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琳的博客

探索真理,為民服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百歲維族老奶奶心向毛主席

(2016-01-28 22:33:22) 下一個

百歲維族老奶奶心向毛主席

2016-01-28 李旭之

美麗的新疆,有位夢想北京的老人

   我們美麗的新疆,不僅幅員遼闊,占了國土麵積的六分之一,有美麗綿延千裏的天山,瓜果飄香的吐魯番,黃沙滾滾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流淌千年不息的坎兒 井,鬱鬱蔥蔥水草豐茂的綠洲,蘊藏著豐富寶藏的地下資源,更有善良美麗善歌善舞的維吾爾等少數民族兄弟姐妹們。新疆解放後,新疆勞動人民當家作了主人,各 族人民載歌載舞走進了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

  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族人民從心眼裏擁護共產黨,愛戴毛主席,即使遠隔萬裏,大漠橫亙,千山隔離,也阻擋不了新疆各族人民心向首都北京,心向各族人民的偉大領 袖毛主席的心。當年庫爾班大叔決心就是騎毛驢也要到北京看望毛主席。後來庫爾班大叔的決心感動了組織,庫爾班大叔很快就給安排到北京見到了毛主席。庫爾班 大叔到北京看望毛主席已經成為了新疆各族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各族人民大團結的象征。庫爾班大叔是最幸福的。但畢竟新疆距離北京路途遙遠,千百萬的新疆各 族人民到北京是非常不容易的。

  盡管毛主席離開各族人民四十年了,但各族人民時刻也沒有忘記毛主席,尤其新疆人民對毛主席的感情從不曾淡化。

  今天就有這樣的一位一百零六歲的維吾爾族老奶奶終於實現了到北京看望毛主席的願望。她就是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恰爾巴格鄉海力派艾日克村的一百零六歲的古萊外爾麥麥提敏老人。

  古萊外爾·麥麥提敏生於1910年,出身於貧苦的農民家庭,在舊社會,生活上常常吃不飽,家裏沒有自己的土地,隻能去撿拾別人家地裏漏掉的麥穗,家是破籬笆圍成的土房子,還常受地主老爺們的欺壓,上學不是窮苦孩子能想象的事。

   新中國成立後,新疆解放了,解放軍來到村子裏,古萊外爾看到人民子弟兵幫助農民們開荒種地,讓她看到了完全不同於舊社會到處欺壓掠奪群眾的土匪部隊和國 民黨軍。新社會,窮人不僅分得了土地,還男女平等了,當家做了主人。新舊兩重天的變化,古萊外爾感到無比幸福,忠心愛戴毛主席,感謝共產黨。

  古萊外爾四十來歲的時候,跟著來村工作的工作隊員,學會了歌唱《東方紅》,知道了幸福的新社會是毛主席共產黨帶來的,越唱越從心裏感謝毛主席共產黨。這首歌古萊外爾再也沒有忘記,沒有忘記紅太陽。

   古萊外爾做的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是,1964年前後,村裏進駐了一個上級工作隊,工作隊由兩名維吾爾族同誌和兩名漢族同誌組成。因為是維漢民族混合的工作 隊,因此夥食問題成了工作隊裏的一大困難,古萊外爾看在眼裏,急在心裏,自願站出來義務承擔了做飯的任務,一幹就是一年,她的事跡贏得了工作隊的高度讚 揚。

  幾十年來,古萊外爾一直保持著為人民服務的品 格,平常村子裏有義工任務,即使年事已高,她都主動參加,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村裏的年輕人都很尊敬這位善良可親的老人,古萊外爾也經常以自己的感受教育年 輕人積極上進。近年來新疆出現了一種極端宗教服飾,村裏的一些年輕女孩也受到蠱惑,偷偷穿上了“吉力巴普”服。看著她們美麗的臉龐和身材被黑衣服從頭遮到 腳,黑乎乎地隻留往外看的兩個眼睛,如同鬼一樣的打扮,古萊外爾老人非常氣憤,有誰這樣打扮,她就語重心長地說:“廣播上天天在說揭掉麵紗,露出美麗臉 蛋,蒙麵不是我們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我一百多歲了,比你們更知道過去,我從小到大也沒有蒙過麵,你們也是非常漂亮的女孩,要做文明的年輕人,要繼承我們 民族的那些美麗的服飾傳統。”在她的言傳身教下,現在村裏沒有蒙麵人員,沒有穿戴“吉力巴普”等宗教極端服飾的人。

   日升日落裏,年輪又增加了四十圈,毛主席離開各族人民也近四十年了。古萊外爾老人已經一百零六歲了,是村子裏最高壽的老人。這些年,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 越來越好,村裏修了馬路、家家蓋了新屋,過著幸福的生活,雖然洛浦縣地處邊疆大漠之邊,但是也阻擋不住社會前進的步伐,孩子們也跟內地孩子們一樣,擁有了 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她從心裏更感謝政府感謝黨,不忘毛主席,她的向往北京的願望隨著歲月的增加越來越加強烈了,最大的心願有生之年能去北京。

   古萊外爾老人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六個子女,孫輩兒有十五個,重孫也有了五個,四代同堂,子孫滿堂。老人的子孫裏凡成家立業的,都被當地評為平安家 庭、模範戶、七星級文明家庭。古萊外爾幸福地生活在兒孫中,能活到一百多歲,又看到今天的幸福,她從心裏已經感到非常知足了,隻有不斷地教育好兒孫們要永 遠感謝政府感謝黨,愛戴毛主席。

  古萊外爾老人珍視 民族團結,鼓勵最喜愛的孫女圖爾蓀妮薩做促進民族團結,各民族一家親的榜樣。圖爾蓀妮薩家已是當地民族團結的模範家庭。而幾年前,當她最喜愛的孫女圖爾蓀 妮薩與維漢通婚家庭的男孩談戀愛,有些企圖破壞民族團結的人說三道四時,老人態度明確地支持了孫女的選擇。現在圖爾蓀妮薩已經有兩個孩子,生活很幸福。

   說到毛主席,古萊外爾老人最大心願就是能到北京看毛主席,看天安門。毛主席在的時候,沒能見到他,毛主席不在了,就盼望活著時到北京瞻仰毛主席遺容。可 是,距離北京這麽遠……。老人的願望,村裏的人都沒有不知道的,可是他們隻能眼睜睜地盼望老人的願望能實現,卻又無能為力,因為從村裏到北京實在太難了。

    2015 年10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盧宇國總指揮到洛浦縣調研時,了解到了古萊外爾老人的最大心願,被老人的心願深深感動了,他有心地記下了這事。回到和田駐 地,盧總指揮很快做了安排,他要幫助老人實現這個心願。在盧總指揮的協調下,北京的援疆幹部很快拿出了方案,聯係了和田地區、洛浦縣的相關單位,落實了北 京方麵的接待和行程方案。  

  古萊外爾老人要去北京的消息在當地傳開了,每天來家看望老人的人越來越多。臨行前,鄉親們都來看望古萊外爾老人,讓她到北京要多拍照片,並且一定要帶回一麵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過的國旗。

  古萊外爾老人的心願馬上就要實現了。

  在北京援疆指揮部和和田地區的精心籌備下,1月16日,古萊外爾老人帶著兒子和孫女等一行真的踏上了去北京的行程。他們乘飛機從和田先到烏魯木齊,再轉機直飛北京。

  在烏魯木齊轉機時,原本12點從烏魯木齊轉機飛北京,因航班延誤,直到17日淩晨1點多,飛機才降落在首都機場,到達酒店已是淩晨3點了。雖然行程時間延長,但一路上,古萊外爾老人的精神一直很好,看不到疲憊。

  古萊外爾老人終於飛到了夢想裏的北京,她是多麽幸福啊。

  在到酒店的路上,古萊外爾老人一直從車窗裏往外看著夢想裏的北京城,眼睛始終沒有離開車窗,她是多麽高興啊,沒有一絲的困意,她笑著說:“一下飛機就看見北京明亮的燈光,終於看到北京了,趕緊多看幾眼! 盼了好多年啊,做夢都來北京好幾次了。”

 

  “看望毛主席”,首都北京“亞克西”!

  19日一早,冒著寒風,古萊外爾老人在親友和工作人員的陪伴下,要到毛主席紀念堂瞻仰毛主席遺容,要完成她此次北京之行的最大心願。

  古萊外爾老人終於如願以償地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門前。

  剛過了安檢,古萊外爾老人就幾次起身,自己要一步步走到紀念堂,但隨行人員和家屬怕她吃不消,好說歹說,總算讓已經骨質疏鬆的老人家同意坐著輪椅走到紀念堂。

  進入北大廳正門前有幾十級的台階,親屬推著輪椅從坡道上慢慢推上去,古萊外爾老人垂下目光,嘴裏一刻不停地輕聲說著維吾爾語,隨行的維吾爾族的同誌說,“老人家是自言自語,雖聽不太清楚,但她反複說的是‘感謝毛主席’‘共產黨好’”。

   進入北大廳,中央是3.45米高漢白玉的毛主席坐像,毛主席像麵含微笑,端莊安詳。古萊外爾老人久久地端詳著主席雕像,再往前行瞻仰毛主席遺容前,古萊 外爾老人非要站起來自己走——不然就不走了。這次大家不再堅持,古萊外爾老人自己一步一步地走進瞻仰廳,近在咫尺地瞻仰敬愛的毛主席的遺容。在毛主席水晶棺前,她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維語版的《東方紅》,潸然淚下

  “老人家一生最敬愛毛主席了! 毛主席是神明一樣的人物。”老人的孫女道出了老人對毛主席最深的感情。

   緩緩地、安靜地走過瞻仰通道,就在準備離開瞻仰廳時,古萊外爾老人再次站住,在肅穆的瞻仰廳內,她用維語再次輕輕地哼唱了歌曲《東方紅》。“毛主席” “共產黨”,這些維吾爾語裏音譯的詞匯,不時從老人嘴裏清晰地唱出來。這一刻,瞻仰廳裏的武警戰士、記者、工作人員,無不為老人對毛主席的熱愛而動容。

  這次老奶奶唱《東方紅》,提前也沒有跟任何人商量,她邊抹淚邊唱,後又不停地念叨,“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我們過上好日子,他自己卻不在了”。

  “我們還真是第一次,這樣接待觀眾瞻仰毛主席。”毛主席紀念堂工作人員說。為了讓老奶奶方便瞻仰,紀念堂暫停了其他觀眾入場。觀眾們都很理解,這不僅是一個百歲老人來北京實現的夢想,也是民族團結的象征。

   在前往參觀毛主席紀念堂陳列展覽時,古萊外爾老人在過道裏停下來,特意用雙手撫摸了牆角的人工“小棕櫚”盆栽,“它們日夜陪伴毛主席,顏色真好看!”展 室內,在毛主席用過的文具、批過的文件等文物前,古萊外爾老人雖然不認識漢字,但都要盡量靠前去仔細瞧瞧。在新疆人民敬獻的“毛主席接見庫爾班大叔”的絨 毯畫、曆史照片前,古萊外爾老人不停念叨著“亞克西(真好)”。

  瞻仰結束,在留影時,古萊外爾老人再次雙手高高舉起,還伸出了兩個大拇指,幸福地大聲喊著“亞克西”。

  上午10點,古萊外爾老人坐輪椅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她的兒子阿卜杜拉站在母親身邊,幾次用手拭淚,說:“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講起她的願望。現在我已經50多歲了,看到她的願望實現了,我們全家都很激動。”全家人都能理解老人此時激動的心情。

  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走到中央位置,眺望著廣場,不經意間,古萊外爾老人騰地一下子從輪椅上站了起來,舉起雙手,揮舞著雙臂,高唱:“北京,亞克西!”“首都,亞克西!”。這是她激動時喜歡做的動作。

  又是不經意間,望著天安門廣場,古萊外爾老人唱起了《東方紅》,這是她50多年前學會的,今天依然還會唱。這是人民熟悉的旋律,這是來自一位一百零六歲維吾爾族老人從心裏用維吾爾語唱出來的旋律和心聲。

  是啊,那個幸福年代在百姓心裏種下的情懷,也許現在很多年輕人還一時理解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