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琳的博客

探索真理,為民服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同資本主義改革的鬥爭

(2016-07-24 13:00:02) 下一個

習近平強調國有企業“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凸顯了什麽?

2016-07-24 11:01:51  來源:紅歌會網  作者:嶽青山 (節選)
 

  7月 4日,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在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是他為國企改革定下的根本方針。

  近兩年多以來,習近平反複大聲疾呼堅持這個根本方針“不動搖”。2015年1月5日,國資委黨組學習習近平對國企改革的指示,披露的內容就有:要高度肯定國有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強調“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影響力、控製力和抗風險能力。”

  再過5個月,習近平於6月5日,主持召開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重申:“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明文規定要“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緊接著,習近平7月17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考察調研時,又一次指明:國有企業是推進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他說:“搞好國有企業,不僅要做大做強,更要做優。”

  可見,國企改革“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活力、影響力、控製力和抗風險能力。” 這就是他為國企改革定下的根本方針。

  那麽,習近平為何三番五次強調“必須堅定不移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此次又為何要強調“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這個做強做優做大國企的根本方針又凸現了什麽?

  習近平強調“必須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凸顯了黨中央堅持社會主義改革的正道。

  這是因為,“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意願。 正如習近平所說:在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裏,“國有企業屬於全民所有,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

  如同世界一切事物有其內在的質的“規定性”一樣,社會主義也有其內在的質的“規定性”。 社會主義的本質在根本上,就是經濟基礎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否則,就不是社會主義,或者是假社會主義。所以,憲法明文規定:“社會主義製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製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製,即全民所有製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製”;“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製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

  所以,習近平強調,國有企業改革,不但在做強做優,而且要做大。隻有“做大”國有企業,才能使公有製“回複”到主體地位。此外,習近平強調“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還凸顯黨中央要堅決“攔住私有化逆流。”

  早在2014年10月24日,習近平批準中國企改革領導小組成立之時,就曾振聾發聵地指示馬凱、王勇任等負責人:“領導班子要把國企做強做大,擋住私有化逆流,請不要辜負人民的殷殷期望!” 這顯然是有針對性的,是針對長期以來私有化逆流有感而發的。

  無庸諱言,中國國有企業無疑地有其自身不適合生產力的狀況和要求的部分和方麵,亟須改革。但這種改革就隻能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決不能複辟資本主義,隻能是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決不能搞私有化,把國企“ 做弱做劣做小”。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改開以來,資改派們深知公有製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國有經濟是共產黨和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命門”,也就鐵心於推行私有化,處心積慮地把國企“做弱做劣做小”,乃至消滅國有企業。其險惡用心,就是要逐步挖空共產黨執政的經濟基礎,使“人民民主專政”大廈植基沙灘的危險境地。從90年代的“抓大放小”政策導向下,大開賤賣國企的先河,很短時間就將我國的中小國有企業賺賣,甚至“私分”一空,從而培育、養肥了一種以市場與權力結合為特征的權貴利益集團

  而此後一個時期到十八大前,又在國有企業在“退出競爭領域”的口號下,向著所剩無幾的大型國企開刀,甚至叫囂“國企全麵退出市場”,進一步掀起私企、外企瘋狂呑並大型國企的逆流。

  在此過程中,詆毀乃至消滅國有企業的輿論,甚囂塵上,一浪高過一浪,形成壓倒態勢。從張維迎的“冰棍論”,到中央黨校王玨的“靚女先嫁論”, 直到2003年4月,中國發改研究會會長高尚全在溫家寶主持製定《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決定》文件起草小組全體會上發言時,公然胡亂拚湊出所謂“四大根據”,振振有詞地鼓吹共產黨執政基礎,不是公有製、國有經濟,而是所謂“民主、民心、民意。”

  就這樣,我國的國有企業被打殺到了“弱勢地位”,國有經濟被擠壓到僅占GDP的20%左右狹仄空間,憲法規定的“公有製為主體”已經蕩然無存,或名存實亡! 共產黨執政地位,麵臨著空前嚴重的危機。

  習近平反複強調“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就是為了“擋住私有化逆流”。這確實是“人民的殷殷期望!”

  再者,習近平反複強調“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還凸顯了堅持社會主義改革同私有化鬥爭的艱巨性和長期性。

  眾所周知,我國“私有化的逆流”已是積重難返。資改派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不把私有化推行到底,決不罷休。盡管習近平反複強調“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招呼大家務必以此統一思想,同中央保持一致,不得各自為政,自行其事。然而,貫徹落實這一根本方針,阻力很大,困難重重。

  如前所述,習近平交待新成立的中央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的負責人,“國企改革要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擋住私有化主流逆流”的話音才剛落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2014年1月24日上午冬季達沃斯論壇上,就大唱反調,公然宣稱:“政府提出大力發展混合製經濟,這意味著地方國企可以私有化,政府可通過這個方式獲取還債資金。”這是明目張膽繼續鼓吹國企改革“私有化”,哪裏是什麽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而是一如既往地“做弱做劣做小”! 難怪人稱中國發改委是“私改委”、“資改委”!

  再如,《人民日報》是黨中央的“喉舌”,其天職理所當然是應當大力宣傳習近平把國企改革要把國企“做強做優做大”的根本方針,造成“擋住私有化逆流”強大輿論。但令人震驚的是,習近平對國企座談會的重要批示的第二天,墨跡未幹,《人民日報》就發發陸婭楠題為《 鐵路版圖升級改革需要跟進》的評論,鼓吹鐵路私有化。說什麽:“總負債已突破4萬億元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恐怕再難獨自撐起投資翻番的新攤子。如果說,撤銷鐵道部建立鐵總,政企分開,理順鐵路與國家關係,是中國鐵路改革第一步,打破壟斷引入平等競爭者,理順鐵路行業內部關係,則是中國鐵路改革的第二步。”那什麽是“平等競爭者”呢? 評論表述得很清楚,平等競爭者就是包括民間投資、外資等在內的社會資本隨後該評論鼓吹,“在當下(國資)‘一家獨大’難以為繼、引入競爭滿盤皆活的情況下,可否拿出一些優質板塊、一些優質線路,以示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市場的誠意? 又能否以保障民間資本擁有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和收益權為前提,支持民間資本搞一些苗圃式的投融資模式創新、商業運營模式創新,探索產權明晰的利益分配機製,從而攪活行業一池春水?”這不是重新搬出早已名聲狼狽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老處方——一私就靈,還能是什麽 !

  這就不能不讓人深感困惑:在我們這樣的“特色社會主義”國家裏,“做強做優做大”國企為何如此艱難? 為何連發改委”和《人民日報》都要唱對台戲? 這個問題的實質歸結到底,在中國究竟是搞社會主義,還是搞資本主義? 而當今中國,決不是大家都一心搞社會主義,中國社會還存在著“頑強地要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社會勢力、社會集團。正如毛澤東早就指出:在中國,社會主義製度確立之後,社會還有極少數沒有改造好的資產階級分子,及對我們國家抱著敵對情緒的知識分子,“這種人不喜歡我們這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他們留戀舊社會。一遇機會,他們就會興風作浪,想要推翻共產黨,恢複舊中國。這是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條路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路線中間,頑固地要走後一條路線的人。”(《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368頁) 此其一。其二,改開以來,我國又重新產生了一個新的資產階級及依附著的知識分子,並在黨裏、政府裏有其忠實的“代理”。 其三,國外帝國主義的影響,同過來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語。他們頑固地要資本主義道路,自然就把公有製、國有企業視為眼中釘、肉中剌,這就是他們的階級本使然了。

  可見,改開以來, 我國的改革確實在著社會主義改革同資本主義改革的鬥爭,“做強做優做大”國企和推行私有化的鬥爭,這就是搞社會主義,還是搞資本主義這個“兩條道路”鬥爭。這種鬥爭是客觀的、長期的。

  采取 “不承認主義”,並不實事求是,隻能害黨誤國。  

  (2016-7-23)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