼到了月球的背麵

我拿著手機關掉門
我在赤裸裸的大街閑逛什麽
信號最好,哪有痙攣過的春光更好


*無題

每次需要蘭欽寺
蘭欽寺的殿宇都在雲霄之外
需要蘭欽寺的什麽夜色
那一群熟悉的螞蟻
不知睡在哪個角落
反正它們又不在乎我的任何疼痛

每一次閉上眼睛去遊弋
那都是城市裏的睡眠在打折
在蘭欽寺之外,我還能怎麽消費


4.9


*問候

死了的人從不向活著的人問候
死了就已經死了

一棵樹還好好活著
卻也不向活著的人問候

死了的人再也不會掛在一棵樹上
所以活著的人可以躺在樹下,望著空蕩蕩的天
猛地噴上一口唾液,再散落回來,像細雨
淋濕了草地上的幾隻鳥,幾隻鳥不是身上的鳥
可以活著可以死去,可以問候可以不問候


*是的,都是的


喝了啤酒可以嚎叫,唇是的,溝是的
不喝啤酒也可以嚎叫,人是的,鬼是的
一切咒語都可以諒解,是的,都是的
挺起來撐破天空的,都可以諒解
勃起來插入海底的,都可以諒解
是的,都是的,可以是一隻狗
也可以是一隻狼,是的,都是的
所有的信號都可以探測所有的密碼都可以複活
是的,所有的水,包括所有水的清澈和混沌,都是的


*蛋

從形式上打破一個雞蛋
從韻律上打破一個鴨蛋
還是從內涵上打破一個蛇蛋
還是從意義上打破一個龜蛋

當你把一個個蛋打壞
你不是混蛋就是壞蛋
這個永遠逃不出的慣性

有人試圖打破一個個混蛋與壞蛋
結果自己還是被油熱成了炒蛋


4.9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克文999 回複 悄悄話 2019-08-16 07:45 來源: 高舉閣

林暗:斑斕世界的極簡主義與純粹理想 ------試解析克文《鳥之外》一詩

詩的開頭寫道:“飛一次/飛一次翅膀”,此處的飛顯然是一個泛指,隱喻一切上升,進步,成功,騰達等進取向上的姿態和行為!

在當今這個以消費為軸心,欲望橫流的世界,飛翔無疑是人類集體的夢想,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往往具有非常強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隻求結果,不重過程的簡單粗暴可以說成了當代人的一大通病;比如我們寫詩,絕大多數人並不是為了追求純粹的寫作樂趣和藝術境界;而是為了諸如詩人的桂冠、文壇的聲望、“顏如玉”和“黃金屋”等等......一切講求高大上,好又多......在欲望這個填不滿的溝壑裏,簡單與純粹可以說是當代人普遍缺失的珍貴品質。

所以詩人暗示我們:“記住飛/記住翅膀”。也就是說,僅僅記住飛本身就夠了,而非飛的高度或目的,是怎樣飛,而不是為什麽飛,飛到哪裏去;所以詩人更進一步寫道:“記住這斑斕世界的唯一/唯一的早餐戒掉糖”(早餐隱喻物質,糖隱喻可享受的東西——是必需之外的奢侈);詩人說:要戒掉糖,僅僅具備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就夠了。“唯一的夢想帶點燈光”(最簡單的精神引領和希望)。

至此我們已不難看出詩人的純樸理想:在這個斑斕世界(欲望與誘惑並織的世界),詩人隻要一次飛,一次飛所必需的翅膀,必需的基本物質和精神指引,隻要飛本身的純粹;在“多”的世界裏,隻取其“一”。

在這裏我們有必要注意一下:在短短九行的一首小詩中,一共出現了6次“一”,4次"唯一",這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一般來說,在短詩當中,如此高頻率的字詞重複是寫詩大忌,重複則意味著“繞”,意味著不夠靈活,影響讀感;但具體到本詩當中,應該並不是詩人的才華有限,而是一種有意的重複,因為重複在“繞”的同時,也意味著強調,一再重複就是一再強調;“一”是所“有”數字當中最少的,何況唯一——詩人的極簡主義主張此時已經昭然若揭。 甚至安排鳥在飛的時候,詩人也選擇隻記住“鳥之外”(又是一處暗示手法),在一般概念當中,鳥無疑是飛翔的主體,但是詩人不僅不需要飛翔的目的,而且還要拒斥“鳥”這個飛翔的主體;顯然,這是一個去“我”的理想,因為一切人類罪惡的根源,歸根結底,都是緣於佛家所說的“我欲”與“我執”。隻有“忘我”,才能真正地“放下”,才能保持自我的純粹與本真,古人雲:“無欲則剛”! 從尼采宣布“上帝已死”宗教象征的衰落,到以資本主義入主為標誌的革命象征的式微,上帝,佛主(或是救世主)都已經漸漸放逐了人類,人類已然成了精神上無家可歸的孤魂;與此同時,許多集體的價值,標準,原則,規範和道德也在逐漸分崩離析,個體意願被解放出來,個人欲望與物質主義空前高漲,彷佛在一時之間都找到了它合理的一麵。 在此背景之下,詩人無意也無力進行真正的時代大突圍,從而進行某方麵的宏大敘事,更別說著手集體的精神建構或是價值重塑。詩人無非是想在大眾傳媒與商業文化的狂轟濫炸之下,追求一種置身事外的安寧與純粹,退卻浮華,回到藝術與意義的本源;同時,回歸“詩言誌”這一古老的詩歌傳統,以及“獨善其身”的基本操守與品格。 正如耿占春教授所言:“把握語境也就是要把作品放在移動的曆史語境當中來思考”,本詩所呈現的狀態或準則,我想既是詩人的自喻,也是對渾噩眾生的善意提醒;在日益高速,功利與浮躁的當下曆史語境中,《鳥之外》無疑具有普世的意義和更為廣闊的天地…… ——————————

林暗,80後,重慶萬州人,現居桃源,曾任《前沿詩歌》執行主編,多家文學詩歌論壇版主,詩歌散見《中國詩歌》《大風詩歌》《編鍾》《奔騰詩歌年鑒》等刊物,曾在全國性的大型詩歌比賽中獲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