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些照片是我在看展覽或是博物館時拍的。拍時,我有嫉妒和羨慕。之後再看到它們,我仍然嫉妒加羨慕。我們常說法國人浪漫,法國人藝術,法國女人個個是風 景......可是這些年來的觀察和接觸,讓我明白這種藝術氣質並非天生從骨子裏帶來,而是後天日積月累的美學熏陶,讓藝術滲入細胞,從而影響到外在的舉 手投足,衣食住行。
我 在博物館的一個展廳看畫。聽到孩子們刻意壓低的說話聲。循聲找去,在隔壁展廳,八九個十幾歲的孩子們席地而坐,膝上攤開畫夾,正在興致勃勃地塗鴉。二位老 師分別和孩子們聊他們畫畫的主題。有陽光照射在地板上,牆上的畫作靜靜的高貴。展廳成了孩子們的畫室。他們或者臨摩或者創意,自由發揮。我坐在窗下牆角的 長凳上,看著他們畫畫,心升感慨。
我 在與他們同齡時,博物館,畫展,參觀,臨摹等都是遙遠而生辟的字眼。那時唯一一個美學窗口,是美術課上 ,畫紅彤彤的太陽,黃燦燦的向日葵,綠色的樹木。形狀各異,色彩相似。生活中"熏"著我們的,是大幅的獨生子女好的宣傳畫,和隨處可見的鏗鏘有力的標語。 至於裸體天使,豐乳的女人,都是天方夜譚了,想一下也要要臉紅心跳。
少 年時去學畫畫。畫室是老師家的飯廳。三五個學生圍成一圈,從各自的角度去畫擺放在中間的幾何模型。第一次臨摹大衛頭像,竟然興奮歡欣了好幾天。上高中後, 一切為高考讓路。大學之後,生活如脫韁野馬載著時間飛奔沒有片刻停留。藝術這種高雅小資的東西,哪有時間精力和銀子去消遣?所以美學教育,如一片荒蕪了的 田,稀稀落落地長著雜草。
至 於著裝化妝時尚之類的東西,被所謂的流行潮流席卷著,顛三倒四地找不著北。個性審美,竟是有點脫了載體,天馬行空。所以女孩們穿大同小異的衣服,剪大同小 異的發型,同一個顏色的口紅,可以被二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女人重複使用。在最愛美,最可以釋放個人美麗的季節,沒有美學底蘊的我們,如原野上沒有差別的野 生蘆葦。
孩 子們的童言將我拉回眼前。原來老師讓孩子們輪流講解自己所畫的內容和"創作"初衷。這是一個有表達有傾聽有指導的戶外課。在一座陣列著名家作品的博物館。 這種戶外課從二三年級就開始開設,一直到高中。這些孩子裏,也許將來沒有一個是搞藝術的,但是從小到大不間斷的的美學熏陶,讓他們的審美能力日積月累,深 入骨髓。
在 巴黎,博物館和展廳比時裝店更有人氣,是另外一個讓我感慨的現象。參觀者年齡層次涵蓋從八九歲的孩童到八九十歲的老者。這是一個全民大眾的行為。知名博物 館和展覽都需要提前訂票,否則排兩三個小時的隊等候入內是常有的事。不要以為這隻是周末的情景,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工作日,展廳裏照樣人氣十足,比起那些 門可羅雀的時裝店,讓人感喟到精神終究是勝於物質的。不管是個人的小展還是世界級的大展,策展人都不會忘記建立一個分享交流的平台。感興趣者可以注冊主題 探討的會議,與藝術家,創作人麵對麵地討論,傾聽,進行思想的碰撞。主辦方也會留出一些時間給孩子們做專場,給老年人做專場,給藝校做專場。
眼界的不同,決定了格調的不同。藝術氣質和審美能力,就是這樣熏出來的。
物 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藝術和美需要金錢支撐,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所以想提一下門票價格。無論是大皇宮的特展,還是凡爾賽的大手筆,票價信息上都會標明成 人價,兒童價,團體價,退休者價,家庭價,青少年價(27歲以下)。除了成人價,其它價格都有很大幅度優惠,有些展覽還會給失業者和貧困戶優惠價格。這樣 的價格機製,讓美學教育普及到大眾市民成為水到渠成的事。各大博物館開辦年卡會員,五十歐元就可以在一年之內自由進出巴黎十四家巿級博物館,優先參與各種 論壇活動。這樣的優惠,讓少金者也能去大展,也能把奧塞美術館當做自家畫室。
星 期一和星期五的咖啡機前,同事們會閑聊周末的活動。這是另一個藝術沙龍。看了什麽電影,什麽展覽,什麽戶外活動,喜歡什麽,有什麽精彩片段......有 人說,有人聽,有人提出別樣觀點,法國人健談的習慣得以證實。但是關於股票,房產之類的話題卻是鮮有所聞,連當紅的政治人物們也不過是一記笑料,至於買了 什麽衣服鞋子包包,逛了什麽商場的課題,幾近於零。
腹有詩書氣自華。對於美學和藝術,是同樣的道理。熏陶多了,才有鑒賞能力;鑒賞多了,才有吸收能力,吸收多了,才有釋放資本。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經年累月過程。絕不是一蹴而就,換件衣服就可以擁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