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琳的博客

探索真理,為民服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京大學發布民生報告---1%家庭占1/3社會財富

(2016-04-19 21:51:51) 下一個
北京大學發布民生報告
 
作者:滬北聽風室  2016 年 01 月 20 日 由 lixindai 見2016-04-19《博客中國網》
 

中國1%家庭占1/3社會財富

北京大學日前發布《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5》,顯示當前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狀況日趨嚴重。全國約三分之一的財富被頂端1%的家庭占有,而社會底層25%的家庭卻僅擁有社會財富總量的1%左右。有學者呼籲,中國政府應立即實施公開透明的財政機製,開啟有效的製度改革。

這份《中國民生發展報告》是由北京大學“中國家庭追蹤調查”以中國大陸25個省市160個區縣的14960個家庭作為基線樣本,涵蓋了教育、醫療保障、社會性別差距以及城鄉生活水平等多個方麵。

報告指出,中國目前的收入和財產不平等 狀況日趨嚴重。近30年來,全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從80年代初的0.3左右,已上升到目前的0.45以上。而根據北大“中國家庭追蹤調查”: 2012的資料估算,全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在2012年就已達到約0.49,大大超出0.4的警戒線。中國家庭財產基尼係數從1995年的0.45擴大到 2012年的0.73,財產不平等的程度日趨嚴重。頂端1%的家庭占有了社會財富的約三分之一,而底層25%的家庭卻隻擁有1%左右。

這是中國官方學術機構首次以社會深度調研的方式,呈現當前社會貧富差距的嚴重程度。

在武漢的中國民間權益組織“民生觀察工作室”負責人劉飛躍認為,北大最新的民生報告凸顯當前中國權貴階層獨占“經濟改革開放”成果的社會現實:

“北京大學的這份報告應該是做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很典型地就能夠說明,所謂的改革紅利沒有做到相對公平的分配,絕大部分的紅利尤其是被權貴階層和與他們想勾結的商人占去了。還是需要一個公平合理的政治體製、一個真正的法治社會,這才是社會公平的根本保障。”

長期關注中國民生狀況的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劉開明則認為,中國經曆三十餘年的經濟發展後,社會財富分配不公日趨加劇,這一狀況反映出官方現行的調節政策明顯失衡:

“在過去三十年,經濟的發展狀況很不平衡。非常少的人占有大量財富,而大量的低收入家庭生活並沒有得到改善。我覺得很大的一個問題就在於,所謂的二次分配沒有起到貧富調節的作用。”

北京大學發布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還指出,目前中國除了收入和財產上的不平等外,不同人群在教育機會、健康保障等方麵的差異也非常明顯。

以教育為例,涉及城鄉、地域以及性別等 不平等差距尤其在公共教育服務領域更加突出。報告顯示,中國60年代出生的人群中教育不平等程度最低,但此後不平等程度不斷上升,80年代出生的人群其教 育不平等程度達到曆史最高。以戶口、父母教育水平、黨員身份、出生所在省份等先天條件獲得的優先教育資源的比例,在過去三十年遠比通過個體努力尋求正常受 教育的機會要高。

在醫療保障方麵,官方本應起到減小收入 差距作用的社保體係反而在發揮著逆向調節的負麵作用。報告主要負責人、北京大學教授李建新的研究表明,在中國社會中,健康狀況差的個體往往更缺乏醫療保障 資源,而高收入人群卻享有更多醫療補貼。不成比例的補貼機製大多給了富裕人群而不是窮人。

在性別方麵,中國的女性受教育水平更低,工作和收入也更差。女性相應的健康水平不但比男性要差,也更容易出現抑鬱傾向,自報慢性病的比例也更高。目前,中國女性擁有醫療保險的比例遠低於男性,看病時女性需要負擔比男性更高的醫療費用。

報告還指出,中國城鄉居民目前存在巨大的健康和醫療不平等狀況。落後的生活條件和醫療衛生服務,導致農村居民的抑鬱水平更高。雖然農村居民的農合醫保覆蓋率高於城市,但這一機製的保障力度明顯不足,農村居民在看病時需要自付的醫藥費用遠高於城市居民。

劉開明就此表示,中國貧富差距嚴重不公的狀況必須引起政府的重視,在公共財政支出需要增加透明性之外,政府也應著重在醫療、教育和住房等方麵緩解廣大低收入家庭的生存負擔:

“我們能做到的一個最重要的解決方案, 就是增加政府公共財政資源分配的公平性。目前,大多數城鄉居民是靠自己承擔醫療費用。比如說,建立一個輔助中低收入階層的醫療保障體係;第二個就是教育, 現在雖然在義務教育階段是免費的,但在幼兒教育、高中教育階段是不免費的,大學教育更不免費;目前有近三億人從農村進入到城市,能否為他們提供廉價的住 房?所以,如果醫療、教育和住房問題得到解決,就能有效縮小貧富差距。”

“民生觀察工作室”負責人劉飛躍則認為,能否解決中國社會的不公平機製仍有賴於改革,片麵追求經濟發展而回避政治體製改革,隻會導致目前的民生困境日趨嚴重:

“這就是目前落後、保守的政治體製,北京大學的報告正是這個體製的反映。雖然(北京大學)研究這個事情,但又回避、不敢談、忌諱這個事情。隻改經濟不改政治這種裹腳改革,做不到社會公平。我想原因就在這裏,並不複雜,隻是當局不願麵對。”

北京大學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也指出,中國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無論從社會結構、社會階層,還是跨城鄉、跨地區的視角去度量,都顯現出擴大的趨勢。這些問題亟需得到有效解決,否則很有可能威脅到社會穩定,進而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瓶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