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瞻周道

是個懶人,但不至於是爛人。故有懶人懶語,權當眷言顧之。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我的第一次黃山之行

(2015-02-06 10:56:10) 下一個
我的第一次黃山之行

1977年是我下鄉的第二個年頭,與前一年不同的是,我們整個大隊的知青從各生產隊集中起來,成立了所謂農科隊,於是近40人的知青告別了各自做飯的曆史,幹活回來有飯吃成為那時候的享受。到了九月份,似乎和一年前哭天黑地的情景不同,日子也過得晴朗起來。我們三個知青請假回家,實際上是準備爬黃山。

那時候黃山基本上遊客不多,連直達車都沒有。一般的走法是乘車去歙縣,然後從歙縣乘車到湯口。記得那天是9月13號,就是林2倉皇出逃的日子。與副統帥心境完全不一樣,我們是舍得一身剮,反正是個修地球的,也沒有什麽擔心的,尤其不怕打劫的,誰對誰呀。

第一站歙縣,父親過去的一位戰友在做縣委副書記,自然由他接待。不巧,出差外地。他太太錢姨把我們送進縣委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把我們送到去湯口的汽車上。歙縣僅停留一晚並沒有太多印象,一溜古色古香的徽式門樓,連我們住的招待所也是前清的一個大戶莊園。唯一印象的是,錢姨與招待所長你退我讓是否收費最後趁所長不注意偷偷地放在她的抽屜裏的情景,其餘通通忘記了。

到黃山後,同行中有位父親是市委副書記,與黃山管理處的負責人熟悉。我們住下照顧不在話下。更讓我們沒想到的是,黃山上的一切生活用品皆是顧人挑上去的。為了我們第二天爬天都峰,專門請人挑蔬菜到玉屏樓,弄得我們三人惶誠惶恐。所以,我們當即決定盡快結束這種被照顧的日子,當天返下山去。我們那時體力好,兩峰(天都、蓮花)北海,一天前山上前山下。爬過山的都知道,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是指體力全用在上山上,到了下山體力疲軟,往往下山時,大腿小腿一起用勁,上下的肌肉是緊的,時間一長,很是難受。特別是黃山前山峭壁,後山平緩。所以爬黃山,無論幾天都是前山上後山下就是這個道理。

晚上去拜別,不讓走。先是把我們誇一頓,一天前山上前山下,就是當地農民也沒有幾個行的(廢話,我們不就是農民嗎);來玩黃山(注意是玩,不是爬山),黃山有四:奇鬆、怪石、雲海、溫泉(那時冬天封山,沒有今日冬景一共五說),你們今天充其量隻二(切,罵人不吐骨頭),還有雲海、溫泉沒有玩到。這樣,現在送你們去洗溫泉,明天休息一天,後天住北海,然後黎明看日出。

“媽媽的,把我們當公子哥了”仨人中最後一位咕嚕道。他呢(教育局長的老子修養再高,兒子的碎嘴一天也不曾管住),一麵洗澡一麵罵娘。

“咳,進廟隨和尚吧!”我們兩人一致同意,不再扭了。隻是今後一切費用自理。

再一次到北海(西海);途徑路上,我們碰上了長影一行人在采風,我們趕忙請攝影師為我們合影。他用我的120相機照出相片的效果,是我輩仰止及望塵莫及之作。聊天中得知,反派演員安震江數天前去世。走得突然,心肌梗塞,山上無藥,抬下山去不治而亡。我們唏噓,從胖翻譯到偵緝隊長(偵察兵)影幕中的安震江演的角色活靈活現,可謂一絕,就這麽去了,真正雲遊在黃山雲海,自由也罷,興許幹他的老本行偵緝去也;我知道我追(思)不上(了)“他”,甚至連最後一麵的機會都不給,嗚呼,善哉。4年後(1981年)的暑假,我再一次與同學上黃山,驚聞複旦外語係77級一位男生和二位女生在後山翡翠池遊泳,男士搶先溺水而亡。複旦本校同學避而不見(或者山上農民不許,風俗?未可知)。我和同學劉決計去看,申稱由學校委派,見最後一麵。農民沒法,帶我們進山,用竹竿挑起裹屍的蚊帳,算是與黃山佚者正式告別。更可氣的是,《安徽日報》大殺風景,一文“大學生旅遊要注意安全,男生不要在女生麵前逞強”刊登,讓死者不得安息。

黃山那時一切樸素自然。迎客鬆英姿颯爽,並未杵著拐杖;鯽魚背上一塵不染,很少行人撒野潑皮;蓮花峰上曾有一聲喧鬧,隻是我們仨到此一遊的感歎;雲海之中我想喊、想哭也想笑,最後讓處置泰然的黃山湮沒。

千山百態,唯有黃山。我在大自然麵前誠服。

因為我是帳房,我留意著價錢,洗溫泉5分(我們第一次用的澡票);黃山門票2角;北海賓館2人單間5角(或許內部價);每天菜錢:每天1元(三人)。租大衣(我們第一次未收,4年後第二次時2角一件)。

說起租大衣,在清(涼)平台看日出的恐怕不會忘記,黃山的臨晨溫度很低(接近零度)故而需厚衣裹身,於是租大衣生意因運而起。因為領導打過招呼,管衣服老頭死活不收錢,而且從裏麵挑出三件新大衣。我沒法,塞給他一包牡丹香煙。

清晨,我們站在清涼台上等待日出,我一麵等,一麵看著遠遠朦朧的夢筆生花。那時候的夢筆生花是真的(據說後來死掉用塑料替代),我在想,夢筆生花的好運會砸在我頭上麽?

“看,太陽出來了,升起了”,人們歡呼雀躍。我心中的暖意複蘇了,大地蘇醒了。 接著,一個月後在農田裏聽到恢複高考的廣播,另一番的生活在召喚著、、、


後記:前幾日我曾提到二王(男看王心剛,女看王曉棠)是我們那時心目中的神;文革中王心剛演的《偵察兵》至今難忘;幾天前與錦江河畔聊天,我又提到了第一次上黃山。今天成文,以此紀念我們那時記住的出色演員安震江,如果是看成是幾個公子哥矯情,那我真是無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Guerrill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雲之嵐' 的評論 : “自然純樸滿目素,萬紫千紅秋颯人”吧
Guerrilla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冰哥' 的評論 : 謝謝詳細資料!
閑閑客 回複 悄悄話 愜意的黃山行。喜歡遊山,就是怕人太多。
fonsony 回複 悄悄話 偵察兵?七四年八月初於深圳等過境去香港.閑來去影院看戲應就是偵察兵。那時深圳僅是-鄉填.去年底到那真感慨變化之大
冰哥 回複 悄悄話 1977年是我下鄉的第三個年頭,但我去黃山卻是80年代末,一共去了兩次黃山,我去時夢筆生花已是用塑料替代的了。根據黃山園林局記載:夢筆生花原樹於1972年開始枯衰,1982年10月枯死。1984年4月28日夢筆生花已是用塑料替代的了。2004年3月25日移植了新的夢筆生花樹。
雲之嵐 回複 悄悄話 那時候的黃山一定很美吧!沒有人的盛景。我們去的時候黃山的小路上全都是人,迎客鬆那裏等照相都要等好久。很想再上一次黃山,實在是太美了。希望遊人能少一點就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