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2)
2017 (53)
2023 (25)
從中國大陸回來, 馬不停蹄地飛往溫哥華。雖然是加拿大的老移民, 說來慚愧, 已經30多年沒到訪過溫哥華了。這個城市有山有水,漂亮,文雅, 大小適中, 氣候宜人, 就像夢中漂移的少女,忽閃忽現, 讓人難忘。這次僅待了極短的時間, 但留下了許多難忘的經曆和印象。
有網友說:“加拿大人口有四千萬、領土麵積比中國還大。原油儲量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資源比中國豐富,兩麵被美國包圍,軍事也遠落後於美國,美國滅它易如反掌,可美加兩國在邊境線上居然沒駐軍,加拿大不怕侵略?中國與美國相隔萬裏,中間隔著太平洋,卻總有壞B整天嚷嚷美國亡我之心不死,需弄個緩衝地帶(朝鮮)”。這正是我30多年前的疑問之一。這次用美國護照來訪, 真實感受到了美加兩國”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誼”,這可不是說說而已的口炮。
一入溫哥華機場, 指示牌上美加兩國國旗清晰地指示你行進的方向, 看起來非常漂亮,自信和親切。一直未換錢幣, 用美元和信用卡消費沒有問題。海關人員彬彬有禮,但在機場排隊時, 正是入境高峰, 機器填表後,排隊很長。雖然有後麵背包隔著,我的腳後根還是被行李車頻頻”襲擊”, 回頭一看是個中國女人, 一臉橫肉, 正在和起同伴大聲喧嘩。那回答的眼神分明是: 我就是這麽厲害。她立刻提醒我, 這是個大陸文化流行的城市。很快走到盡頭, 一位非常年輕漂亮的亞裔女性移民官堵在那裏, 有禮貌地不再看護照, 輕輕地揮手, 讓我這種顏色的護照直接入境;其它顏色的則被左轉或右轉,再去櫃台“寒暄”一下。我推測著大量的亞裔二代已經進入“主流”, 30多年的變化真大。不經意的又對視到那個女人被左轉後的詫異目光。那分明是在說: 你為啥會快過我呢?
在回程的時候, 我用的是“全球進入”,自然沒有任何阻隔。同行的太太走常規通道,被海關問了幾句, 她有點不爽: “非問我為何來加拿大, 旅遊還不行? ”。等上了飛機, 我告訴她們, 美國海關已經進入了加拿大各關口。認不出是美國人嗎? 她們一怔,且不大相信: “這也太傷害中國人民的感情了”。這就是老粉紅們的邏輯。飛機到達, 果然入境美國未再經過海關檢驗。
上一次去大溫,正是香港大移民期。列治文(Richmond)地區發展起步不久,交通不便,未能到訪。這次一看地圖, 同伴告訴我們,Richmond的Aberdeen Centre,是香港古老地區香港仔中心的翻版,果然比真的還要繁華和時尚。後麵的“中環廣場”則有點搞笑,但加拿大對香港和許多外來文化的寬容和包涵,讓人汗顏。在Aberdeen Centre,我們好好地享受了多種大江南北的美食。但溫哥華的消費水平實在不低,房價,物價和油價都非常出眾,誰叫她離天堂那麽近呢?我們的同伴還去了郊野附近許多步道遊玩,讚歎不已,可惜我都錯過了。
我過去常和粉紅們辯論毒品和槍支的問題,但溫哥華才讓我見識了太過自由和寬容的代價。曾在多年前,到訪過市中心和中國城,這次當然希望舊地重遊。斯坦利公園還是那麽美麗,安靜和優雅。UBC附近的裸泳灘,沒有時間再去遊覽。“夢幻假期”的司機拉我們去中國城填肚子。但兩邊街頭的“躺平人群”堵滿了巷口,像似窮人的聚集,這正中午能幹啥了呢?直到看見許多人手中粗大的針管才恍然大悟。突然周圍警笛大鳴,原來警察和救護車趕到,搶救中毒者,而旁邊幾位亞裔年輕女性仍然若無其事的往身上注射。大部分躺平者麵色蒼白,眼光呆滯,而看見的幾位亞裔年輕女性,無論穿戴和氣色都與平常人無異。路人顯的非常平淡,沒有我們的大驚小怪神色。我突然醒悟到,他們可都是有錢人啊。否則,哪裏供應的起日夜一桶桶的藥品?
(為保護個人隱私,部分麵容被遮蔽)
除了優越的自然美景,溫哥華的人文景觀同樣令人驚奇。許多當地朋友對我們的少見多怪頗感疑惑,尤其還來自加州。我們過去僅是看見許多的帳篷和報紙上的新聞,這次真的是親眼所經曆的夢幻假期,不輸加拿大的班芙美景。
我有幸經曆了另類老粉紅的價值觀,他們不是我在大陸和美國常見的族群,全部來自台港地區,真的讓我大開眼界。要接近他們,我多少要顯出點“粉”色。他們反複重複著大外宣的東西,崇拜習大,痛恨西方媒體香港的宣傳,導致國民黨被打敗;日本排毒,高鐵厲害。。。等等,似乎都在等著“解放台灣”。我時不時地插上一兩句,觀察他們的反應。有一個還說:“決不會去美國”。我隻得說:美加是“一丘之貉”, “同誌加兄弟”。為何不回歸祖國?他們的偏執和邏輯混亂顯而易見。驚奇的是,他們的家屬都能聽得出弦外之音,會不經意的流露出對“老先生”鄙夷的神色。但大陸的大外宣確實能綁架少數大陸文化浸透的老人,與出生和成長無關,這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住在城中心的旅館。午夜剛過,警鈴大作,我們在夢幻中驚醒,原來是相連的旅館起火。隨即整個大樓被清空。我們看見許多人光者身子,還有的少女穿著短褲,光著腳丫,聰明一點的用紙杯當鞋套跑到街上,讓人難忍不笑。我們穿著厚鞋,批上大衣,拿著證件和少許食物衝下樓。碰到幾家加州來的,基本上和我們一樣,遇亂不慌,準備充分得體,這大楷是長期“地震教育”的結果。
隨著大火的蔓延和時間的推移,住客看煙花的心情消失,各種狀況出現了:凍僵的,餓暈的,紮破腳的,找廁所的。。。開始出現煩燥與不安。但周圍街區的民眾已經自發行動,送食送水的隨處可見,流動廁所和休息大巴也開了過來。同海關一樣,旅館管理層有許多年輕的華裔。她們指揮有序,送坐送衣送被,不斷安撫旅客。溫哥華的亞裔下一代真的成熟了。不要想當然,如果見識過30多年前的大溫,才能體會到今天的巨變。
到了天亮時分,更多的街區被封閉起來。旅館年輕的經理小姐知道我們要拿行李上船,迅速安排警察陪同我們進入封鎖的大樓。警官有說有笑,談著他在美國生活的經曆,送我們走出封鎖的街區。當登上郵輪的時候,還能看到遠處淡淡的煙雲。大溫地區的地平線被美麗的港灣漸漸淹沒,她的中心有一點點躺平者的點綴,這才是精彩的世界和溫哥華真正的難忘之處。
列治文的華人槍店?老板是Roger Lin吧?台灣人。他是我玩槍的老師。
現在加拿大對槍支的管製更嚴了,已經不能買賣手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