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二)- 格勞邦頓州探寶

(2019-06-30 12:26:02) 下一個

遠去的阿爾卑斯山(二)- 格勞邦頓州探寶

長嘯


 

搖晃在普通列車上 - 從蘇黎世去庫爾和聖莫裏茨

 

圖1:蘭德瓦瑟高架橋(Landwasser Viaduct) - 從庫爾去聖莫裏茨的途中(下載自網路)

http://www.dienlanhvinhphuc.net/chur/1494-chur-3/

 

美國是車輪上的國家,橡膠輪;瑞士也是車輪上的國家,鐵軲轆。美國的公路伸入每一個小鎮和村落,瑞士則是每一個小鎮和村落幾乎都可發現一個火車站。所以,在美國旅遊,自駕最方便;在瑞士呢,當然是乘火車出行了。

 

瑞士的通票(Swiss Pass) 物有所值,不僅包括了火車(除少女峰和馬特洪峰的登山火車是折扣價),公共汽車,輪渡,還包括很多博物館和名勝古跡的門票。細算下來,不僅方便,還真能節省開支。

 

瑞士有三條非常著名的觀光火車線:冰川快車線,金色山口列車線,伯爾尼納快車線。瑞士官方旅遊局推薦乘坐專門的觀光車遊走這三條路線。觀光車紅色的,封閉式弧形大玻璃窗,掛餐車,可以提前預訂票和座席,也接受瑞士通票。

 

其實,用瑞士通票坐普通列車走這幾條觀光線也是可行的,而且,有些意想不到的收獲。一是很多普通列車的車窗是可以打開的,如果碰上也是不能打開的,去最後一節車廂試試,十有八九可以打開。打開的車窗更方便攝影。瑞士列車班次頻繁,這幾條觀光線普通列車我們從來沒有遇見擁擠的,大部分時間裏,2/3的座位是空的。二是可以選擇在任何停靠站上下觀風景。由於車次頻繁,一個小時內,幾乎肯定可以等到另一班想乘坐的列車。

 

那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在假日旅館自助早餐廳吃了飽,隨後坐旅館接送車去了蘇黎世機場的火車站,先乘區間通勤車到蘇黎世火車總站,再坐普通快車去庫爾。

 

火車沿著蘇黎世湖向東邊的阿爾卑斯山前進。一個小時15分鍾就到了庫爾。我們在這裏換車去聖莫裏茨。從庫爾到莫裏茨的幾十公裏就是冰川線最美不勝收,令人窒息的一段。我們計劃在一周後,從維也納和國王湖的方向乘火車直接去采爾馬特,和女兒一家匯合三天;今天,就放棄了冰川線從采爾馬特到庫爾的一段,據說那一段風景一般放棄了並不可惜。

 

圖2:蘇黎世火車總站去庫爾的列車

 

圖3:開始進入阿爾卑斯山

 

圖4:賴歇瑙 - 塔明斯 (Reichenau - Tamins) - 前後萊茵河在這裏匯集

美麗的萊茵河是中歐著名河流。她發源於瑞士境內格勞邦頓州阿爾卑斯山麓,分前萊茵河(Vorderrhein)和後萊茵河(Hinterrhein)兩支;兩個萊茵河在瑞士小鎮賴歇瑙匯集,向北經庫爾流進小國列支敦斯登和奧地利;折向西,成為瑞士德國分界線,遭遇法國後,向北成為法德分界線,和法國邊界分手後完全流進德國,成為德國最大河流;最後流進荷蘭,終結於大西洋的北海。

 

喜歡二戰史的人也許會記得由肖恩·康納利(也是007們中的一員)主演的經典片《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 - 那座橋下滾滾滔滔的河流就是德國境內的萊茵河。與德國的萊茵河不同,瑞士境內的萊茵河從未在近現代戰爭中染血,格勞邦頓州這段萊茵河始終清澈蔚藍。

 

圖5:格勞邦頓州清澈蔚藍的萊茵河

 

圖6:格勞邦頓州風光(Graubünden)- 小鎮圖西斯(Thusis) 附近 

我光顧著和車箱裏的一家本地人聊天,一下就錯過了給海蒂的小鎮邁恩費爾德拍個照。在庫爾下車玩了三個小時,吃過午餐後再上車,乘務員告訴我,山那邊就是海蒂故鄉。

 

瑞士東部格勞邦頓州的小鎮邁恩費爾德 (Maienfeld)是瑞士小女孩海蒂和爺爺的故鄉。瑞士女作家約翰納·施匹麗(Johanna Spyri,1827-1901)於1880撰寫了風靡全球的童話《海蒂》(Heidi)- 被翻譯成50種語言,印數達5千萬冊。

 

施匹麗用優雅的文字娓娓道出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身世淒涼卻勇敢麵對生活的孤兒,一個大山裏孱弱卻永遠樂於助人的楚楚動人的小女孩 ;一個孤獨索言卻深藏大愛的長者,一個憤世嫉俗卻為孫女的愛感化而重回人群的老人;一個大山裏心地善良卻偶爾使壞的小羊倌,一個衣著破爛卻酷愛大自然的小小男子漢;一個含著金鑰匙出生卻一度落落寡歡的富家小千金,一個雙腿殘疾卻有幸在大自然和大山的女兒的鼓舞幫助下重獲新生的小姑娘;一個自私自利的女人;一個慈祥有教養的老婦人。

 

 這些就是《海蒂》中的主要人物:海蒂,海蒂的爺爺,玩伴皮特,小主人兼朋友克拉拉,海蒂的姨媽,克拉拉的奶奶;再加上瑞士特有的大自然 - 深湛的藍天,巍峨的雪山,瀲灩的湖水,如茵的高山草甸。所有這些就是施匹麗筆下的海蒂童話。

 

如今,海蒂童話的誕生地邁恩費爾德小鎮正在演變成瑞士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吸引著許多少男少女前往。世人多說,這個優美動人的童話正好反射出瑞士人善良樸實,樂於助人的品質。

 

圖7:海蒂和爺爺(下載於網絡)

http://www.twoeggz.com/news/14716336.html

 

這是2015年德瑞版的《海蒂和爺爺》,阿努克·斯特芬(Anuk Steffen)飾海蒂,布魯若·岡茨(Bruno Ganz)飾海蒂的爺爺。其實,美國著名童星秀蘭·鄧波兒早在1937年就在電影《海蒂》中出演了海蒂。

 

圖8:圖西斯(Thusis)附近又一景

從庫爾乘火車南下去聖莫裏茨,是冰川線最美的一部分;其中,從庫爾南麵的圖西斯起,到聖莫裏茨的一段,人稱阿爾布拉鐵路,更是在2008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鐵路沿著阿爾布拉山溪,蜿蜒在藍天白雲下的阿爾卑斯山麓,車窗前不時掠過一個又一個的山莊小鎮;個個透著靈氣,彌漫著鬆柏的清香,撩人魂魄。

 

圖9:“遠山抹翠,澄溪漾玉” - 阿爾卑斯山麓下小鎮蘇拉瓦(Surava) 和小溪阿爾布拉(Albula)

 

圖10:高山草甸下的小鎮 - 蒂芬卡斯特爾(Tiefencastel)

 

圖11:小鎮阿爾瓦諾伊(Alvaneu)附近的高爾夫球場

 

圖12:小鎮博納杜茨(Bonaduz)附近的後萊茵河





 

圖13:小鎮卡齊斯(Cazis)附近

 

圖14:庫爾去博納杜茨途中的城堡

 

圖15:列車正在接近目的地聖莫裏茨

行駛在冰川線的這些普通列車,有些也是紅色的,但很多都可以打開車窗,方便拍照。

 

圖16:萊茵河穀中的農作物

這次在瑞士前後10天,幾乎天天坐火車,這是唯一次看見莊稼田,當時就推想瑞士糧食不能自給。剛剛心血來潮古狗了,果不其然,瑞士糧食自給自足率隻有64%。瑞士的長處在於輕工業 - 製藥,精密儀器,食品加工,再加上金融業。瑞士旅遊資源如此豐富,但2017年旅遊業的年收入174億瑞士法郎隻占瑞士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8%左右。2018年,瑞士GDP總量更是達7051億美元,人均GDP高達8.3萬美元,位居世界第二。

 

這個世界發展到今天,感覺小國比大國更好治理。

 

圖17:蘭德瓦瑟高架橋附近的立體鐵軌


 

圖18:蘭德瓦瑟高架橋

著名的蘭德瓦瑟高架橋隻有在穀底的公路上才能拍出震撼的片子(見圖1),在火車上拍它不容易,特別是在冰川線旅遊快車上,車窗密封,窗玻璃反光,很多旅友都說難。我們在回程乘坐的普通列車最後一節可以打開車窗。

 

圖19:聖莫裏茨的格雷斯塔宮酒店

我們在聖莫裏茨沒有停留很久,呆在湖邊2個小時,吹吹涼爽的山風,繞湖步行,然後打道回府 - 乘火車回蘇黎世假日酒店了。

 

圖20:聖莫裏茨附近鐵路旁快走的老媼

 

圖21:聖莫裏茨湖

 

圖22:聖莫裏茨冬奧會紀念地

聖莫裏茨曾先後舉辦過1928年和1948年兩屆冬奧會,是三個曾兩次舉辦冬奧會的城市之一,另兩個為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和美國的普萊西德湖。

 

圖23:聖莫裏茨火車站


 

閑逛在古城庫爾

 

庫爾據說是瑞士最古老的城鎮,那不過是庫爾人傳播的美好的神話。作為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旅遊城鎮,遠古的神話總是受歡迎的。

 

不錯,1998年,建築工人在修建一個停車場時發現了可追溯到公元前一萬年前的多件人類遺留的文物,但那僅僅能證明庫爾是遠古人類臨時居住點,而不是城鎮。蘇黎世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菲利皮 卡薩(Philippe Della Casa)寫道:要想被冠名為“城鎮”,必須符合某些特定的標準,譬如“集中化的行政管理,錯綜複雜的建築規劃,井然有序的社會組織形式以及專業生產的手工藝品。”依據上述標準,“毋庸置疑,庫爾並不是瑞士最古老的城鎮”,因為就是在公元前一千年中期凱爾特人鐵器時代,都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鎮。

 

不管庫爾是不是瑞士最古老的城鎮,它是阿爾卑斯山中的沉香木,找到了才能領略她的幽香。我們很享受在那裏的幾個小時的時光。

 

圖24:雷蒂亞鐵路公司行政樓(RhB - Rhaetian Railway Administration Building)前的雕像

世界文化遺產的阿爾布拉鐵路就是這個公司修建和管理的。這個行政大樓是庫爾城中最有魅力的建築之一。

 

圖25:庫爾老城

 

圖26:街上快活的年輕人

 

圖27:街上的中世紀武士

 

圖28:街上的怪大叔

庫爾也是藝術家們集聚的地方。這位大叔說不定就是一個藝術大家。

 

圖29:街上的外星人

 

庫爾老城裏有不少藝術家的工作室和展廳,看看離下班去聖莫裏茨的火車還有大半個小時,我們拐進一個畫室。

 

圖30:畫家魯道夫·斯圖西(Rudolf Stussi, 該圖下載自網絡)

https://www.freiburger-nachrichten.ch/archiv/die-schraege-welt-des-rudolf-stuessi

碰巧畫家斯圖西本人在畫室。我問能不能用相機拍他的作品,他很友好地允若。我攝了幾張,轉身和他攀談。

 

我驚訝他的地道美式英語;他笑笑告訴我,他的中學大學時代都是在美國和加拿大度過的。當他提到少年時有幾年跟著教授父親,住在堪薩斯州勞倫斯時,我更是驚訝得合不攏嘴,忙問是不是小山梁上那座美麗的校園?畫家笑了,答曰:就是在鬆鴉鷹*的家。

 

真巧了,我和妻子的學位都是在堪薩斯拿的,雖然和畫家不是一個學校,但我們還常去那裏給鬆鴉鷹打氣的。大家夥算半個老鄉了。

 

光顧著聊天,忘了給畫家來一張,隻好從網站下載了。

 

圖31:魯道夫·斯圖西作品一

 

圖32:魯道夫·斯圖西作品二

 

圖33:魯道夫·斯圖西的繪畫理論

斯圖西是上麵這種繪畫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也擔任過加拿大水粉畫家協會的主席(The Canadian Society of Painters in Water Colour)。

 

圖34:魯道夫·斯圖西作品三

 

圖35:魯道夫·斯圖西作品四

 

圖36:庫爾老城偶遇維密超模

真假不得而知,我看是夠級別。

 

圖37:庫爾老城一角

c


 

圖38:庫爾車站前廣場上的雕像女神 - 帶給人們精神甘露

 

圖39:庫爾車站前廣場邊的真身女神 - 帶給人們視覺的盛宴

姑娘橘紅長發,橘紅圍脖,修長挺拔身段,巧笑倩兮,是五彩繽紛的庫爾 - 聖莫裏茨冰川線最好的腳注。

 

*(Jayhawks - KU - University of Kansas)

(文字圖片,除注明外,均為原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