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18)
2015 (85)
2016 (96)
2017 (119)
2018 (119)
2019 (114)
2020 (113)
2021 (148)
2022 (71)
2024 (56)
2025 (5)
航行便知有暗礁,
翻山何懼路途遙。
言多自是承春意,
語少全因知無聊。
看遍薄情人易老,
說完榮辱思如潮。
幾回夢斷陽關外,
當與黃沙話寂寥。
當今世界變得太快,新鮮事物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根本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科學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會更加深刻。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人類經曆刀耕火種,冷兵器時代,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誕生,到信息共享的互聯網,物物相連的物聯網時代等。就拿人類出行這樣簡單,卻常態化的行為為例,地上的有徒步,車馬,汽車,蒸汽機,動車,無人駕駛等,天上的有飛行器,飛機,噴氣式飛機,超音速飛機,載人火箭,飛船,航天飛機,無人駕駛飛機。在人類社會活動中,可謂沒有做不到的事,隻有想不到的事。但這還不夠,看看今天科學的發展速度,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絕不為過。市場競爭和需求之間矛盾統一,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杠杆,它可以撬動任何經濟板塊,改變各種商業模式,建立更包容的生活方式。
真的要變天了,可以預言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智能社會一統天下。互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必將徹底改變社會結構,生活方式,人類思維習慣和多型態企業模式。。。。。。記得去年我在一次全國會議上作報告時,提出VR+和大數據+的概念時,還有人感到困惑,甚至質疑,但今天這樣的說法已經成為許多人大會報告和文章中的老生常談,街談巷議的時髦詞藻了。
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就是自學習,其實人類心理成長的過程也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隻不過機器不但可以學習,而且具有強大的存儲能力,運算能力,深度學習,認知理論,以及有大數據技術,AR,VR等相輔相成,在經驗積累和知識認知,知識運用等方麵比人類更有優勢。
可以有無人機,無人汽車,船,很快就會有無人醫生,可惜許多人還抱著傳統觀念不放,他們不但很難有所作為,也將被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擠壓出對宇宙認知的“上流社會“的圈子。這裏包括人文社科各個方麵和層麵。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機會人人都有,至於能否得到機會,卻在於你是否已經READY了。
因科學進步帶來的社會變革,也將一定會影響到教育領域,學生的定位以及教育的定位要改變了,就像每個人的宇宙觀必須改變一樣。比如過去,如果你說內科醫生做手術,別人一定認為你瘋掉了,但現在內科醫生不但做手術,而且還做大手術,心髒手術,且拓展為心髒科的多種手術。今天培養學生的目標一定有別於過去。那麽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提高了。過去的學生是在平麵化的環境中學習,知識觸角就是點和麵的關係。現在卻在多媒體的空間信息中探索,知識是多維,立體和共享的氛圍。思維模式和視野是在宇宙中漫遊,因此宇宙觀一定不同。這很像過去我們一件的確涼襯衣就能讓我們美上一年,今天琳琅滿目的服裝也隻能讓我們有暫時的興奮一樣。時代不同,對人類修養和文化內涵的要求也完全不同。如果我們對自身的要求還停留在過去,而非與時俱進,得過且過,OUT是必然的了。
是否危言聳聽,我們拭目以待。
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拭目以待。
難忘的年代。
問好!
人工智能到現在為止,解決了多少像樣的大問題?比如癌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