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要說的"書",是那種由紙張裝訂而成,有封麵,有封底,有內容,拿在手裏,有份量,翻起來嘩啦嘩啦響的書。是那種我們從小認識的"書",有作者費心碼字(圖),編輯熬油修訂,機器轉動將其兌現在紙張,有著墨香的書。
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傳統意義上的書已在逐漸地淡出我們的生活。電紙書,電子書,網絡閱讀,手機閱讀,似乎更加便利而經濟。木子也曾一度迷上了這些新科技。宅在電腦前,同時翻閱著武俠言情都市的小說,看到男女主角生死相別的關鍵時刻,突然跳出遊戲廣告,血濺軒轅,哭笑不得;也有時候奮戰到淩晨,不小心碰錯了鍵,"書本"消失不說,電腦也搞罷工,好不鬱悶。
其實這些僅隻表象而已。最本質的變化在於,沒有了沉靜的心和沉靜的眼。
輕微動動手指,眼前可以瞬息萬變的資訊,圖片,廣告,美女,華服,我們追隨著視覺的享受,追隨著造勢的言論,生活似乎很熱鬧,心和眼睛隨時超負荷地承載著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潛移默化之中,我們的大腦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獨立自主地--思考?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麵對自己?
如果沒有了自我自主獨立的思考能力,如果沒有了自我麵對,那我們是什麽?這樣的問題,似乎有點過於嚴肅,和這個時代有點脫節。
平心而論,我還是更喜歡傳統意義上的書。捧一本在手,一個主題,簡單,澄明,心無旁騖。跟隨作者的引領,去感受,去想象,去體驗,手指翻過一頁一頁的紙張,象一種儀式,一種給思考獻禮的儀式,讓所讀的書在這手、眼和大腦協調工作的過程中,變得真切,實在,有了質感,有了份量。尤其是那些需要心智和情緒去讀的書,可以細嚼慢咽,一個字一個字的碾過去,手指輕輕滑過字裏行間,體驗來的如此真實,深切。或是常翻開來讀的章節,書頁間有自己的氣息,有自己的心路曆程,有自己思考過的印跡。
一些虛幻的東西得以真切呈現,這也是我們真心麵對自己,真心去思考一些事物人情的寫照吧。我這麽認為。
放慢一點腳步,靜心讀一本白紙黑字的書,於我們這些在生活裏匆匆又匆匆的陀螺,應該是有益於自我建設的吧。
剛剛收到新訂的一批書。飄洋過海,從東海之濱而來。剝去層層包裏,加在書外麵有著強勁廣告詞的腰帶也是不留的。一本本的觸摸過去,翻開來瀏覽一下,聞一聞頁間的印刷的味道,然後壘成一座小山,置於案頭。清涼晚風吹來,這個炎夏,我會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