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正文

分析日本改憲的後果和時機

(2013-08-06 03:43:24) 下一個
分析日本改憲的後果和時機
 
 
  安倍政權上台以後日本國內改憲呼聲很高,改憲的主要對象是和平憲法第九條。
為什麽日本要在此時積極的謀求修改和平憲法?我想從後果和時機這兩個方麵對日本改憲做一下簡單的分析。
 
 
  改憲的後果。對此我想從損失和收益兩個方麵來做分析。
 
  首先看一下改憲會有哪些損失,或者說日本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1).修改和平憲法會導致日本的國際聲譽下降,會觸發周邊國家與日本的對立。曾經遭受過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國家更是如此。更糟糕的是因為受到美國的控製,日本即使改憲也很難實現美國允許範圍之外的軍事強化。
  (2).日本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軍事同盟得到加強,日本將要為美國作出更多的軍事貢獻。由於受到和平憲法的製約,日本得以僅僅向美國提供最低限度的軍事貢獻。修改和平憲法將為進一步修改《新日美安保條約》掃清障礙,正是因為和平憲法的限製,日美於1960年簽署的這個條約,僅僅規定了日本向美國提供基地用土地的義務。修改和平憲法將為美國向日本索要更多軍事貢獻打開綠燈。
  (3).因為日美關係不對等,加強軍事同盟同時也意味著日美從屬關係被加強。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日本能夠從改憲獲得什麽利益。
  (1).修改由美國人製定的和平憲法,可以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可以增強國民的凝聚力。
  (2).尋求與美國一道壓製削弱中國。日本不但製造了釣魚島問題,而且試圖在國際上製造“中國包圍圈”。在中日關係緊張對立的氣氛之中,如果美國同意強化與日本的軍事同盟,顯然意味著美國選擇與日本一道以日本的激進方式壓製中國。拿強化了的日美軍事同盟做後盾,來達到削弱中國的目的,對這樣一個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促使日本積極鼓吹改憲的主要因素。日本打算把為美國提供更多軍事貢獻作為代價,換取美國積極支持日本壓製中國。安倍首相訪美之前,日本政府1月9日表示要對中國海監飛機進行警告射擊,目的之一是試探美國在壓製中國問題上的立場,但是美國政府很快就要求日本克製這種行為。
 
 
  改憲的時機。關於改憲的時機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日本戰後六十幾年沒有改憲的原因,二是安倍政權為什麽選擇在現在積極謀求改憲。
 
  對前一個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五個因素。
  (1).戰敗後的日本對美國有複雜的糾結心理,不願意和美國走的太近。
  (2).冷戰時代日本懼怕蘇聯的核威懾。
  (3).錙銖必較的國民心態,這種心態反映在外交上就是事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不修改和平憲法,日本隻需要提供美軍基地用的土地就可以換取美國的軍事保護。但是在蘇聯解體後這些基地的價值大概是縮水了,因為日本要為1991年的海灣戰爭支付611億美元總軍費中的130億。
  (4).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才是日本成為政治大國的理性選擇。冷戰結束後日本開始積極尋求入常,如果可以成功入常將使日本成為聯合國公認的政治大國。
  (5).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國家誌向。日本是一個誌向很高的民族,並且他們一直保持著二戰之前的誌向:成為獨立自主的政治軍事大國。改憲會導致日美從屬關係加強,這不是自尊心強烈的日本民族願意輕易接受的。
 
 
  接下來讓我們思考一下為什麽安倍政權要選擇這樣一個時機嚴肅認真的討論改憲。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
  (1).中國的迅速崛起給了日本很大的壓力。考慮到日本希望繼續從中國獲取廉價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以及日本對中國懷有根植於文化和曆史的競爭意識,如何壓製削弱中國,如何延緩甚至破壞中國的和平崛起成了日本的緊要課題。為了解決這個課題,日本暫時的收斂了其遠大的國家誌向,選擇強化日美同盟,把加深日美從屬關係作為代價,換取美國支持日本壓製中國。
  (2).日本戰敗已經68年,對美國的糾結心理已經逐漸淡化。
  (3).沒有了蘇聯的核威脅,強化日美軍事同盟不會帶來直接危險。
  (4).美國重返亞洲政策。日本過大的解讀了這個政策的含義,將其視為自己的戰略機遇,試圖最大程度的對此加以利用。
 
 
  結合分析改憲的後果和時機,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日本並不甘心做美國的附庸,冷戰後一直謀求加入到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行列;
  (2).但是中國的迅速崛起被認為是對日本長遠國家利益的一個重大威脅,如何壓製削弱中國成了日本的緊要課題;
  (3).日本過大的解讀了美國重返亞洲政策的含義,試圖借助美國達到削弱中國的目的;
  (4).日本首先製造並激化中日矛盾,然後試圖把向美國提供更多的軍事貢獻做為代價,換取美國配合日本壓製削弱中國。
 
 
  但是美國似乎並不打算接受日本的提案,奧巴馬政府先是積極接待中國國家主席訪美,然後取消了原定於G8峰會上的美日領導人會談。因為美國不願接受日本的交易,因此基本上可以斷定安倍政權的改憲將無果而終。
 
 
 
  陳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