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滿室

以文會友,笑談古今,坐而論道,怡情益智。
個人資料
正文

北朝風雲 第二十章 桃花水車

(2013-11-13 17:57:01) 下一個

李辰就這樣成為桃花塢的新首領。
可李辰一點兒也沒有當首領的覺悟,他把瑣事一古腦地丟給花貴,自己做了甩手掌櫃。隻是成天把自己關在屋中不出來,隻是不時搬些木頭啊,竹竿什麽的回去,也不知在忙些什麽。李辰把門關得緊緊的,誰也不讓進,隻有妞妞因為要給李辰送飯,被允許進去了幾次。花貴問妞妞李辰在屋裏幹什麽,妞妞卻隻是搖頭,“李郎君不讓說。”花貴氣得幾次想衝進去把李辰揪出來,卻都被花娘子攔住了。
時間一連過去了好幾天。終於,一天傍晚,李辰家的房門打開了,一臉憔悴,胡子頭發亂糟糟的李辰走了出來。出了門,他揉著熬得發紅的眼睛,直奔花貴家。
花貴見了李辰不禁大驚失色,“哎呀,李兄弟何以這般模樣?”李辰也不答話,拽了花貴就往自己家跑。花娘子和妞妞相互對視了一眼,也忙跟了過去。

花貴一邊被李辰拽著跑,一邊莫名其妙地問道,“李兄弟,你這是為何呀?”李辰也不放手,“花大哥你且休問,到時一看便知。”
 
倆人進了李辰的屋子,卻看見屋子正中的地上躺著一件長長的事物。花貴定睛仔細一看,好像是木頭做的一個槽,這槽一頭高一頭低,低的那頭架在一個木桶上。在中間還有個尺許見方的小木輪。花貴看了半天也不明究理,花娘子和妞妞也是一頭霧水。
花貴問道,“李兄弟,你這是何物啊?”

李辰故做神秘地一笑,“花大哥莫急,且讓我為你演示一番,你自然就明白了。”
李辰從木槽低端的水桶裏舀了一瓢水,慢慢注進 水槽的上端,水順著坡度緩緩地流向低端,當水流經過那個小木輪的時候,推動著小木輪吱吱啞啞地轉動了起來,小木輪上綁著的一圈寸許長短,一端截開口的小竹筒,隨著木輪的轉動將水帶到了木輪的頂端,緩慢但很有節奏地將一小注一小注清水倒在邊上高高架起的一個小碗裏,一會兒功夫,竟也注了小半碗水。
花貴皺著眉頭看著李辰給他演示,突然他眼睛一亮,也顧不上禮儀,一把就從李辰手裏搶過了水瓢,親自舀了一瓢水,學著李辰的樣子將水緩緩倒入水槽的上端。小木輪隨著水流再一次吱吱啞啞地轉動了起來,將一小注一小注清水送到了高處的小碗裏。
花貴猶如一個頑童見到心儀的玩具一般,一遍遍地舀水到進水槽,看著小木輪將水不斷地送進水碗,直到碗裏注滿了水,溢了出來。
“啪”的一聲,花貴手中的瓢失手落在了地上,但他也顧不上看一眼,隻是瞪大紅紅的雙眼,狀若癲狂地對李辰說,“這是……這是……”
李辰微笑著點點頭,“不錯,這就是。”

前日李辰聽花貴說起缺水的事,他立刻就想到了自己在前世在黃河邊旅遊時見過的黃河水車。作為黃河地標的水車,那恢弘的身姿和巧妙的設計構思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他還買了一個水車模型的旅遊紀念品。曆史上黃河水車真正出現大約是明代的事,曾經對黃河兩岸的灌溉發揮過巨大的作用,直到近代電力提灌的普及,才讓黃河水車逐漸退出了曆史舞台。李辰花了幾天時間複製了水車的模型,他希望鄉親們能受到啟發,讓水車提前一千年樹立在黃河岸邊。通過水車提高對土地的灌溉能力,從而擴大種植麵積和提高產量,這也是他所能想出可以多獲取糧食的唯一途徑。

那邊花貴頓時仰天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好了!好了!”一陣狂笑過後,漸漸地他的笑聲裏竟帶上了哭腔,最後他終於落下淚來,“早知如此……早知如此……,鄉親們可少受多少饑饉!又可活多少性命!”
李辰輕聲勸慰道,“我們現在動手,也不算太晚。”
花貴聞言,忙將眼淚一擦,對李辰深深一禮到地,“此物一出,必將澤被眾生,造福萬民!李兄弟之功德必傳頌萬世不竭!”
李辰臉上一陣發燙,還未等他開口解釋,花貴已經一陣風也似地跑出門去了。
妞妞畢竟年幼,不明白自己的父親為什麽見了李郎君做的這個好玩的事物,竟會像瘋癲了一般又哭又笑。她忍不住偷偷問自己的母親,花娘子擦去滿臉的淚水,一把摟過她,“孩子,我們有水了!有水了啊!皇天菩薩,這能開多少地!打多少糧!”
 
不一會兒,花貴領了寨子裏幾個德高望重的鄉親,還有做活計的老把式們來到了李辰家。鄉親們聽說剛當上首領的李辰製成了會自己汲水的神物,都忍不住來一探究竟。大家一湧而日入,也顧不上與李辰一一序禮,就紛紛把李辰做的模型團團圍住。
當鄉親們看完李辰的演示,個個驚得目瞪口呆,再也坐不住了,紛紛搶過水瓢要親身體驗一把。看著小小的木輪象有了生命似的在水流中慢慢轉動,將清水一點一點地送上高處,準確無誤地傾倒進水碗,許多人和花貴一樣,忍不住留下了淚水。
 
鄉親們一齊對著李辰大禮拜謝,被李辰救過的王寶感激涕零地說,“前幾日才蒙李郎君隻身犯險救了我等性命,未及償報。李郎君今又以此神技相授,若用此法,可多耕良田十倍有餘!李郎君之恩,餘等粉身碎骨難報萬一!”
 
慌得李辰連忙回禮,“ 餘本飄零之人,承蒙眾鄉親不棄收留,禮遇優容。今忝為本寨之首,自當與桃花塢休戚一體,患難與共。所謂報恩的話,務請休提!”
花貴問道,“李兄弟,此物可有名字?”
李辰答道,“此物喚作水車。我在泰西時見過,就憑著記憶做了個模型。還煩請眾位鄉親多多參詳,看如何做實物出來。”
 
王寶在旁又問道,“李郎君,你所見的水車有多大?”
李辰點點頭,看來這王寶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他立刻就問到了要害。
“我所見的水車,高有十餘丈,全由巨木所製,設於大河之濱,運轉如飛。”李辰答道。
鄉親們都不用李辰招呼,立刻湊在一起商量了起來。要說智慧在民間,鄉親們也許沒有太多理論知識,但都做老了活計,隻看一眼模型,就立刻琢磨出了門道。大家三言兩語,就拚湊出了大致的技術細節,估算出了木方量,找出了施工要點。甚至連黃河不同季節水位的落差這樣的細節都考慮到了。李辰這個文科出身的“ 偽專家”在邊上連插話的餘地都沒有。
大家越說越熱烈,決定明天就去河邊選址,動手先建一座,看看效果,積累經驗。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再沿河多建幾座。好在現在正好是農閑的時間,如果利用這幾個月的時間造出幾座水車,明年開春就能新開墾不少的土地,原有的耕地也會因為灌溉水量充足而產量大增。想到這水車所能帶來的變化,所有的人都對明年的前景充滿了希望。興奮的笑容洋溢在鄉親們的臉上。
 
而李辰則在一邊心情沉重,他在心底暗暗祈禱,“賊老天,至少再給我一年時間啊!”

“李兄弟,你說這水車叫什麽名字好?”花貴的問話打斷了他的沉思。
還未等他想好答案,鄉親們就在邊上七嘴八舌地說道,
“就叫李式水車!”
“不好,叫李郎神車!”
“叫李郎飛輪!”
“我看此物狀若菩提法器,不如就叫……”
“停!”李辰連忙伸手止住了他,“此物出自咱們桃花塢,我看就叫桃花水車好了。”
花貴讚道,“桃之兮夭夭,好名字,大吉大利啊!”
鄉親們也紛紛附和道,
“好名字!”
“就叫桃花水車!”

夜深人靜,鄉親們已經紛紛散去。隻有李辰和花貴還坐著在說話。李辰將這幾天自己有關自己應對大災難的一些措施和花貴說了,想聽聽他的建議。
花貴一邊聽李辰講,一邊默默點頭。但是漸漸的,他的臉色變得越來越凝重。最後,他忍不住問道,“李兄弟,你是不是知道有什麽事情要發生?”
李辰心裏一驚,看來永遠不能低估古人的智慧。隻聽李辰講這些舉措,花貴立刻就意識到這不同尋常,聽上去怎麽像是應付災變似的。
李辰猶豫著是否要將真相告訴花貴,但是思忖了一番,決定還是不告訴他。因為就算李辰告訴花貴,花貴隻要問一句,“你是怎麽知道的?”李辰就沒法回答。李辰如果說出真相,就得解釋自己的來曆,那前麵他所說的從泰西歸來的謊話就被戳穿了。姑且不論花貴是否相信他的話,單是能預知未來這件事,就可能會給他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
李辰斟酌著言詞對花貴道,“我也不能確定會發生什麽,但是咱們寨子太小,經不起大風大浪,有些事情還是未雨綢繆的好。免得到時手足無措。”
花貴肅容頷首,“李兄弟,你才智卓絕,言無不中,我想你定然不會無的放矢。我不知道你覺察到了什麽,但是我信你。”
李辰聞言,心中湧過一陣溫暖,“多謝花大哥,這桃花塢就是我的家,眾位鄉親都是我的親人。我所思所慮,皆是為了桃花塢全寨一百二十多個鄉親們將來能有個平安溫飽的日子。”
花貴聽了連連點頭。兩個人又仔細地商議了一番,直到漏夜已深,花貴才起身告辭。

第二天,眾人就開始在大河邊上為建造水車選址,有幾個老把式把關,很快大家就選好了幾處地方。但是接下來,大家卻為先建哪一處起了爭執。李辰聽了一會兒,就明白原來大家都想要選離自家地近的地方建第一座水車。
這讓李辰不禁有些驚訝,因為自從他來到了桃花塢,鄉親們留給他的印象始終是淳樸善良、謙和有禮,沒想到他們今天也會為自家的地是否先澆上水而爭執。
“看起來人都有私心,在機會合適的時候就會爆發出來。”想到這裏,他立即果斷地製止了這場爭執。李辰告訴大家,今天不會對選址做出決定,直到他想出一個公平的辦法。大家都對李辰這個新任的首領充滿信任和敬畏,立刻表示一切聽從李辰的安排。
這件事讓李辰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在李辰看來,桃花塢現在的體製有點類似原始的氏族式民主。社會內部還沒有明顯的階級的劃分,包括自己在內的首領都是由全體村民推舉產生的,並沒有絕對的權力。所以管理也很鬆散,大多還是靠村民們自有的禮儀規則和樸素的自覺來維持。這種狀況維持日常的生活沒有問題,可是一旦有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的時候,恐怕就難以應付了。李辰驚覺自己遺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建立一個有權威和執行能力的管理機構才是應對災難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回到寨子裏,李辰就去找花貴商量。聽了李辰的想法,花貴也覺得有道理。

“名不正則言不順。”花貴道,“當年大家為形勢所迫,舉族避亂,亟需個人領頭,大夥這才推了我為首,其實凡事還是大家 一起商量著來。李兄弟你說得對,有了水車,我們可以開更多的地,人也會越來越多。這是非官司也注定不少,要是萬一有個什麽火燒眉毛的事,這也不濟事。我們確實得想個辦法才是。”

李辰道,“既然如此,那麽煩請花大哥告訴鄉親們,吃了晚飯。請每家出一個說話管事的人,到我屋裏來議事。”
花貴問道,“是每家一人嗎?家裏沒有男人的算不算?”
李辰道,“有一家算一家,隻要分開單過的,不拘男女,每家一人。”
花貴低頭默算了一會兒,抬起頭道,“這樣算起來寨子裏一共有三十六家。”
“好,今日晚間,就請三十六家鄉親前來議事,共商桃花塢前程大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ltz 回複 悄悄話 欣見作者從生產力抓起。這比唬人加入自己帳下有說服力得多。
自己查了一下,網路上的資料一般說水車發明於漢代(如下),作者也可以解釋當時還不普及,鄉村人沒見過。
http://big5.ce.cn/gate/big5/cathay.ce.cn/history/200801/31/t20080131_14428923_1.shtml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