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琳的博客

探索真理,為民服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來看看李克強和當代頂層精英的水平如何

(2016-03-29 21:20:42) 下一個

對李總理六點判斷的經濟學解讀
 

2015-10-22

盧映西.jpg

盧映西

    李總理最近對當前中國經濟作出了6點判斷,可圈可點。

    1、GDP的7%增速能說明什麽?

    李總理說中國作為10萬億美元體量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7%左右的增速實屬不易。這話當然是給大家打氣,表明我國經濟目前雖有下行壓力,但基本麵還很 不錯,前途光明。然而,頂層精英們可能都沒意識到,當一個經濟體製需要以GDP的增長來證明其健康時,這個經濟體製實際上就是不可持續的。因為實際GDP 以足夠顯著的增長率不斷增長下去,就會成為無窮大,而GDP無窮大的經濟體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用GDP不斷增長來維持健康的經濟體製是不可持續的。證畢。一個初中水平的邏輯證明題。

    換句話說,隻有在GDP零增長的情況下仍能長期健康發展的經濟體製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在古代,以農業為基礎的自然經濟和小商品經濟曾在幾千年內人均GDP 無明顯增長。隻有到了現代市場經濟,或稱資本主義時代,經濟才需要靠不斷擴張和增長來維持運行。當然,這裏說的是經濟的可持續性,不是比較古代經濟與現代經濟孰優孰劣。但現代市場經濟 一直未能在理論和實踐上 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則是鐵的事實。

    馬克思早就係統論證了資本主義的不可持續性。正如數學中的勾股定理一樣,最早發現和證明這個定理的人才是最偉大的。今天我們已經知道,證明勾股定理的方法 有很多種,用到的知識也不深奧,一般中學生都能勝任。如上所述,現在隻須具備中學程度的認知水平,也能找到證明資本主義不可持續的簡單方法。但是,如果你連馬克思都不信了,那麽你的認知能力馬上就會降到中學以下,不論你自以為是哪個級別的精英。更可悲的是,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腦子已經降級了,仍厚著臉皮在那裏誇誇其談。

    2、新動能有多大,請指給我看!

    李總理看到傳統動能弱化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希望有新動能來扛大梁,而且在他眼裏,新動能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咄咄逼人”,在一些方麵已經發揮了突出作用。然而正如李總理知道的,中國是個10萬億美元體量的經濟體,能撐起這個巨型經濟體的新動能,至少應該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而不是隻有明察秋毫的李總理 才能發現的“咄咄逼人”。過去的4萬億刺激舉措夠大吧,可又能撐多久?

    人在困境中總是容易出現幻覺。希特勒在兵臨城下時,仍指望他的部隊能來解圍。無他,人性使然。

    3、政府獨力難支,市場更加縹緲。

    李總理說,破解發展難題,單靠政府一隻“手”確實不夠,還要充分調動市場活力。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值得玩味。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提法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經過兩年實踐,大概已經發現根本行不通,所以才換成政府在前市場在後。如果真是這樣,大小也算是個進步,雖然仍很不夠。如上所述,頂層精英必須回到馬克思關於市場經濟不可持續的認識高度,對市場經濟的認知才能夠恢複到正常水平,才有可能針對經濟困局提出有效的應對方略。否則,就算政府和市場輪番上陣,也救不了必死的經濟。

    除了對內改革,李總理還念念不忘自貿區這個對外開放的新平台,真讓人不知說什麽才好。不是任何事情,隻要你念念不忘,它就必有回響的

    早先,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劃了一個圈……”這歌裏唱的是一個點石成金的人間奇跡。此後,東施效 顰的“金手指”蜂擁而起。從海南省這個“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到遍地開花的“開發區”、“經濟區”、“綜合改革試驗區”,熱鬧過後,奇跡不再。盡管如此,仍擋不住“上海自貿區”力排眾議橫空出世。即便是犯錯誤,我們能不能犯得稍為有點創意?

    4、“新工業革命”的大話也敢講!

    李總理說,互聯網+“雙創”+“中國製造2025”,或將催生中國的一場“新工業革命”。這裏的“雙創”,即李總理的招牌舉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當然是好事,不過我們先來看看創新在注定不可持續的市場經濟中起到什麽作用。

    市場經濟不可持續的根本原因在於生產過剩,或者用凱恩斯的話來說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凱恩斯開的藥方是國家幹預、政府投資,這個藥方早已被實踐證明隻能治標不能治本。創新的作用與此類似。例如原來大家都用固定電話,後來有人發明了手機,這個創新使很多家庭同時擁有固話和手機,即在保持舊需求的基礎上增加了新需求,從而使需求不足的 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後來人們覺得固話實屬多餘,於是逐漸棄用固話,需求不足的問題重新冒出水麵,又需要新的創新來緩解。李總理這麽賣力號召大眾搞“雙創”,背後的機理不過如此。

    與上麵講過的GDP增長與經濟體製可持續性的關係類似,如果創新的發生對一個經濟體製來說是錦上添花,沒有創新發生時經濟體製仍然是錦緞而不是敗絮,這樣的經濟體製才是可持續的。如果一個經濟體製需要不間斷的創新來苟延殘喘,這個經濟體製實際上已經病入膏肓不可救藥了。再說,由於創新成功常常取決於不可捉 摸的運氣,能創造的新需求的 規模也不確定,所以李總理的藥方不但與凱恩斯一樣最多隻能治標而不可能治本,而且更不可靠。還想憑這點小聰明催生中國的“新工業革命”,聽著都像是夢話。

    此外,無視絕大多數“雙創”參與者終成炮灰的宿命,把風險全推給老百姓承擔,良心也是大大地壞了。前些日子讀到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的文章,明確告 誡大家:“有些時候,創業是一種妄念”,“這是少數人的事情”,雖然“全民創業的虛妄癲狂”之風,有時能讓豬都飛起來,但“風停的時候,長不出翅膀的豬,遲早會摔到地麵”。看來知識精英中還是有好人的 。

    5、先搞清是投資需要還是投資需求再忽悠吧!

    李總理認為,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的巨大潛力和優勢,中西部鐵路、公路,大型水利基礎設施仍有很大投資空間。這裏的潛力和空間指的是投資需要還是投資需求?這兩個概念在經濟上差別大了。投資需要是指有實際需要但投資後不一定能收回本息,例如無家可歸者確實需要房子,但你借錢給他買房後,他可能還不了錢。 投資需求隻是投資需要中有盈利前景的那一部分。顯而易見的是,有投資需求的地方,根本用不著等總理號召,資本家自會捷足先登。因此,總理在這裏說得這麽熱鬧的,主要是那些需要政府當冤大頭的賠本生意

    上麵說過,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持續是馬克思揭示的鐵的規律。資本主義全球化能持續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各國政府不得不當冤大頭做賠本生意。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各國政府都債台高築,這就是當代很多經濟危機都以債務危機的形式出現的根本原因。中國目前的債務問題同樣是越來越嚴峻了,頂層精英們最好悠著點。

    6、鼓勵幹事的激勵、容錯和懲罰機製。

    李總理說,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怎麽發展?還是要靠實幹。幹部幹得好的,要有“激勵機製”;好心幹壞的,要有“容錯機製”;對“不作為” 的,要堅決處理。抽象地說,這都沒什麽錯。問題在於曆史常有例證,上級未必比下級正確。當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時,也曾因未強攻長沙而帶隊上井岡山的“不作為”,受過撤職處分。在頂層精英都未必比中學生高明的今天,要想有所作為,最好先讀讀史,再辨辨路吧!

    最後要說的是,今天我們的頂層精英的種種荒謬言行,根源在於30多年來的市場化改革已經走上絕路,而他們卻懵然不知。本來,按照馬克思理論,市場化這個方 向就極為可疑,但他們認為馬克思過時了。本來,按照毛澤東思想,包產到戶必然導致資本主義複辟,但他們認為毛澤東老糊塗了,況且他們對資本主義也並不反感。本來,即使按照改革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關於“兩極分化”、“產生新的資產階級”的標準,這個改革也早該宣告失敗了,但他們居然仍視而不見,非得一條道走到黑,不撞南牆不回頭。到如今,敗象已經如此明顯, 遠非舌燦蓮花所能粉飾,故而荒誕盡出,亂象紛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